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村里喜事多,幸福的歌声响遍高原和大山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6-13 03:34: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赴贵州考察调研,指引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定信心、苦干实干,稳中求进、善作善成,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

每次到贵州,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行程之中,始终萦绕着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深切关注和深刻思考,饱含着对人民群众迈向美好生活的拳拳牵挂。

沿着总书记的脚步,走进他牵挂的村寨,看人们的幸福模样。

侗寨肇兴:千年文化织就民族锦绣

“美丽的侗寨哎,绿水青山好风光。鼓楼下把歌唱,千年的侗歌唱给党……迈进了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美好的生活幸福万年长……”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与当地群众亲切交流。时光流转,如今,悠扬动听的侗族大歌依旧萦绕在古寨的上空。

村里喜事多,幸福的歌声响遍高原和大山

肇兴侗寨

肇兴侗寨,被誉为“侗乡第一寨”,是中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千百年来,侗家人世代在此安居,耕读传家,生生不息。初夏的侗寨映入记者镜头,层叠的鼓楼在雨雾中屹立,青瓦吊脚楼环绕着溪流,如烟如缕。

正午时分,阳光洒在肇兴侗寨,寨门前的服饰摊点热闹非凡。游人们精心挑选着服饰,对镜披挂:银花鹤羽簪在鬓间,斑斓侗衣穿在身上。顷刻间,便化身神采飞扬的阿哥阿妹,笑语盈盈地融入这方风情古寨的画卷之中。

村里喜事多,幸福的歌声响遍高原和大山

当下,肇兴侗寨的旅拍订单量不断攀升,游客纷至沓来,让侗寨声名远扬。侗服、侗景成为文旅新热点,淡季时订单每日新增五六套,旺季单店假期收入可超四万元。旅拍店铺从六十家激增至百余家,非遗技艺借助文旅东风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这里,摄影师石沐阳见证着订单量与寨子知名度的同步提升;创业者石培引爱亲历着人流量与行业规模的双重扩张;非遗传承人陆勇妹推动着靛染工艺从指尖技艺向振兴经济的转化。从纹样设计到产业开发,从订单增长到店铺倍增,肇兴侗寨正以 “非遗+文旅”的融合之势,让古老的侗布在烟雨溪畔染出乡村振兴的新色彩。

村里喜事多,幸福的歌声响遍高原和大山

肇兴侗寨

肇兴侗寨的小伙陆坤松,去年11月决定投资开办一家客栈,目前正在装修中,预计今年 7 月就能开门迎客。陆坤松说,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来过后,肇兴侗寨的名气大增,发展前景广阔,不少在外打拼的朋友都纷纷打听,想回来发展。谈及现在的生活,他满脸幸福:“在家乡既能赚钱又能消费,还娶妻生子,日子过得特别满足。”

村里喜事多,幸福的歌声响遍高原和大山

2025年5月1日,侗族群众在黎平县肇兴侗寨为游客演唱侗族大歌。卢忠南摄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着民族地区群众,一次次到民族地区考察调研,一次次同各族群众面对面交流。从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总书记多次强调“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摄影师石沐阳、创业者石培引爱、非遗传承人陆勇妹、当地居民陆坤松…… 千千万万少数民族同胞用当下的幸福生活证明:新征程上,各族儿女心手相牵、阔步前行,中华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村里喜事多,幸福的歌声响遍高原和大山

肇兴侗寨

茶海湄潭:万亩绿意铺展生态长卷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要求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贵州人民昂首阔步新征程,守护绿水青山。

村里喜事多,幸福的歌声响遍高原和大山

湄潭县永兴镇万亩茶海 盛亚亿/摄

初夏,踏入贵州湄潭,仿佛坠入一幅绿意氤氲的水墨长卷。这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论的生动实践地,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贵州茶叶凭借 “三低三出”—— 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出好茶、出嫩茶、出香茶的独特优势,孕育出一片又一片生态茶园。

湄江街道核桃坝村,12000余亩茶园如翠色绸缎,在连绵的丘陵间温柔地舒展着。黔北民居白墙黛瓦,与蜿蜒的柏油路、凌空的栈道相映成趣,漫山茶香裹挟着草木的清芬,将 “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 的盛名娓娓道来。

村里喜事多,幸福的歌声响遍高原和大山

湄潭茶海

核桃坝村党总支书记刘庆谈及现状,笑意绽放在眼角眉梢:“如今全村人均茶园3.5亩,新房林立,车水马龙。” 茶树扎根山野,早已化作村民致富的“绿色脊梁”,撑起了乡村振兴的蓬勃希望。

如今,这片茶香氤氲的地方精心筹备,以茶为媒,以景会友,通过一系列沉浸式文旅体验,让游客赞不绝口。漫步在茶垄间,目之所及是碧波荡漾的茶海,鼻之所嗅是沁人心脾的茶香,手之所触是鲜嫩欲滴的茶芽。

村里喜事多,幸福的歌声响遍高原和大山

湄潭茶海

“在这里能用无人机拍摄到茶海,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看不到尽头,空气清新,景色如画。”游客丁新烜发出感慨。茶区蜕变成了游人如织的景区,茶园蝶化成了风光旖旎的公园,茶山则幻化成了盛满财富的金山,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业态蓬勃发展,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湄江碧水悠悠流淌,浸润出千年茶韵风华。湄潭更巧妙地借助“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湄潭翠芽27茶海路,如缀珠成链,将沿途的景致一一串联起来。景区负责人崔元会感慨,茶旅融合不仅为茶农打开了增收致富的新图景,更让这片土地上的青山绿水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让生态优势切实转化为了发展优势。

青山凝翠,茶韵流芳。湄潭,这片镌刻着改革印记的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正以茶为笔、以“两山”理论 为墨,在黔北大地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当全省700万亩茶园涌动“黄金芽”的芬芳,刺梨“维C之王”托起富民产业,小小辣椒铺展火红图景,这片土地正在经历从“生态美”到“百姓富”的深刻质变,贵州走出了一条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齐守、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同抓、发展和民生两个成果共要的新路。

村落花茂:万家安乐书写生活诗行

花茂村过去叫“荒茅田”。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贵州调研时,告诉花茂村的乡亲们,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产业、实施兜底保障……近年来,贵州192万群众搬出大山,740余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建成农村“组组通”公路7.87万公里……

村里喜事多,幸福的歌声响遍高原和大山

花茂村一角。

十年光阴,转瞬即逝。如今的花茂村,乡亲们将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田埂小路拓宽成了“乡愁小道”;古法造纸传承人把古法造构的树皮变成畅销的文创产品,返乡青年更将这里的山货拿到“云端”销售……花茂村已从当初的贫困村蜕变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

媒体采访团驱车驶入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夏日正午的阳光穿透枝叶,在洁净的路面上投下斑驳树影。每隔一段距离,整齐摆放的垃圾收集箱静立路旁,目光所及,不仅公路、旅游步道一尘不染,错落有致的灰砖黛瓦农家小院,也与青山春花共同绘就了一幅洁净和谐的黔北乡村新图景。

村里喜事多,幸福的歌声响遍高原和大山

花茂村田园风光美如画。 罗星汉 摄

村民王安凤的木屋“变身”为二层砖房,水电畅通,厨卫清爽。“村里家家户户都爱打扫,环境卫生意识强了,生活习惯自然变好。” 她的话语,道出了花茂人居环境的深刻变迁。老党员袁向敏笑着走进自家厨房,拧开天然气灶,蓝色的火苗跃动着——他家是全村最早一批用上清洁能源的农户,而如今,天然气早已进入了村中寻常百姓家。

村里喜事多,幸福的歌声响遍高原和大山

游客在花茂村农家乐里参观游玩。袁福洪 摄

土陶馆内,第四代传承人母先才腰系围裙,专注地拉坯。花茂土陶始于清光绪,兴于20世纪80年代,曾随国营陶瓷厂的式微而黯淡。2015年乡村旅游兴起,游客对当地特色菜“盬子鸡”的盛器产生了浓厚兴趣。母先才敏锐地抓住机遇,以盬子制作为核心打造了 “母氏土陶馆”,集陶艺体验、餐饮住宿于一体。2024年,他的盬子产品畅销全国。

村里喜事多,幸福的歌声响遍高原和大山

土陶匠人母先才。

在白泥片区党群服务中心,经营超市的村民涂华琴点开手机,展示村腰鼓队活动视频,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生活好了,大家聚在一起找点乐子!” 这活跃的精神面貌,映射出乡风文明不断提升的历程。

如今,分类清晰的图书室成为村民的“精神粮仓”;门外的活动广场上,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器材一应俱全。“五老人员” 示范引领、“道德红黑榜” 评议扬善、农民丰收节等文体活动唤醒乡愁…… 富了口袋,更丰盈了心灵的花茂人,对幸福未来充满了笃定。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行走花茂,沥青马路穿村而过、餐馆民宿客如云集、特色产业欣欣向荣,每一处都弥漫着幸福的烟火气。过去十年,花茂村累计接待游客近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7亿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607元跃升至27454元,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由26万元壮大至1402万元。

村里喜事多,幸福的歌声响遍高原和大山

花茂村乡愁小道上游人如织。 朱小松 摄

当历史的时针指向“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交汇点,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也标定了贵州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奋斗坐标,赋予了贵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更高要求和特殊期许。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4600万贵州各族儿女深受时代鼓舞与使命召唤,干事创业的斗志倍加振奋,昔日的沟壑天堑化为通途,沉睡的绿水青山焕发新生机,大数据产业蓬勃兴起,特色产业香飘四海……每一步坚实的脚印,每一项骄人的成就,都是这振奋精神与实干豪情最生动、最辉煌的注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阳萌 廖文祥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13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高原山寨绽开文明幸福花
...民约润人心走进黄松村,红白相间的民房墙体上,“红白喜事、节俭从简”“陈规陋习,坚决摒弃”等村规民约格外引人注目。20世纪80年代,黄松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相互攀比之风一度盛行
2023-12-03 07:04:00
书博会上的最美歌声!这首大山深处的童声天籁触动人心
...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上,或许你能找到答案。“我是一个大山的小孩,我有两个好朋友,太阳和月亮……”10月20日下午,在“多彩贵州·书香高原”2023全民阅读活动分享暨首届最美农家
2023-10-21 15:03:00
群加:大山深处产出“软黄金”
...群加乡来路村羊肚菌标准种植基地。来路村,这个坐落于大山深处的小村庄,拥有优良的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为了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群众致富,2023年湟中区群加农稷协作建设有限公司与青
2023-10-31 01:27:00
大电网照亮苏里幸福生活
...,为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加码。充足、稳定的电力将唤醒大山之外的人们去发现、去认识这片净土,也将点亮苏里群众新的发展希望。承担工程建设任务的国网海西供电公司所有人员下定决心:工程
2024-09-30 10:13:00
广西环江大力发展特色李果种植助农增收
...山好水出好果。明伦镇豪洞村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麓,九万大山山麓,东经,北纬之间的环江县域明伦镇北部,村内东板屯地形呈斜坡状,这里雨热同期,土壤疏松,有适宜李子生长的微生物群落等自
2023-07-06 15:52:00
“喜事堂”里吹新风
本文转自:长治日报推进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乡风“喜事堂”里吹新风本报记者 赵婧“自从村里有了‘喜事堂’,村民们谁家有喜事,都来这里操办,不仅地方宽敞、干净,而且舞台、桌椅、锅灶、餐
2024-05-21 02:40:00
墨脱县格当乡:路畅业旺幸福来
...山而建、错落有致的楼房跃然眼前……曾经,格当乡深居大山密林,土地少且交通不便,村民们大多靠种水稻和玉米为生,收入单一。“没有通到大山外面的路,村里的特产卖不出去,很多都烂在了
2023-09-26 16:10:00
...中餐馆,以满足游客、群众的需求。“我们现在虽然住在大山里,但生活质量一点不比城里差。”央宗说。如今,对玉麦人来说,巡边守边已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兴边富民是共同期盼。央宗说:“
2023-01-13 08:06:00
本文转自:甘肃日报【锦绣中国年】搬迁村里喜事多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谢晓玲“没想到老了还能住上新房,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过年了,吃着香甜的糖花,搬进新居的金昌市永昌县河西堡镇上
2024-02-17 04:01: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根据省委关于巡视工作的统一部署,近日,十四届省委第十轮巡视完成进驻工作。经省委批准,9个巡视组对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省政协机关
2025-11-11 08:24:00
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打造京津冀“菜篮子”核心供应地
拉近“河北菜园”与“京津餐桌”的距离河北打造京津冀“菜篮子”核心供应地11月3日至4日,第八届京津冀蔬菜产业发展大会暨招商对接活动在衡水市冀州区举行
2025-11-11 08:27:00
烟台蓬莱:院前医疗急救人员集中“充电”
鲁网11月10日讯(记者 王裕成 实习记者 姜晓媛 通讯员 韩颖)11月5日至6日,由烟台市医学会院前急救专业委员会、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年烟台市院前医疗急救
2025-11-11 08:27:00
平乡童博会国外订单首超国内国外意向订单成交额达30.1亿元,81.7%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河北日报讯(记者闫德见、王永晨)11月8日
2025-11-11 08:28:00
鲁网11月10日讯(记者 王玉龙)近日,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印发《潍坊市农药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对全市农药生产企业进行分类管理
2025-11-11 08:29:00
交通运输部公布第二批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我省两个项目入选河北日报讯(李巍、刘瑶)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第二批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
2025-11-11 08:29:00
鲁网11月10日讯(记者 刘斌)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医药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从医疗机构走向家庭社区
2025-11-11 08:29:00
浙江多地正推进政务应用集约运维改革,以压减成本。11月7日,宁波市数据局网站发文介绍,今年7月底以来,宁波市奉化区坚持出实招
2025-11-11 08:29:00
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获联合国粮农组织授牌成为全球首个以板栗为核心的山地生态农业遗产河北日报讯(陈宝云、袁宝利)10月31日
2025-11-11 08:30:00
鲁网11月10日讯(记者 王裕成 实习记者 姜晓媛)近日,烟台市蓬莱区紫荆山街道杏花苑社区党委积极联动烟台市蓬莱区交通管理大队
2025-11-11 08:31:00
影像记录|保定冰柿助农增收记
10月26日,张宝树和妻子手捧刚采收的柿子,满脸丰收的喜悦。10月28日,张宝树在采摘柿子。 10月26日,张宝树(右)和村民将采收的柿子搬运下山
2025-11-11 08:32:00
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文旅主题体验活动举行京津冀联合发布7条主题徒步线路河北日报讯(记者马朝丽)11月1日,“畅游京津冀·行走京张路”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文旅主题体验活动在北京延庆冬奥村举行
2025-11-11 08:35:00
建成交付安置房12000多套,改造农村卫生户厕近1800座雄安新区20项民生工程基本完成年度目标河北日报讯(见习记者康晓博)11月10日
2025-11-11 08:36:00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位于广州天河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修缮一新,该场馆在举行2001年九运会开幕式24年后
2025-11-11 08:38:00
98%粮源依靠外调 厦门粮食行业如何联通内外?
象屿集团旗下象屿农产公司已在黑龙江建成7个现代化仓储物流中心,总仓容达1300万吨。(象屿集团 供图)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通讯员 傅琳琳 郑少斌 王欣睿)11月7日
2025-11-11 08: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