• 我的订阅
  • 健康

动不动就一身汗,是“体虚”还是在“排毒”?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8-21 14:25:00 来源:一根藤上七个字

汗,几乎与你终身相伴。高温下体育运动和劳动,一日最多出汗量可达6—10升。所以,汗对人体至关重要,绝非“废物”。

经常出汗是什么原因?有的人在稍微走动了下,就大汗淋漓,却不知道为什么,竟比平常人更容易流汗,下面一起盘点下为什么那么容易出汗。

动不动就一身汗,是“体虚”还是在“排毒”?

出汗越多,“排毒”越多?

个体的体质不同,出汗量也有所不同,出汗量多少还与气温环境、体力劳动的强弱程度等有关。

据科普中国介绍,24小时内,正常成年人在不知觉中蒸发的汗液能达到600~700毫升,相当于1.5瓶的矿泉水的量。

而在夏季,出汗量较大的群体尤其是室外劳力工作者,一天的出汗量甚至能达到1000-3000毫升,约2-6瓶矿泉水的量!

我们常听说出汗能“排毒”的说法,其实,汗液只能排出人体体内一小部分的代谢“毒素”,完全依靠出汗来进行排毒,是不靠谱的。

人体产生的代谢产物,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毒素”,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排出体外:尿液、粪便和汗液。

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尿液,其次是粪便,汗液所占比例很小。因此,如果想要通过出汗来排出体内代谢产物,其实是非常微量的。

如果按照民间的观念,和出汗相比,良好的肾功能、胃肠消化功能其实才能更有效地排出代谢产物,避免“毒素”在体内积聚。

常见的出汗方式:

1、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2、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

3、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4、绝汗

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5、头汗

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

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出汗多的解决方法:

1、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劳累过度。

2、注意运动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3、注意饮食调理,古人说“药补不如食补”。自汗者宜吃鸡、鸭、鱼、蛋、山药、扁豆、羊肉、桂圆、狗肉等,盗汗者宜吃鱼、甲鱼、乌龟、蛤士蟆、猪肝、白木耳、菠菜、白菜等。

4、自汗者不宜吃生冷的瓜菜,少吃凉拌的菜肴;盗汗者不宜吃辛辣的食品,尽量少饮或不饮酒。

5、控制自己的欲望。

6、多饮水,保持体内的正常液体量。

如何排出一身健康的汗?

微微出汗是最好的出汗状态。最适合老人出汗的运动项目是游泳,能帮助人体排汗又不至于体温上升太过。其次是快步走、慢跑,或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传统养生功法,以达到温和排汗的效果。

全身异常多汗要注意!

出汗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现象,但也有不正常的“汗”,比如多汗症。多汗症又可分为疾病性和功能性失调。

功能性多汗一般与精神因素有关,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愤怒、惊恐及焦虑等,多是身体局部出现,像手、脚、头面、腋下等地方出现的多汗,大多都是因为控制该部位的交感神经功能过于亢奋或异常生理反应,导致不受外界温度影响出现汗腺异常分泌亢进。

但也有人是因为身体疾病而造成出汗的增加,多见于内分泌失调和激素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功能亢进、妊娠、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发热性疾病以及一些遗传性综合征等。治疗全身性多汗症关键在治本,即重点是医治与之相关的基础疾病。

治疗局部多汗症以局部处理为主,包括外用药、内用药,如果长期服用汤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可选择进行手术治疗。

警惕:这种汗可能是心梗的前兆!

中暑和心梗都会出汗,中暑时出汗部位通常在前胸、后背、额头、脖子、腋下等。但心梗发作时,出汗部位则在脖子、额头、手心、脚心等,而且多为冷汗。所以要学会辨别心梗前兆和真正中暑的症状。

心梗发作时,皮肤温度相对较低,即俗称的“冷汗直冒”,但中暑出汗时,皮肤的温度则相对升高。心梗的病人大多有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病史,假若心绞痛在近一个月内症状逐渐加重,且持续时间较以前长,这是临床上所指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特别要警惕心梗的发生,而不要因为冒冷汗、头晕而误认为中暑。

大热天冒冷汗,就是“体虚”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特别是老年人、更年期的女性,不仅夏天容易出汗,冬天也会出大汗,平时还特别怕冷,手脚、后背容易发冷,一发汗就感觉冷汗在身上流过一样。

从中医的角度看,有的人觉得这是身体虚了的表现,进补之后果然好了不少。但有的人“照方进补”,却不见效果,这又是为什么?

划重点!出汗多未必是虚!

出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出汗主要和气温、衣着等有关,而病理性出汗的原因很多。中医认为,出汗与气血阴阳的亏虚、药物的作用等有关系,也受风热、湿热、暑热等影响。从出汗的时间和伴随症状分为自汗、盗汗、战汗、绝汗、黄汗。

比如,中医自汗中的阳虚自汗——指人体不因劳累、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如果进补得当,自汗是可以得到改善的,但其他自汗的情况未必就是虚了。

人体有3个“止汗穴”

按摩下面3个穴位,有助于止汗。平常汗多的人,也可照此按摩,防止过度出汗。

动不动就一身汗,是“体虚”还是在“排毒”?

合谷穴:位于大拇指和食指根部的中间凹陷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按揉合谷穴对止手汗效果明显。“合谷”意指大肠经气血汇聚于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现代研究表明,按揉合谷可达到使汗腺收缩的效果。操作时用一手的大拇指来用力按揉对侧手的合谷穴即可,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动不动就一身汗,是“体虚”还是在“排毒”?

复溜穴:位于小腿内踝和跟腱之间向上2指宽处。宜用大拇指腹轻轻揉按,以略有酸胀感为宜。“复溜”一词中,“复”是反复,“溜”是悄悄地散失,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蒸发上行。按揉复溜穴的止汗功效在于刺激它能使水分代谢正常。合谷和复溜穴是止汗的“最佳搭档”。合谷穴要重点揉,复溜穴要轻揉。出汗过多时,可先按揉合谷2分钟,以感觉明显酸痛为度,再轻揉复溜2分钟。

动不动就一身汗,是“体虚”还是在“排毒”?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按摩它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按足三里对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防病的能力。按揉足三里对常年身体虚弱、汗出过多的患者更为适宜。按揉时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次按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每天可按摩2~3次,每次5分钟。

推荐阅读

一个人学不会这四件事,注定难以快乐高级的自律,从来就不用苦撑“祛湿王”,每天吃一点,排出湿毒,小肚腩也不见了年度最佳10张哲理漫画,道破人生真相,适合每一个人

还能收获更多信息哟~

★★★★★

分享转载,不代表我方观念,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以免承担责任

点亮小花

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1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如果阳气过盛,就会导致汗液不能正常固摄,从而出现自汗
...阴阳平衡、调和气血作用的穴位,如神门、曲池、合谷、足三里等。通过针灸治疗,可以调节人体气血,使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止汗的效果。3.拔罐治疗:拔罐也是中医治疗自汗的一种方法。通过
2024-05-07 11:13:00
鲁医健康说|春季养生,穴位按摩开启健康密码
...力等症状。太溪穴位于足内侧,脚内踝后缘的凹陷当中。足三里穴是胃经的重要穴位,具有健脾和胃、祛湿化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湿气较重的人群。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
2025-03-20 16:09:00
经筋刺法配合中药治疗双侧面瘫
...、阳白、太阳、四白、攒竹、地仓、颊车、风池、合谷、足三里、太冲,上述诸穴除百会外均取双侧。操作:患者仰卧位,先取太冲、足三里、合谷、风池,选用0.30mm×40mm一次性不锈
2024-04-12 14:35:00
翰林缘社区开展“夏季送健康”系列活动
...居民建立健康感知。手把手教居民如何通过按摩内关穴、足三里等穴位来调理身体,预防夏季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现场体验环节中,60岁的王大姐长期被肩颈酸痛困扰,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砭
2025-05-26 15:41:00
人体有个“消气穴”,经常按一按,或有助于消气
...调理作用,同时也能辅助平息肝火,缓解情绪波动。4、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具体位于人体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作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扶正
2024-04-29 12:16:00
清胃火 按揉这五穴
...不欲食等症状。可结合胃火虚实,善加利用内庭、支沟、足三里、合谷、中脘等穴,有效改善胃病诸症。何为胃火及临床表现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胃气以降为顺,喜润恶燥
2024-04-22 10:55:00
每天按摩天池穴15分钟,可以改善肩颈部的困扰,减少脂肪的囤积
...压这些穴位,我们可以养出易瘦体质。第一个减肥穴位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上,当我们行走时,这个穴位会受到刺激,从而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脾脏和胃的功能,加
2023-11-15 17:10:00
防中暑、贴三伏、护肠胃、顾老幼 即墨区中医医院专家详解夏季养生“中医攻略”
...不良影响。如饮食生冷不慎引起腹痛腹泻,可艾灸中脘、足三里进行自我保健。“儿童要避免贪凉过饱,山楂麦芽饮化解积食,揉腹配合按揉小天心穴缓解夜啼多汗。老人则推荐温和的荷叶冬瓜茶解
2025-06-26 17:50:00
脸上长斑,体内多有瘀!按这四个穴位,气色好得不得了!
...缓解情绪压力,改善睡眠质量,从而使气色变得更好。4.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外侧,髌骨下缘至胫骨外侧缘之间的凹陷处。足三里穴是一种重要的保健穴位,具有健脾胃、补气血的功效,可以改善
2024-03-12 13:19: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今天8时41分,福州正式进入……
菊色滋寒露,芦花荡晚风。今天8时41分,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寒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
2025-10-08 09:37:00
本草茶饮飘香武当,健康理念“圈粉”中外游客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柴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武当山景区内外,数家以“本草茶饮”为特色的体验店,以其独特的健康理念与清新口感
2025-10-07 17:40:00
四川友谊医院蒋林君介入治疗技术怎么样?
宫颈癌作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其防治工作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手术与放化疗之外,微创、精准的介入治疗
2025-10-07 18:04:00
成都平安肿瘤医院邓文志主任:中西汇通,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诊疗观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西方医学虽然占据主流地位,但中医药学在肿瘤防治领域的独特价值与临床潜力,仍有待深入挖掘。成都平安肿瘤医院邓文志主任
2025-10-07 18:05:00
素颜霜选对不浪费!五大高性价比品牌,学生党也能入
在日常美妆护理中,众多女性正受困于素颜霜选择难题:早八通勤想快速提亮却怕假面感;敏感肌换季泛红时,既想遮盖瑕疵又担忧成分刺激
2025-10-07 18:05:00
痔疮膏怎么选?2025年痔疮护理膏7款权威推荐:细分场景精准适配
《2025 中国肛周健康消费报告》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痔疮患病人群突破 6.1 亿,25-50 岁群体占比 85%,细分场景痛点显著
2025-10-06 23:03:00
四川友谊医院:为不同病情患者制定更贴合实情的诊疗方案
针对肺癌、宫颈癌治疗“分期不同、需求各异”的痛点,四川友谊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依托多学科协作、尖端设备与个性化方案
2025-10-06 23:04:00
津力达从“治已病”到“防未病” 助力糖尿病的“防”与“控”
近年来,随着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攀升,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2024年12月31日发布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明确推荐津力达颗粒用于2型糖尿病的防治
2025-10-06 23:06:00
节日餐桌鲜味足 时令蔬菜扎堆上市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养生美味上餐桌、“药食同源”受青睐、火锅食材花样多。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厦门各种秋季时令蔬菜丰富“菜篮子”
2025-10-06 08:50:00
节日饮食“三注意” 吃得开心又健康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陈莼)国庆中秋佳节,正是亲朋好友欢聚好时光。无论外出就餐还是居家团聚,市疾控中心提醒:节日饮食“三注意”
2025-10-05 08:34:00
假期作息不规律 当心麦粒肿找上门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张玉榕 通讯员 陈芳)国庆中秋双节假期过半,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眼表与角膜病科接诊量增多
2025-10-05 08:34:00
“火烧第一,友谊第二,比赛第三”?别再纠结方的圆的!这个假期跟着美食游河北
“驴肉火烧必须是方的!”沧州球迷的呐喊声响彻沧州体育馆“地球可以是方的,但是驴肉火烧必须是圆的”保定球迷则亮出巨型条幅坚定回应10月4日晚“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的赛场上球
2025-10-05 18:19:00
记者走基层·假日消费 活力涌动|麻油月饼 老手艺做出年轻味
10月3日,张家口市裕兴长糕点店的生产车间内,糕点师傅们正在制作麻油月饼。 河北日报记者 刘雅静摄“来五包麻油月饼,每包里各种馅儿都来一个
2025-10-05 08:36:00
消化系统疾病急诊患者增多 医生提醒:享美食也要有节制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楚燕)记者昨日从厦门市各大医院获悉,假期以来,各医院急诊科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其中急性胃肠炎患者增多尤为明显
2025-10-04 09:20:00
视频|孩子秋季腹泻 烟台毓璜顶医院儿内科专家提醒:高油、生冷、高糖… 这些食物吃了会更严重
胶东在线9月30日讯(记者 栾雪 通讯员 李成修 王婧)秋季是儿童腹泻高发期,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或饮食不当都可能让孩子拉肚子
2025-10-04 02: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