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网笃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古人一直有一种“君权神授”的思想,他们都认为一个人能够成为皇帝,一定是上天安排的,这是一种殊荣,也是无法改变的。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思想,所以古代皇帝总喜欢搞一些大型的祭祀活动,祭拜天地,以此表示对上天的感激,同时更加深刻表明自己的皇权是上天赐予的。
在诸多的祭祀活动中,泰山封禅一定算得上是规格最高的活动,这种活动除了有祭拜天地的意思,还有向上天汇报自己取得的成绩之意,因此一般都需要皇帝有足够的能力与成就,才好意思去泰山封禅。不过要是仅仅按照这样的标准来看,历史上几百位皇帝,也不至于只有6位泰山封禅,为何其余皇帝不去封禅呢?
泰山封禅的6位皇帝
根据历史记载的资料来看,第一个泰山封禅的皇帝就是我们的秦始皇,不过在秦始皇之前也有一些人想要去泰山封禅,可是因为有人阻挡劝诫,最后便放弃了,比如齐恒公当年就想去泰山封禅,但是被管仲阻止了,管仲觉得要去泰山封禅,至少应该是实现了天下统一,并且国泰民安,天下一副大好形势,才有资格去参加泰山封禅。
齐恒公当时尚且没有实现天下的统一,并且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情况下,显然是不适合去泰山封禅的,在管仲的劝诫下,齐恒公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秦始皇作为统一六国并且开创了皇帝这种制度的伟大人物来说,是完全有资格去泰山封禅的。
当然了,秦朝初期其实天下还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就算是秦始皇这样厉害的皇帝去泰山封禅,也一样有人会觉得他资历不够,足以见得在这个时期,尤其是作为第一个去泰山封禅的皇帝来说,压力是很大的,要是没有足够的功绩,根本就不敢迈出这一步。
有了秦始皇的带头之后,其余的皇帝想要泰山封禅,都要向秦始皇看齐,所以一直到汉朝的汉武帝时期,经历过汉武帝将侵犯大汉朝的匈奴一次次击败,以至于匈奴甘愿俯首称臣,再也不敢造次的时候,天下一片大好形势,汉朝在当时完全可以称之为汉帝国,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汉武帝觉得自己也是有资格去泰山封禅了,于是汉武帝成为第二个泰山封禅的皇帝。
再后来汉朝被外戚王莽篡权,并且推翻西汉建立新朝,这个时候豪强富人们都看不惯王莽的改革,所以王莽建立新朝时间不久,便爆发了很多起义,在诸多的起义军中,就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刘秀。
刘秀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天选之子,他从一个农民开始参加起义,最后却硬是以比较少的军队战胜了王莽,在所有起义军中成为龙头老大,最后恢复了自己祖辈的汉室江山,不过为了和之前的西汉做区别,我们将刘秀恢复的汉朝称之为东汉。
刘秀也就是我们后人熟知的光武帝,在刘秀的带领下,东汉初期还是十分不错的,所以刘秀有资格成为第三个泰山封禅的皇帝,在当时对礼仪制度这些东西十分看重,能够泰山封禅,可不是皇帝想要去就能去的,必须顺应民心方可。
在刘秀之后,经历了动荡的三国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再到隋朝都没有皇帝能够泰山封禅,一直到唐朝时期,经历过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后,华夏民族再次变得强大起来,甚至可以说唐朝在贞观之治前后的这些时期,是超越了汉朝时期的辉煌的。
有了李世民贞观之治的基础,到唐高宗李治时期,唐朝的军事实力达到了巅峰状态,不管是新罗、百济还是高句丽,这些国家只要敢和唐朝叫板,就把你打得不敢说话,这个时候的唐朝确实让后人向往。
年少有为的李治就在这个时期成为第四个泰山封禅的皇帝,与他一同前往的还有皇后武则天,后来武则天成为皇帝后,没有去泰山封禅,而是选择嵩山封禅,也许是觉得自己功绩始终不及李治吧。
李治之后,还有唐玄宗李隆基,这个皇帝虽然晚年有些纵情声色,不过年轻时候的功绩,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正是在李隆基的带领下,唐朝实现了最为辉煌的开元盛世,这个时期毫无疑问是唐朝辉煌的最巅峰时期,因此李隆基的功绩在当时来看,也是够资格去泰山封禅的。
唐朝后期战乱纷纷,经历百年动荡之后,被朱温给灭了,开启五代十国时期,最后还是赵匡胤窃取了柴荣的胜利果实,黄袍加身成为皇帝,建立了宋朝江山。
不过整个宋朝时期,都是比较憋屈的,不仅被辽国欺负,还被金国欺负,最后索性被蒙古给灭了,按理来说这样的朝代,不管哪个皇帝都是没有资格去泰山封禅的,结果宋真宗还去泰山封禅,要知道宋真宗可是签订了檀渊之盟的皇帝,在他的领导下,宋朝不仅没有国泰民安,还要卑躬屈膝,忍辱负重,这样的皇帝也去泰山封禅,真心不知道是谁给他的勇气。
为何只有6位皇帝能够泰山封禅
从上边对泰山封禅的6位皇帝真实事迹以及功绩的描述,我想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皇帝中,最开始去泰山封禅的5位皇帝都是比较厉害的,而且他们所在的朝代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皇帝的榜样作用,当时其余皇帝想要去泰山封禅,都要仔细审视一下自己,对自己功绩进行一下反省,要是没有能力,根本就不敢提出这种想法,就算提出,也会被别人否决。
要知道在那些朝代,礼仪制度还是十分严厉的,不像后来那样礼崩乐坏,所以当时的皇帝都比较有自知之明,也很谦虚。可是到了宋真宗泰山封禅之后,后来的皇帝就已经可以说是不愿意去泰山封禅了,为何会这样呢?
首先第一点是宋真宗已经拉低了泰山封禅的标准,让一件原本十分神圣的事情,瞬间变得好像谁都可以去了一样,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其次是宋真宗确实能力不咋地,要是其余皇帝去泰山封禅,不是代表自己和宋真宗一个级别了么?
皇帝都是要面子的,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和宋真宗一样,所以后来的皇帝就直接不去泰山封禅了,以至于历史上只有6位皇帝泰山封禅,再也没有后人。我想要是没有宋真宗的影响,也许后来还会有很多皇帝去泰山封禅,不说别人,乾隆肯定是会去的,毕竟他自称自己是十全老人的嘛。
结语
皇帝对泰山封禅态度的严谨,刚好说明那些朝代对礼仪制度的重视,皇帝还处于比较谦虚低调的阶段,并且在礼仪面前,皇帝也是有所限制的,可是到了后来的泰山封禅,尤其是宋真宗的泰山封禅,已经完全变了性质,这个时期泰山封禅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作秀,没有了最开始那种严肃和神圣了,也正是因为如此,泰山封禅才会逐渐消失在历史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网笃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6 19: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