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威马判赔吉利6.4亿元 汽车行业“偷盗”之风可以休矣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6-15 16:42:00 来源:关注健康

来源:扬子晚报6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下达民事判决书,威马汽车因侵犯吉利集团知识产权,将向吉利集团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合计约6.4亿余元,创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判赔数额历史新高。这场始于2018年的侵权官司终于尘埃落定。

威马判赔吉利6.4亿元 汽车行业“偷盗”之风可以休矣

这场因吉利集团大量员工“跳槽”威马汽车引发的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纠纷上诉案,最高人民法院二审适用2倍惩罚性赔偿判决侵权人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合计约6.4亿余元。同时,该案判决在停止侵害技术秘密民事责任承担的具体方式、内容、范围,以及拒绝履行停止侵害等非金钱给付义务的迟延履行金及其计付标准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探索。此案的判决结果,再次彰显中国是坚守法治精神的国家,展现了中国政府对科技创新保护的高度重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其基础在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关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法治是打造最佳营商环境的基石。只有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才能让公平公正、尊重原创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信仰和行动准则。在当下汽车行业“移花接木”、弄虚造假、夸大宣传等风气越演越烈之时,此案的判决,给行业的不正之风敲响了警钟。诉讼相关信息:浙江吉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某集团)下属的成都高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高某公司)近40名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先后离职赴威某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某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工作,其中30人于2016年离职后即入职。2018年,吉某集团发现威某集团、威某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某智慧出行公司)以上述部分离职人员作为发明人或共同发明人,利用在原单位接触、掌握的有关新能源汽车底盘应用技术以及其中的12套底盘零部件图纸及数模承载的技术信息(以下称涉案技术秘密)申请了12件实用新型专利,且威某集团、威某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某温州公司)、威某智慧出行公司、威某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前述四公司统称威某方)没有任何技术积累或合法技术来源的情况下,在短期内即推出威某EX系列型号电动汽车,涉嫌侵害吉某集团、浙江吉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前述两公司统称吉某方)涉案技术秘密。吉某方向一审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威某方停止侵害并赔偿其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共21亿元。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威某温州公司侵害了吉某方涉案5套底盘零部件图纸技术秘密,酌定威某温州公司赔偿吉某方经济损失500万元及维权合理开支200万元。吉某集团、吉某研究院和威某温州公司均不服一审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是一起有组织、有计划地以不正当手段大规模挖取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及技术资源引发的侵害技术秘密案件。二审主要就以下问题作出了认定和处理。第一,本案被诉侵害技术秘密行为应该如何分析判断。判决指出,对于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挖取其他企业人才及技术资源而引发的被诉侵害技术秘密行为,人民法院在审理时应更加注意作整体分析和综合判断。如果被诉侵权人在明显短于独立研发所需合理时间内即生产出与涉案技术秘密相关的产品,而被诉侵权人有渠道或者机会获取涉案技术秘密,此时因侵权可能性极大,应当进一步减轻技术秘密权利人对于侵害技术秘密行为的证明负担,可以直接推定被诉侵权人实施了侵害权利人技术秘密的行为。本案的突出特点在于,吉某方的关联公司即成都高某公司上至总经理、项目研发组组长、技术副总、技术部部长,下至具体从事汽车底盘技术研发的多名曾接触或者掌握涉案技术秘密的员工,在较短时间内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从原单位集中离职并入职威某方及其关联公司,威某方显然具有接触吉某方涉案技术秘密的渠道和机会;威某方没有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积累或合法技术来源;本案证据能够证明威某方非法获取吉某方涉案技术秘密并进行了披露、使用。综合以上因素,本案已无必要对涉案技术秘密中各具体秘密信息点进行逐一比对,通过整体分析判断即可认定,威某方不但实施了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吉某方全部涉案技术秘密的行为,还实施了以申请专利的方式非法披露部分涉案技术秘密的行为,以及使用全部涉案技术秘密制造威某EX系列型号电动汽车底盘及底盘零部件的行为。第二,如何细化停止侵害的民事责任。停止侵害责任的具体承担方式及可执行性问题一直是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的难题。为增强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停止侵害判项的可执行性、有效性及威慑力,促使义务人及时、全面、有效履行判决义务,本案判决对此作出了积极探索。判决明确了有关停止侵害的具体措施的考虑原则:为实现有效制止和震慑侵权的目的,人民法院在确定停止侵害行为的具体承担方式时,结合具体案情,既可以根据权利人对停止侵害责任承担的具体主张,在必要时也可以直接依职权,尽可能细化停止侵害的具体方式、内容、范围等;在充分考虑受保护权益的性质和侵权行为的恶劣程度特别是侵权行为的现实危害状态以及未来继续侵权的可能性的基础上,重点考虑采取有关具体措施对于保护该权益的必要性、合理性、可执行性等因素。判决根据本案具体情况,在总体判令威某方四公司应立即停止披露、使用、允许他人使用吉某方涉案技术秘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其停止侵害的具体方式、内容、范围包括但不限于:1.除非获得涉案技术秘密权利人的同意,威某方停止以任何方式披露、使用、允许他人使用涉案技术秘密,包括停止使用涉案技术秘密制造汽车底盘及底盘零部件产品、停止销售使用涉案技术秘密制造的汽车底盘及底盘零部件产品;停止侵害的时间持续至涉案技术秘密信息已为公众知悉之日止;2.除非获得涉案技术秘密权利人的同意,不得自己实施、许可他人实施、转让、质押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涉案12件实用新型专利,包括不得以不按期足额缴纳专利年费和不积极应对专利无效宣告请求等方式恶意放弃专利权;3.在判决指定的履行期间内,在人民法院监督或者涉案技术秘密权利人见证下,将威某方四公司及关联公司和所有在职或者离职员工以及威某EX系列型号电动汽车底盘及底盘零部件供应商所持有或控制的所有载有涉案技术秘密的图纸、数模及其他技术资料予以销毁或者移交涉案技术秘密权利人;4.在判决指定的履行期间内,以发布公告的方式和同时以公司内部通知的方式,将本案判决及其中有关停止侵害的要求,通知威某方四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所有员工和子公司、分公司、其他有投资关系的关联公司及威某EX系列型号电动汽车底盘及底盘零部件供应商;5.在判决指定的履行期间内,将本案判决书以及其中停止侵害的要求,以书面方式(含电子数据方式)逐一专门通知所有从涉案技术秘密权利人及其关联公司(特别是成都高某公司)离职至威某方四公司及关联公司工作的员工和威某方四公司及关联公司其他所有负责或者参与研发威某EX系列型号电动汽车底盘及底盘零部件的人员(含有关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威某EX系列型号电动汽车底盘及底盘零部件供应商,并要求有关人员和单位签署保守商业秘密及不侵权承诺书等。第三,如何确定本案的损害赔偿数额。本案中,吉某方未能提供其因被侵权所受实际损失的直接证据,威某方也因其自身经营原因为亏损状态。对此,判决指出,威某方如果不是通过侵权方式获取并使用吉某方涉案技术秘密,则其需要支出相应的汽车底盘技术研发费用或者向技术提供方支付许可使用费,由此将导致其亏损的相应增加,故而因侵害涉案技术秘密所减少的研发成本或亏损亦属于威某方因侵权获得的利益。鉴于本案缺乏计算威某方因侵害涉案技术秘密而减少研发成本或亏损的直接证据,但依据吉某方二审证据,可以新能源汽车代表性企业同期利润为参考,根据威某方自己公布的《招股说明书》中的记载,以威某EX系列型号电动汽车的销售数量(81733辆)及平均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其整车销售可得利润,并综合考虑涉案底盘技术秘密利润贡献率等因素,计算威某方侵害涉案技术秘密所获得的利益。同时,考虑威某方具有明显侵权故意、侵权情节恶劣、侵害后果严重等因素,本案以2019年4月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施行日为界,对威某方2019年5月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侵权获利适用2倍惩罚性赔偿,而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的侵权获利只计算补偿性赔偿数额。经计算,威某方应赔偿吉某方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约6.4亿元。第四,如何保障非金钱给付义务的履行。对于金钱给付义务,人民法院通常在判决书尾部明确义务人迟延履行时应负担的迟延履行金。对于停止侵害等非金钱给付义务即行为义务,实践中因义务人迟延履行或者拒绝履行,不仅会导致损害后果扩大,也容易产生执行争议和再次诉讼。对此,根据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本案判决指出,为确保及时全面停止侵害,切实防止侵害后果的进一步扩大以及督促及时履行判决所确定的非金钱给付义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侵权行为性质、情节和违反有关停止侵害义务可能产生的损害、负面影响以及增强判决的威慑力等因素,对判决确定的非金钱给付义务的迟延履行金及其计付标准一并予以明确,有关计付标准可视情按日或月等期间计算或者一次性定额计算。本案二审判决明确:1.如威某方违反停止使用涉案技术秘密义务,应以每日100万元计付迟延履行金;2.如威某方擅自处分涉案12件实用新型专利,应针对其中每件专利一次性支付100万元;3.如威某方未按本案判决指定期限履行销毁或者向吉某方移交涉案技术秘密相关载体、发布公告和内部通知以及与相关人员和单位签署保守涉案技术秘密及不侵权承诺书的义务中任一具体义务,应分别以每日10万元计付迟延履行金。本案二审结合新查明事实,在对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侵害技术秘密行为的侵权判断采用整体分析思路的基础上,不仅依法适用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法律规定确定了创历史新高的赔偿数额,还在停止侵害民事责任方面出新招实招,对于停止侵害民事责任的具体承担以及非金钱给付义务迟延履行金的计付标准等进行了积极有益地探索,不仅充分彰显了对包括技术秘密在内的各类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也切实强化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案裁判是人民法院能动履职,积极规范和引导企业合规诚信经营,有力保护企业创新发展的生动体现,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了审判智慧和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5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1亿天价侵权案尘埃落定,吉利获赔6.4亿恐怕一分也拿不到
...权保护的坚定立场和对于原创技术的尊重。在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技术迭代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吉利通过这场诉讼,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尊严,也为整个行
2024-06-17 14:07:00
中国上市车企:无法外之地
...出中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判赔数额历史新高,更是给中国汽车行业敲响警钟。翻看这份近百页的判决书,结合控诉双方过去6年的发展历程,就像是中国汽车业正反两面的典型缩影。2018年12
2024-06-24 11:49:00
车圈又现“抄袭门”,两大千亿龙头互掐
...系列后续发展的一大变数。吉利曾起诉威马抄袭事实上,汽车行业在产品外观的纠纷不在少数,长安汽车与吉利汽车都曾成为“抄袭门”主角。此前,奇瑞瑞虎8 Pro也被质疑前脸与长安CS7
2023-03-01 03:47:00
小米汽车\\\
...额最高的一场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案,重锤落地!吉利起诉威马窃取商业机密、技术侵权案,于最高人民法院二审宣判。威马败诉,被判赔偿吉利经济损失和维权合理开支共计6.4亿元!01. 吉
2024-06-25 11:23:00
一年烧光82亿,董事长年薪12亿,普工1700底薪!
...才。 根据相关机构的分析,威马汽车70%的员工来自传统汽车行业,30%的则来自互联网行业。由此可见,威马汽车正在向着新能源的方向全面发展,必定要打造智能汽车。当时前往威马汽
2023-06-22 07:59:00
...从运营的角度来讲,就是亏损的。当销量难以拉升,同时汽车行业价格战打的猛烈时,无论是威马、爱驰、恒驰还是天际,势必要面临生死的危机。天眼查显示,11月30日,爱驰汽车(上海)有
2023-12-20 14:27:00
...加强技术秘密保护、规范人才流动,以及促进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1)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本案最终判决威马赔偿吉利6.4亿元,创我中国知识产权侵权诉
2024-06-18 16:56:00
周周谈|门外的想进来,门内的在煎熬
...介入。车展上的小鹏汽车展位点评:腐败问题并不罕见,汽车行业作为一个产业链超长的行业发生这类问题更是常见。近年来,如北汽集团前董事长徐和谊、长安汽车原董事长尹家绪、华晨集团原董
2023-10-16 18:32:00
数额创新高!吉利诉威马侵权案获赔6.4亿余元,威马EX抄袭实锤?
吉利诉威马侵权经过了长达六年的诉讼,最终在6月14日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的判决。吉利诉威马案引起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判赔数额的历史新高。起因于201
2024-06-17 14:0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