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张淳艺
近年来,在互联网上进行医疗咨询为很多人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风险。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结多起医生起诉某健康咨询服务平台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法院认定,某健康咨询服务平台冒用医生名义在线提供健康咨询,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姓名权,判决平台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线上医疗咨询为医生和患者建立起快速沟通的桥梁,大大方便了患者。不少人遇到健康方面的问题时,往往不是第一时间去医院,而是先在网上找专家咨询一下。殊不知,你在网上咨询的可能是移花接木的假医生——看似是名医在线回答患者询问,实际上回答问题的并非医生本人。
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结的这些案件中,某健康咨询服务平台随机从网站上搜索一些内容,然后跟医院正规网站上的医生信息进行匹配,就形成了像模像样的健康咨询类问答。直到有患者就回答结果找到医生本人核实,平台的骗局才被戳穿。
尽管该平台辩称,健康咨询服务是免费的,发布的医生信息和问答内容均来源于公共网络,但这并不能成为其开脱责任的理由。首先,平台未经原告同意或授权,冒用原告姓名在平台上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侵害了原告的姓名权。其次,一些问答内容明显超出正常寻医问诊答复范围,并涉及推荐特定药物和保健品,容易让公众对原告的执业水准及职业道德产生质疑,损害了原告的名誉权。因此,法院认定该平台构成侵权,判决其向原告赔礼道歉并进行赔偿。
除了侵害医生的名誉权、姓名权,平台冒用医生名义提供健康问答服务,也严重扰乱了互联网医疗秩序,容易对患者造成误导。比如,该平台以北京某三甲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的名义,表示“蜂胶保健品能治疗干燥综合征”。明知“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平台还给出这样不负责任的回答,难免让人怀疑背后有经济利益作祟。如果患者当真相信这样的建议,很可能白白花了冤枉钱,反而贻误病情。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等第三方机构应当确保提供服务人员的资质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并对所提供的服务承担责任”。互联网医疗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为民众寻医问药提供了极大方便,当此之时,要坚决杜绝个别平台“拉大旗作虎皮”,尤其要防止假医生搭上互联网医疗的便车,破坏互联网医疗的名声,欺骗误导公众,损害患者的权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1 0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