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溪县志校勘》出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26 08: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雅安日报

《清溪县志校勘》出版

《清溪县志校勘》李锡荣 校注

近日,由汉源县文联与汉源县地方志编纂中心共同策划、李锡荣校注的清嘉庆版《清溪县志》校勘本出版。

清嘉庆版《清溪县志》是汉源现存最早、比较完整的地方志古籍,记载了从汉朝以来汉源地区(包括石棉县大渡河北岸至泸定县境、荥经凰仪乡等地区)的历史、地理、人文,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清嘉庆版《清溪县志》由刘传经修,陈一沺纂,吴树萱、刘传经作序。刘传经,江西赣县乾隆科举人,清嘉庆四年(1779年)署清溪县知县。陈一沺,四川金堂县人,乾隆甲寅科举人。吴树萱,字少甫,乾隆庚子进士,署西川观察使。

在此之前,清溪县无志,刘传经始创始之。古本《清溪县志》为清嘉庆五年(1780年)木刻本。共四卷,卷一土地类,建置、山川、城市、乡里、关梁、物产属之;卷二人民类,户口、名宦、选举、士女、仙释、流寓、风俗属之。卷三政事类,职官、赋税、仓储、沟渠、典礼、学校、兵制属之。卷四土司类,分十六项,曰建置、部落、山川、城市、疆域、物产、承袭、户口、忠义、风俗、方言、官秩、印信号纸、贡赋、隶属、刑罚。此志以地居边徼,绝少传人,艺文从略,亦时散见各类。综观全书,虽篇幅有限,而体制秩然,文亦简洁。

今本《清溪县志》有多个版本,最早的是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1月影印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藏)。此后,汉源县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今汉源县地方志编纂中心)相继出版《清溪县志》繁体竖排翻印本和简体横排翻印本。

由于古本《清溪县志》系雕版印刷,竖排无句读,异体字、繁体字众多,一般读者很难畅读。影印本或缺或省或模糊,翻印本或句读点校不妥或重录文字错漏,容易产生以讹传讹的情况。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整理地方史志资料,秉承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忠实古本的基础之上,由李锡荣对全书进行校勘,对翻印本《清溪县志》书中错漏进行修正,并对艰涩文字进行注释,成为方便读者阅读的通用简体本。

雪河山人/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6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麻味的清溪
...火锅也做了不小的贡献,而汉源花椒最好的产地在汉源的清溪镇,清溪委实有些古老,也委实博大精深。历经岁月的沧桑,清溪古镇依然以一种沉稳而又不乏力度地控制着自我与世界的距离。每次走
2024-06-21 01:15:00
汉源之名的由来
...首先从嶲州打通零关道(从小相岭的木瓜关到大渡河南的清溪关),于今富林镇置大渡兵镇,隶属嶲州台登县,这是雅安境内最早的兵镇。隋仁寿二年(602年),邛州相继在沈黎和蒙山两县平定
2023-11-05 08:03:00
汉源县:家门口开起法律超市
...……”7月20日,看着手机银行的到款提醒,雅安市汉源县清溪镇的村民万洪(化名)给汉源法院的执行法官潘星桥发去了一条感谢短信。万洪是清溪镇的一个饲料售卖商。此前,当地养殖户王明
2023-07-27 06:08:00
...我市成功摘得两项荣誉——“汇集公益力量,打造‘文约清溪’农家书屋集群”典型经验入选农家书屋创新示范案例,清溪村农家书屋获评“最美农家书屋”。清溪农家书屋坐落于益阳高新区谢林港
2023-04-25 06:57:00
《山乡巨变》引来山乡巨变
...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立波书屋和周立波故居皆坐落于清溪村荷塘边,引来了慕名前来的参观者来此休憩、读书。今年以来,立波书屋的经营者卜雪斌夫妇延长了营业时间,每天推迟到晚上9点半
2023-09-11 06:29:00
“书博”寻踪
...兰亭举行饮酒赋诗的活动。在聚会上,王羲之等人在兰亭清溪两边席地而坐,另将放了酒的觞放在小溪的上游。这样放了酒的觞顺着小溪的上游徐徐而下,经过弯弯的溪流,最后觞在谁的面前停下,
2023-07-12 10:58:00
...阳日报以独特文脉立意 在立波故里搭台 引八方宾朋参演清溪原创文旅大戏全景演绎新山乡巨变益阳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汤革新)签名、盖章,缔结为友好村……12月25日,益阳高新区谢林
2022-12-31 07:31:00
村游团出动 《我和春天约在清溪》互动影像展用镜头讲述清溪故事
...家网合作,湖南卫视出品的文旅探访节目《我和春天约在清溪》将于5月1日起每周一至周四晚7:30在湖南卫视、芒果TV播出。在5月1日和5月2日播出的节目中,青年作家张皓宸、歌手唐
2024-04-30 11:59:00
...建设的新征程。清流宋代置县,明嘉靖年间始编纂《清流县志》,至民国36年曾五次修志,记录了清流历史发展的征程。古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良冠;以志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
2024-04-06 00: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