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永乐年间倭寇绝迹,因朱棣比鞑靼更狠更强大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2 21:17:00 来源:戏说三国

永乐年间倭寇绝迹,因朱棣比鞑靼更狠更强大

倭寇之患,早在唐朝时期就有了,直到被唐高宗派去的右威卫大将军孙仁师和三朝元老刘仁轨、能手格猛兽的刘仁愿,在白江口用一百艘战船干掉了倭寇全部四百艘战船,几万倭寇不是被杀死淹死就是被活捉,一个都没跑掉,这才消停了几百年。

到了元朝,蒙古大军两次跨海远征,倭寇也没敢抗议或者报复。

直到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倭寇才缓过劲儿来,时不时地到东南沿海来抢东西,但朱元璋认为几个倭寇不过是“癣疥之疾”,也懒得理他,地方官就能搞定他们。

直到明成祖永乐大帝剿灭了鞑靼,还有能力派郑和领着几万大军、百米巨舰的船队出访非洲,久经战乱、民不聊生的倭寇们还是到中原来打秋风。甚至真正的官方使团也假借进贡来到中原卖他们的倭刀,因为没有营业执照,属于非法经营,大明官员就想把他们抓起来罚款。朱棣看他们穷得可怜,就告诉要抓人的李至刚(这名字就够硬气):他们能坐着小破船来上贡,也够孝顺的,就让那些随时都可能淹死的可怜虫赚点小钱吧。

永乐年间倭寇绝迹,因朱棣比鞑靼更狠更强大

一看来大明朝贡的老乡都赚得盆满钵满在家乡炫富,更多的倭人坐不住了,他们也都划着小破船来了,看见大明的繁华富庶,贪婪的本性也掩盖不住了——嫌做买卖赚钱太慢,干脆勾结地方豪强无赖,干起了抢劫的勾当。

这下朱棣不高兴了:“这帮矮子这是要上天呀?!”于是告诉大臣:“给倭酋(这个称号没有瞧不起的意思,因为从汉代开始,光武帝刘秀就封过委奴国王,让他统治全部倭人,而朱棣也不知道现在那些倭人究竟归谁管),写封信,告诉他们,如果他不好好约束手下,我不介意替他管教管教!”

其实当时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朱棣这个人脾气不大好,还特别好战。北方的鞑靼人就是没惹着他,他也时常领着一票火枪手深入大漠去砍人,谁要是惹恼了他,那就只有亡国灭种一个下场。这一点当时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源道义比谁都清楚,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朱棣忘记他,别找个借口打上岛来把自己给灭了。

永乐年间倭寇绝迹,因朱棣比鞑靼更狠更强大

说到源道义,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可是看过《聪明的一休》动画片的,都记得那里面有个经常被一休作弄的有些憨直可爱的足利义满将军。源道义就是那个足利义满,是个比较聪明有为的领导人,后来传位给儿子,自己也去当和尚了。

足利义满当然知道朱棣是个暴脾气,是个见到大树也要踢三脚的好战分子,万一他发起脾气要灭了自己,那四个小岛不够朱棣一顿大炮轰的。

另外,岛民一向畏惧的鞑靼人都被朱棣打得满地找牙,而倭人要不是“神风”帮忙,早就被鞑靼人给灭了。这是一道很好推理的问题:朱棣能灭鞑靼人,鞑靼人能灭倭人,老大能痛扁老二,老二能痛扁老三,老大自然可以轻松痛扁老三。这道题中,倭人就是那个小三。

第三点是倭人最害怕的,就是朱棣要想跨海远征,根本就不怕什么“神风”、“妖风”,都不用另外派部队,郑和环游世界回家的路上,来个四岛半月游,倭人就灭种了。

永乐年间倭寇绝迹,因朱棣比鞑靼更狠更强大

正是基于以上三点,足利义满将军审时度势,做出了明确答复:“不劳您老人家费心,我亲自把那些捣乱分子灭了。”足利义满还真说到做到,动用官方军队,来了个犁庭扫穴,剿灭了岛上全部倭寇。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足利义满还特意挑了二十个领头的倭寇送到大明,这也是边将胜利后向皇帝献俘请功的意思。

朱棣一看这个足利义满为人还真的不错,就封他当了“国王”,一直到嘉靖二十七年(1408年)足利义满圆寂,没有让一个倭寇能登上大明海岸。

最搞笑的是那二十个倭寇头儿的下场。

朱棣看着足利义满送来的这些“战犯”也发愁:“杀了吧,显得咱们不仁慈;关起来,占地方还费粮食,虽然大明不缺这几个人的反吃,但是他们在监狱里吃饱住好(明朝牢房的窝头白菜汤也比倭人常吃的有毒苏铁强多了),也有点太便宜他们了。”

于是朱棣告诉倭使:这些人我也不要了,让你们将军自己处理去吧。

倭使也为难:我们是使臣,大明管饭,可是这些囚犯还得我们自掏腰包喂,我们挤破脑袋才抢到这个出使的美差,还想赚点差旅费回去买房子置地呢,怎么能喂了这些死囚?

永乐年间倭寇绝迹,因朱棣比鞑靼更狠更强大

走到宁波,看着这些要吃穷自己的倭寇,使臣们实在是眼里心里都冒火,这一冒火的结果,就是他们真的点起一堆火,弄了一些大蒸锅,把自己押解的二十个倭寇绑好装进笼屉,一通大火蒸了个稀烂。

按说使臣们有大明沿途招待所(驿站)提供免费食宿,应该不会饿得想吃人。但是这些人会不会按照自己日常的饮食习惯,捣点蒜泥,把蒸熟的倭寇细细地切片蘸了吃,也很难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2 22: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戚继光:抗击倭寇、北御鞑靼的民族英雄
...保卫家国为己任,南击倭寇,守护东南海疆的安宁;北御鞑靼,捍卫北部边疆的稳固。戚继光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福祉而不懈努力,成为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自1546年承袭父职
2024-09-10 14:18:00
隆庆皇帝的权力与中兴
...区形成极大的危害,所以被称为套虏。另一部分则是蒙古鞑靼部,他们要求和明朝举边市贸易,但是嘉靖皇帝拒绝,这使得蒙古人频频和明朝发生战争。蒙古鞑靼部的俺答汗于是不断南下进攻明朝,
2023-10-20 08:42:00
...给明穆宗上疏,说如此绝世名将,正好可以调往北方抵御鞑靼啊,明穆宗一想也是,倭寇乃小患,鞑靼才是能亡大明的大患啊,如此名将应该更加重用。于是戚继光被调任为神机营副将,并训练由谭
2023-03-14 12:20:00
戚家军为何败给了蒙古
...倭寇是怎么回事】这种情况下,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蒙古鞑靼部劫掠京师、兵临城下。而明世宗朱厚熜,这期间废除朝贡国日本的“勘合贸易”资格,加大海禁,导致寂灭百年的倭寇重新出
2023-05-11 21:46:00
俞大猷:被遗忘的抗倭英雄,转战千里平定东南
...猷从征安南的计划泡汤。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蒙古鞑靼部大举攻掠长城沿线,北方告急,嘉靖遂下诏各地选举天下勇士抵御鞑靼。毛伯温适时将俞大猷调往宣大总督翟鹏处备边,后鞑靼撤
2024-04-08 06:25:00
明代的特种兵“夜不收”到底有多厉害
...地说了声“有敌,约十骑”!只见一骑在前急奔,十余名鞑靼骑兵提着弯刀衔尾紧追!被明军“烧荒”后的草原,尘烟弥漫!明军一阵箭雨,鞑靼骑兵丢下五具尸体,远远兜了个圈子,消失在茫茫草
2024-04-29 15:58:00
戚继光抗倭有功,晚年为何遭到清算呢?
...寇;除了南征倭寇之外,戚继光还带领着“戚家军”北御鞑靼,使得蒙古部落再也不再敢进犯大明边境。虽说戚继光的功劳很大,但他从不贪恋功名利禄;所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就是他
2024-11-23 10:26:00
...。机会总是留给有梦想的人。在明朝正德十二年,蒙古的鞑靼部落首领小王子亲率五万人进犯明朝边境,但恰巧遇上了贪玩的朱厚照在边关巡视。看到鞑靼部首领小王子前来犯边,明武宗便不顾大臣
2024-04-24 09:43:00
胡宗宪是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的后台,那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十九年“庚戌之变”中,下令让军队不要抵抗、任由蒙古鞑靼肆意掠夺百姓的严嵩已经好得太多了,国难当头,还有人愿意写着青词,对屈辱充耳不闻,曾经的严嵩已经变成了这幅令人唾弃的模样。
2023-01-03 21: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