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宁夏日报
陈芋洁
随着新一轮产业变革兴起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中国正在向以信息行业和智能产业为主要特征的高度信息化社会过渡,在教育领域,高校也正在借助当前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大学生的就业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能够成功就业不仅是其个人发展的重要历程,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通过研究大学生就业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与创新路径,可以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同时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信息化管理高质量发展、提高就业满意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就业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就业信息化管理不是简单地利用网络这一工具来推动就业工作,而是在互联网思维指导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云平台等多种信息技术,深度优化就业管理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通过建设相关平台、整合信息资源、辅助智能分析等环节,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首先,通过兴趣算法可以将就业信息广泛推送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当前大学生是接触网络最深的一代,在日常生活中更倾向于使用微信、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来获取信息。这就要求高校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要紧贴学生的兴趣点,可以从学生获取信息的便携性角度出发,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就业信息和国家政策推送到他们常用的社交软件中,用平台的丰富内容和交互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其关注就业信息。
其次,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对每位学生的精细化就业管理。在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大多数教师难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的指导方案,而信息化管理平台则可以通过多个数据收集渠道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性格特征、求职兴趣等信息,还能够对上述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以总结性的方式来协助教师为每一位大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
再次,通过智能平台的其他功能也能帮助解决就业的一些衍生问题,比如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业困难群体通常分为主观群体和客观群体,主观群体就业困难主要表现为学生个人出现的对就业问题的一些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这就需要智能平台针对就业困难学生的情绪问题进行合理的干预与宣教,与学生一起探索他们对就业产生消极情绪的根本原因,同时通过视频宣讲和其他干预措施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最终实现就业。
大学生就业信息化管理的创新路径
统筹规划推进高校信息化进程。高校信息化进程关系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度,所以有必要制定就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长期规划并加以实施。在明确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工作进度表,及时披露规划内容和进展情况,推动高校就业信息化的科学管理。高校在开展就业相关业务时,应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科学选择信息技术的建设和推广方案,确保信息技术发展的正确方向。此外,全程监督就业管理平台的开发和建设工作也是一个重点。要保证平台信息安全,规范信息开发流程,并且根据就业需求变化动态调整平台内容,例如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就业需求,高校就可以增加信息、法律等相关选修课程,以加强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建设多方联动的就业信息平台。在当前开展就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首要前提是建立一个连接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学生以及用人单位的就业信息交流平台。其中,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平台及时掌握社会形势和民众意见,梳理就业趋势,利用大数据和算法能够实时分析的优势,灵活把握各行业就业态势,提高政策实施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高校能够依托此类平台更精准地获取一些就业信息,掌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动权。高校可以通过对学生个人情况和行业数据的算法分析,了解学生当下的就业需求以及与岗位的适配程度,为大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就业服务。除此以外,大学生还能获得从业人员、往届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等多方面的指导和交流,用人单位则可以通过平台更精准地掌握人才资源的生源分布,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招聘工作。
利用智能算法提高人岗匹配度。“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高校、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匹配度和劳动参与率。可以看到,注重提高人员与岗位的匹配程度也是当前推动就业信息化管理的新要求。相较于传统管理平台需要学生自己设置个人信息才能完成相关职位的匹配与推送,智能化信息平台则采用更加智能的算法技术,收集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日常关注信息以及生活行为习惯等数据,全方位分析并判断学生可能喜欢且契合度较高的职位,最终提高岗位适配程度和管理工作效率。而在学生浏览求职信息时,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就业建议,包括专业证书、经验匹配、个人胜任力等信息,同时基于学生的基本情况也可以提供一些衍生服务,比如设置地址计算通勤时间、提供周边住房信息等,让学生在求职时了解和掌握一些未来可能会用到的信息。
使用可视化技术完成智慧管理。从可视化角度分析,大多数就业平台都局限于对已有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且只有高校管理者才能获得相关浏览权限,但是基于对当前信息化管理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数据的可视化场景其实也可以广泛应用到学生和用人单位中。学生可以通过可视化分析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和持证情况,分析判断自身与目标岗位的适配程度。他们还可以创建一个任务列表,以完成任务进行打卡的形式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自主性。同时,企业可以利用可视化数据确定高校生源情况,使其更具主动性地掌握与自身发展规划匹配程度高的优质人才资源。对大数据的可视化分析不应局限于专业和成绩,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生活问题对学生进行个性特征的分析判断,以便更好地帮助企业判断学生是否匹配待招岗位。
加强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对大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就业需求,开设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相关选修课程,同时也要提供相关的实践课程和基础设施,让学生有机会进行信息管理方面的实践。其次,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要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方案,以便能够对学生的信息管理能力进行科学评价,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就业工作,同时也能提高高校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水平。再次,也要积极引进和培养具备信息技术的专业教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厚理论知识的教师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和实践,所以在教师团队建设方面,高校应加强对信息管理专业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并通过进修、培训等手段来提高其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最后,高校也要加大与优秀企业的合作力度,与企业合作建立综合人才的培养体系,比如可以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或者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以及创新创业活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使高校在教学形式、用人管理、技术应用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进度直接决定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同时,当前社会也对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实践水平、岗位胜任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更好满足新时代对于培养综合人才的需要,高校应合理规划就业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围绕就业管理相关工作搭建多方联动的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多样化的智能分析来为学生和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可靠的信息与指导服务,以期为大学生就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8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