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立秋已过,暑热未消,位于黔东南州黎平县的“天下第一侗寨”——肇兴侗寨依然是游客们观光旅游的首选地。
临近中午,来自广东的李女士与家人走进一家名叫“火塘边侗族家宴”的餐厅。在靠窗的位子坐下后,一行人开始讨论中午的菜单。
“帮我们推荐几个特色菜吧。”一番纠结,李女士向服务员“求助”。
“可以尝尝酸汤鱼、侗家牛瘪、脆皮香猪肉、炝炒野菜等,很有贵州特色,味道也不错,点的人很多。”服务员陆秀花认真推荐。
陆秀花是肇兴村村民,以前在家种地,如今在村集体投资的特色餐饮示范店“火塘边侗族家宴”上班,一个月工资3000多块钱。
“每天骑摩托车上班,10分钟一个来回。”陆秀花直言,旅游给村里人提供了很多机会,不仅让大家有个地方上班,还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回乡发展,村里再次热闹起来了。
肇兴村位于肇兴侗寨景区核心地带,文化底蕴丰厚,有侗族琵琶歌、芦笙、油茶、刺绣、靛染等优秀侗族文化。
依托4A级景区资源,肇兴村强化党组织引领,挖掘侗族特色美食和民族文化资源,将肇兴村“歌堂”打造成餐饮特色示范店。
“今年夏天,游客激增,餐饮特色示范店开业后,很快便走上正轨,人多时,一天要招待300多人次,一方面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一方面把村里的集体资产盘活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公益事业、景区基础设施维护,更好地助力景区发展。”肇兴村党委书记陆卫敏介绍,自今年5月示范店投入运营,已带动11名村民就业,实现收入34万元,预计到年底收入可达100万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肇兴镇认真贯彻落实“强双基、聚力量”工作要求,指导肇兴村党委立足肇兴侗寨旅游资源禀赋,发挥侗民族文化优势,不断提升旅游接待能力,让“流量”变“留量”,壮大村集体经济,促农增收。
结合游客对体验侗民族文化业态的需求,肇兴村党委牵头,组织村内文艺青年35人,成立面向游客演出的表演队伍。
“这段时间,每天晚上8点半都有演出,我们排练了10个节目,很多游客会专门留到晚上观看演出。”村民陆艳玉今年38岁,从小能歌善舞,加入村里组织的“歌队”后,直言生活更加充实,人也更开心了。“这不仅可以宣传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还能按月领工资,越来越多游客来到肇兴体验民俗文化,景区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陆卫敏介绍,“歌队”表演票40元一个人,淡季一个月收入2、3万,旺季一个月收入10万余元,其中10%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和民生事业建设。2023年度,表演队实现创收142万元。
此外,肇兴村带头引领成立景区餐饮协会,精准统计餐饮企业农产品消费需求,与镇级合作联社组建的农产品供应链公司合作,整合各村农产品,根据餐饮企业需求,保质保量提供订单配送服务。据统计,6月中旬运行至今,供应链公司已整合农产品80余件,与景区41家餐饮企业建立供应关系,营业额突破40万元。
“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实,肇兴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巩固,景区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好,群众参与景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今年以来,景区共接待游客26.7万人次,带动村内2300余名劳动力就近就业。”肇兴镇党委书记杨秀智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华姝
编辑 李坚
二审 孙蕙
三审 陈诗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9 17: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