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马芳被抓到蒙古做奴后来为何成为明朝将军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22 21:2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嘉靖皇帝朱厚熜,从来被看做奇葩一朵:最爱修道炼丹,二十多年不上朝,用人也眼歪,大奸臣严嵩一帮人,在他眼皮下贪污腐败二十年。每当后人回顾这段历史,总能闻到浓重的乌烟瘴气味。

但是这朵“奇葩”,其实业绩颇多:他在位的前半段,整大臣够狠,用人却也够准,明朝行政廉洁高效,工商业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更进入生长加速度,史称“嘉靖中兴”,堪称大明朝黄金二十年。后期虽说消极怠工,闹得腐败激化,动乱四起,但他还是解决了大明朝一个前所未有的国防大麻烦:南倭北虏之患。

南倭,便是一直侵扰东南沿海的倭寇,北虏,便是肆虐长城沿线的蒙古骑兵。全是大明王朝的老对头,到了嘉靖年间,却同时进入嚣张期,每年来回折腾,每次都给明朝惨重损失,南南北北来回闹。这是明朝开国以来,第一次面对长期双线作战的痛苦,个中的艰难滋味,晚明的崇祯还会体会一次。而嘉靖帝在位的后半段,也是在摁下葫芦起来瓢的折腾中,痛苦二十年。

但这样一个麻烦,到底让嘉靖帝给摁下去,南方抗倭打出了戚继光俞大猷一群英雄,一开始被日本人追着砍,后来追着日本人砍,最后还跨国出击,终于到嘉靖帝驾崩那年,明军在越南万桥山,剿灭了最后一股倭寇团伙。这群肆虐中国海域三个世纪的日本强盗,至此基本覆灭。个中的光辉事迹,从来史不绝书。其中表现最优良的戚继光,更被看做民族英雄,能给的荣耀都给了。

而知名度相对不算高的,却是同时另一个战场上,大明北方边军抗击蒙古入侵的浴血奋战,以及一位曾令蒙古人闻风散胆的铁血将军:马芳。

这位将军的戎马生涯,或许正应了一部战争电影的名字:从奴隶到将军。

一:“北虏”有多狠

比起东南沿海大杀四方的戚继光,一直在长城血战的马芳,功勋同样不差。说起他的业绩,却要先看看他的对头:“北虏”有多狠。

“北虏”,即大明朝的老对手:长期侵扰明朝边境的蒙古部落。虽然自明朝开国后,他们的日子便一代不如一代,但这帮人的生存能力,却不是一般的强,每当实力有所恢复,便会狠狠咬大明朝几口,之前咬的最狠的一次,就是瓦剌可汗也先在土木堡,一举击溃明朝几十万大军,还把御驾亲征的明英宗抓了俘虏。

(剧照:蒙古骑兵)

而嘉靖年间,明朝又赶上一次他们发狠的时候:鞑靼可汗阿勒坦,明朝人称俺答。这位成吉思汗的子孙,堪称此时蒙古草原最杰出的军事家,比起当年瓦剌在土木堡的狠咬一口,阿勒坦更加青出于蓝。他带给明朝的,是每年持续的打击。战斗力更凶悍,其麾下的骑兵,更是当时蒙古草原的最精锐,经常以高超的指挥与凶暴的冲击,多次重创明朝边军。

就战斗成果说,他几乎创下自北元覆灭后的最恐怖记录:被他攻克过的边境城池,就有石州,朔州,延绥,松子岭,朔州,广昌,古北口等十七座,最惨的是大同,曾经从嘉靖十九年至二十一年,连续三次被他占领,死在他手里的明朝边将,嘉靖年间累积有总兵四人,副总兵俩人,参将六人,游击四人,游击四人。当时明朝北方边军,最会打仗的将领和最能打仗的明军,都被他轮番修理个遍。

而他对于骑兵大兵团奔袭的指挥能力,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曾经有一次攻克雁门关,然后高速突袭,电光火石之间,就把太原,璐安,临汾等重镇都饱掠个遍,几乎将整个山西省打穿,后来复制了这一经典攻击的,只有皇太极时代的清军。这是明朝自正统年间以来,北方面对的最强大对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2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成梁:从落魄将领到大明边境的守护者
说起明朝大名鼎鼎的将领,相信大多数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抗日名将戚继光。当时还有一位明朝军人,名叫将领,与戚继光齐名。当时称他为“南齐北礼”,“礼”就是李成梁。李成梁的著作可以分为两
2023-10-18 20:28:00
明朝历史上最厉害的猛将,却豢养了大明王朝最危险的敌人
明朝历史上名将很多,比如开国之初的徐达、常遇春、汤和,明朝中叶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等。其实,和戚继光同时代,还有一位将名将,他的功业比戚继光还要大。他镇守辽东三十余年,官至总
2022-12-20 16:45:00
为何说没有明朝将军李成梁,就不会有后来的努尔哈赤
...前,散落在东北的女真部落零零散散,一直被一位强势的明朝将军镇压,这位将军,就是李成梁,这个李成梁何许人也?万历元年(1573年),张居正以俯瞰天下的姿态登上明朝的舞台。由于建
2024-03-28 17:17:00
戚家军为何败给了蒙古
...废材。此话怎讲?【蒙古军队不是软柿子】蒙古瓦剌部在明朝中期,早已不复成吉思汗时代的风采,但是蒙古骑兵的战斗力仍然不可小觑。君不见,在1449年(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
2023-05-11 21:46:00
戚继光在战场上威风赫赫,无一败绩,面对媳妇却两腿发软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所建立的政权。在明朝周围有许多国家政权,东边有朝鲜以及日本,北部有瓦剌、鞑靼,东北有女真部落,南部有暹罗等国家,
2023-05-03 19:33:00
戚继光被抗倭光环遮掩了哪些成就
...几年里戚继光对战北虏的斩首数极低。“俺答封贡”是让明朝和蒙古实现了和解,但与明朝和解的“蒙古”只是部分蒙古。蓟镇和辽镇区域的明军依然要面对很大的边防压力,戚继光可占的“便宜”
2023-02-27 10:15:00
他花钱买官终成一代名将,连努尔哈赤都忌惮他
...否出现还是一个问题。这个事情发生在明代,我们都知道明朝是一个很厉害的时代,虽然说在说之后的清朝已经进入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都没有过的失败境地之中,但是明朝怎么说都是最后一个汉
2022-12-15 20:44:00
此人比戚继光还厉害,却成为明朝灭亡的罪人
戚继光是明朝中后期的名将,他扫平倭寇、抗击蒙古,朝廷对他十分倚重。然而在当时,有一位将领与戚继光齐名,但他的战功、名望甚至超过戚继光!史书上称赞此人,“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
2023-08-28 16:10:00
明朝第一抗倭名将戚继光,晚年如此凄惨是为什么?
...继光?他的晚年,真的是太凄惨了。戚继光之幸,是因为明朝中后期的军政懈怠所造成“边防”漏洞百出的军事环境,东南沿海被倭寇骚扰数十年之久,而北方蒙古屡次南侵,长城防御如同虚设,这
2022-12-18 12: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巧设诈降计 杀敌显神威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齐世铭故居。(资料图片) 如今,在杏花岭区东山腹地有个风景优美的村庄叫窑庄村。抗日战争时期,东山地区抗日游击队队长齐世铭的故居就在这里
2025-08-26 07:49:00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二)“我自从‘九一八’东北事变、‘一二八’上海抗战之后,悲愤交集……仓卒离家
2025-08-26 08:00:00
山河历劫难 燕赵赤子心——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一)编者按 在抗日战争中,燕赵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
2025-08-25 08:21:00
8台抗战时期缝纫机亮相永清 再现烽火抗战岁月
河北新闻网讯(刘杰、庞趁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近日,位于永清高新区的缝制工具博物馆举办专题展
2025-08-25 11:23:00
主创:王信 王瑜 杨梦云 杨云飞 蔡城池一审:余从源二审:姚腾 余旭三审:唐全寿
2025-08-25 11:29:00
齐风载典,那些定义齐文化精神的传世著作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齐文化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智慧光芒。这片诞生了姜太公、管仲、晏婴等贤才的土地,不仅孕育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2025-08-25 15:25:00
长图|御外敌,建功业!99岁老兵参与见证世纪变迁
百岁烽火心,一世报国情从远征军战士到新中国建设者,樊超群用一生诠释忠诚与信仰跨越硝烟与时代他始终屹立,始终坚守始终与民族生命同频共振滑动屏幕跟随这位99岁抗战老兵的人生记忆向把青春献给祖国的英雄致敬
2025-08-25 15:34:00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韩家集歼灭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4 19:54:00
一唱一叹皆是爱!《大唐贵妃》演绎千年缠绵。
2025-08-23 08:58:00
贤哲言行铸成语!齐文化中流淌的千年智慧
从稷下学宫的思想交锋到朝堂上的治世箴言,从战场谋略到市井百态,每个成语背后都是一段鲜活故事。或讲处世之道,或述为政之德
2025-08-23 09:27: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带你回望解放长春那段历史
备受瞩目的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已经拉开帷幕,在展览现场,“热烈庆祝长春解放”几个大字一下就抓住了大家的目光,也将人的思绪拉回了20世纪40年代
2025-08-23 11:05:00
我们的抗战|铁血村庄:守家即守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岳致呈 刘志坤 邱明80多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齐鲁大地上的一个个村落,以血肉之躯筑起全民抗战的铜墙铁壁
2025-08-23 11:14:00
...近日,中国电影《东极岛》在澳大利亚、英国等国上映,引发了海外观众的热议。这部影片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生动再现了1942年东极岛渔民勇救英军战俘的感人故事
2025-08-23 12:08: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杨洋,你把掌天瓶落吉林了
热播剧《凡人修仙传》里,杨洋扮演的韩立靠着神秘的掌天瓶一路逆袭,可谁能想到,这只让修仙者趋之若鹜的神器,竟悄悄把“同款”落在了吉林
2025-08-23 13:11:00
父辈的抗战丨百岁老兵邓传丙用一生书写家国情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韩学平“为啥要参军?为了保卫家国!为亲人报仇!”已到期颐之年的邓传丙,忘记了很多往事
2025-08-23 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