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克拉玛依之歌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1-19 03:0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今晚报

从乌鲁木齐转乘动车到克拉玛依时,已经是深夜了,但我们一行四个人驱车到宾馆的时候,整个城市仍在一片灯火璀璨的气氛中。这次去克拉玛依主要是为了推进高校的相声发展,因为克拉玛依高校创作的讲述新疆变化的相声,在第四届马季杯全国相声展演中获得了第一名。新疆高校的相声能在全国展演中崭露头角还是一件新鲜事,这不仅说明北方相声的影响更大了,还缘于克拉玛依高校有一位关心相声发展的领头人赵明阔。他的师父正是天津的著名相声演员王文水,他的师爷是著名军旅相声名家李立山,也是天津人。天津是中国的相声重镇和发祥地,培养了大批的相声演员到了全国各地,然后生根开花,结果散叶。

到了克拉玛依这座石油城,感觉一切都那么新鲜,充满了生机。我年轻时候,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就是吕文科演唱的《克拉玛依之歌》,记得这首歌的作者是吕远。这首歌曲在全国的迅速蔓延让我们认识了克拉玛依。那天在克拉玛依高校讲述相声的时候,我又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这首歌,“今年我又赶着马群经过这里,遍野是绿树高楼红旗。密密的油井无边的红地,我赶紧催过马,向克拉玛依跑去,啊克拉玛依,我多么地喜爱你……”我唱的时候就觉得热血沸腾,觉得自己在抒发对克拉玛依这座石油城市的敬意。

在克拉玛依高校讲述相声时,我觉得每一个大学生都睁大眼睛在看着我,他们对相声这门传统艺术的尊敬,对艺术的渴望让我心里很感动。这些大学生都是高校相声社的成员,有一些还是维吾尔族。相声对于他们是新奇的,又是颇具吸引力的。我觉得特别可爱的是那些维吾尔族大学生说相声时的状态,说得那么投入,基本功也比较扎实。他们知道怎么才能三翻四抖,怎么才能铺平垫稳,怎么才能抖响包袱。当然这得益于导师赵明阔的辛苦辅导,他要比旁人下更多的工夫。应该说他帮助相声这门艺术在新疆开疆破土,然后在克拉玛依高校里实践文化润疆。

想当初,克拉玛依这座城市就是在一片茫茫戈壁中建立起来的。克拉玛依是新中国成立后勘探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1958年建市,克拉玛依是维语,翻译成中文就是石油城。到了2002年,其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是中国西部第一个原油产量上千万吨的大油田。我们参观油田的时候,看见许多钻井机树林般矗立着。当年,就是克拉玛依的石油工人传送到了大庆,铸成了大庆精神,进而响遍全国。

在油田参观一号井的时候,我感觉十分震撼。1955年6月6日,由独山子1219青年钻井队来到黑油山附近定出一号井位。同年7月6日开钻,井深到了626米,10月29日完钻喷出工业性油流,日初产原油3.7吨,这成为克拉玛依油田被发现的标志。因为它是克拉玛依油田的第一口井,故定名为“克一号井”,并于1982年10月在此立碑纪念。我们在博物馆看见了一幅照片,冰雹几乎把现场的每一个石油工人变成了“冰人”,但他们还是屹立在油井跟前,威武不屈。

我们在高校和师生告别的时候,我下意识地想到了这群打第一口井的工人。传统相声第一次进入了克拉玛依,而且显出勃勃生机,这不都是在文化自信方面的开疆破土吗?离开克拉玛依的时候,我们又在繁华的城区转了一圈,看见了鳞次栉比的高楼,繁华热闹的商场,看见了已经完全城市化的石油城,觉得心里暖融融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9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千万“磕头”机造福国人!寸草不生的克拉玛依地下,全是石油资源
...就一直在中国能源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如今,克拉玛依油田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能源基地,它还承载着中国石油工业从“引进”到“创新”的艰辛历程,也见证着能源变革中的种种挑战与机
2025-03-01 15:46:00
老人无意间装了一壶“黑水”,发现一巨大宝藏,至今已开采2亿吨
...此在寻找石油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戏剧性的故事,其中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就非常偶然。新疆的克拉玛依,本来是一座13米高、方圆两万平方米的山丘。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克拉玛依在维吾尔
2024-10-19 21:00:00
...工业油流,唱响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第一曲凯歌。勘探开发克拉玛依油田,全国人民进行了支援。1956年,北京军区选调2043名复转军人,编成37个钻探队奔赴克拉玛依;石油工业部调26
2025-05-12 12:21:00
...东采油区”这几个字也常常出现在我的散文作品里。我们克拉玛依油田的石油人对六东区、九区这样的字眼充满了感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克乌断裂带的勘探人,发明火驱技术的先行者,这些老一辈
2024-10-09 06:08:00
戈壁滩上采油气(走进产业地标·跨越时空 产业向上)
...了这里的变化。近70年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其前身为克拉玛依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超4.4亿吨、天然气超1000亿立方米,原油产量连续22年稳产千万吨以上。扎根戈壁艰苦奋斗攻克
2024-10-16 06:30:00
跨越3600公里的山海奔赴:克拉玛依首秀潍坊国际风筝会
...春风起时,潍坊纸鸢与克拉玛依的豪迈在长空相遇。值此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之际,这一传统技艺与石油精神的碰撞,恰似中华文化血脉里奔涌不息的传承密码。当彩鸢扶摇直上,它们承
2025-04-20 22:06:00
习近平与青年书|“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油山1号井)位于新疆克拉玛依市黑油山东南5公里处,是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井。1955年10月29日,克一号井完钻获得工业油流,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自
2023-05-03 15:17:00
科力股份IPO:“区域+客户”双重依赖,曾多次被行政处罚
...的市场区域。科力股份主要产品和服务区域分布于境内的克拉玛依油田、吐哈油田、塔里木油田、长庆油田及海外的哈萨克斯坦、加拿大、乍得等国家和地区的油田。2021年—2023年,科力
2024-08-08 10:51:00
【新疆油田的红色记忆】印承忠——修井“战场”树红旗
...痊愈。市场开拓“弄潮儿”时光荏苒,转眼间,印承忠与克拉玛依油田一起走进1986年。那一年,他被任命为井下作业处副处长。那时,改革开放大潮汹涌,井下作业处面临的是打破多年的计划
2023-01-30 10:28: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鸡排哥”回应被赵露思模仿:既惊喜又暖心,我将亲手为你炸最脆的鸡排
大皖新闻讯 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以独特的经营方式和为顾客提供独特情绪价值迅速全网走红。10月7日中午,“鸡排哥”发视频与演员赵露思“隔空互动”引发关注
2025-10-07 17:02:00
记录儿子美好生活的账号“郭力嘉爸爸” 为何获得370万点赞
“大儿子,喝口水,今天球打得咋样?”10月7日上午,在长春澎湃运动公园的羽毛球馆里,郭永胜笑着迎向挥汗如雨的儿子,一边爽朗地大笑
2025-10-07 20:22:00
微视频|喜迎中秋,家圆月圆人更圆,一起来容东吃月饼吧
AI遇上容东,喜迎中秋,家圆月圆人更圆,一起来容东吃月饼吧
2025-10-06 10:03:00
婚礼上男花童突然给女花童单膝下跪 男童父亲回应:孩子临时救场,事先没有安排
大皖新闻讯 10月3日,在贵州毕节金沙县岚头镇举办的一场婚礼上,发生让人哭笑不得的一幕。视频显示,就在新郎新娘婚礼进行到互戴婚戒的关键时刻
2025-10-05 19:10:00
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家庭游成为两节旅游亮点
连日来,市区的公园、景点、商场等场所,都迎来了不小的人流量。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两代人或三代人举家出游的情况明显增多。人们在休闲放松的同时
2025-10-05 07:30:00
有些热爱,是刻进DNA里的 大叔一辈子热爱 嬢嬢跨城追赛 锦屏县际篮球赛假期“出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龙本枝二审 王迟三审 陈诗宗
2025-10-03 17:51: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忽有故人心上过,忆起那年中秋桂花香
文|琦垚秋日的上午,去市里办完事,见街对面是一片古老的胡同区。老树、灰瓦、四合院,明亮干净的阳光下,愈发显得静谧安适。看看时间尚早
2025-10-02 07:39: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老家房顶的那轮明月,是我心爱的“小月亮”
文|琦垚无涯的天幕上悬挂着一轮晕黄的月亮,遥遥的、淡淡的,像一枚钝钝的古铜币。从这枚古币里泻下来的光辉掺和着微弱的、模糊的路灯光
2025-10-01 17:28:00
农行东平东原支行:三张银行卡背后的“养老诈骗”拦截战
鲁网10月1日讯“姑娘,帮我们仨都开张能大额转账的卡!”清晨,农行东平东原支行刚拉开营业的序幕,三位老年客户便一同踏入厅堂
2025-10-01 20:36:00
济南红绘再传喜讯:精准诊疗助高龄女性突破不孕困局!
2023年9月,45岁的王女士顺利诞下一名健康女婴,圆了多年求子梦。这段跨越数年的备孕历程,既有屡次失望的苦涩,也有最终柳暗花明的温暖
2025-09-30 14:57:00
假期乐哈哈 安全不放假
假期来啦!开心之余,您可别忘记:安全是快乐的前提。
2025-09-30 17:15:00
“习惯性逃避”正在毁掉感情 珍爱网红娘提醒:勇敢沟通才是爱
在快节奏的当下,年轻人对爱情的期待不减,但在恋爱过程中,却常常会出现一种被忽视的现象——“习惯性逃避”。出现矛盾时,你等着Ta解释
2025-09-30 17:22:00
纵览视频丨身高不够举高高来凑,夜游现场娃儿眼睛瞪得像铜铃
9月29日晚,吴桥杂技节巡演现场,为让孩子能看清表演,许多家长将孩子举过头顶或扛在肩头。这一充满温情的画面,成为了杂技节巡演现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摄制:王怡文、刘玉婧)
2025-09-30 00:10:00
陈家人的传家宝:一枚74年前的“抗美援朝”月饼模子
新一年中秋节马上到了,89岁的陈巧玲老人坐在桌前,手里摩挲着珍藏的木质月饼模子,模子中央“抗美援朝”四个小字与五角星图案清晰可见
2025-09-28 1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