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一个宦官能为大明挖掘坟墓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20 15:2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万历二十四年,紫禁城大火,乾清宫、坤宁宫被焚毁。这两个宫殿不仅是皇帝和皇后居所,还是大明皇朝权力和威仪的象征。但已被“三大征”掏空腰包的朝廷却拿不出钱来修葺,怎么办?

逮至万历二十四年,张位主谋、仲春建策,而矿税始起。《明末纪事本末·卷六十五》

阁臣张位提出了一个开源建议,征矿税以补国库不足。已被窘迫财政折腾的焦头烂额的朝廷和明神宗欣然同意,不过在怎么“收”这个问题上,神宗做出了错误选择。

和朝堂斗争了十多年的皇帝,不愿意在新财源上受制于外朝部司。所以他想通过宦官把钱直接收进自己的内帑,但这也为矿税带来三个源生问题。

首先,开矿征税是个高技术工作,不是摆张桌子,税款就源源不断的涌过来。没有对应的专业技能,别说合理征收相应税款,能不能找到矿都是个问题。宦官在技术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为完成政绩只能改为以强权搜刮弱势平民。

其次,这种直接任用“私人”的做法,皇帝虽然是利索了,但开矿征税过程也和监察系统脱节。皇帝只知道上缴了多少税款,很难知道何处征收以及实际征收多少。这就为营私舞弊留下了足够的空间,税使们搜刮起来更加肆无忌惮,也更易激起民愤、民变。

最后,朝廷行政系统被排斥在矿税之外。各级官员不仅不会配合矿税的相关活动,还会主动回避以免“惹祸上身”。这让直接空降到地方的矿税使,缺乏展开活动的必要人才、人力,更难正常开矿征税,也更难纠正征税过程中的问题。

所以矿税之害的始作俑者,就不是那些宦官、矿税使,而是明神宗。

高淮尚膳监(监丞)出身,本就对开矿、征税一无所知。加上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又遇火灾,皇极、建极、中极三殿被焚毁待修。这让神宗更急于获取矿税,也让高淮更急于表现和邀功。所以他哪里还有心思去寻矿、开矿、征收矿税,直接就把辽东百姓当作了“露天矿产”。

为了解决地方官员不配合以及征税人力问题,高淮利用特权开创性的组建一支“征税民团”(其它地方的矿税使均组建有类似团队)。据巡按御史何尔健的调查,这个民团有二千骑兵、六百步兵。但即便如此,征税所得依然不乐观。

整个明季,辽东虽然有肥沃的黑土地,但一直跟富裕扯不上边。因为辽东地处边塞且少数部族众多,频繁的叛乱和争斗,让辽东的人口增长和开发生产都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而且辽东居民大部是军户,明朝军卫的衰烂,又让辽东的生产水平、生存环境进一步下滑。

如弘治元年,辽东都司报“逃亡日多”;隆庆五年,辽东抚按报“开原额设兵马五千,逃亡大半”;万历七年,总督梁梦龙称辽东全镇“军民逃亡者半”……简而言之,到万历朝中期,辽民身上已没什么油水可刮了。

史籍中关于高淮上贡税银的相关记录,也可以证明这点。万历二十九年,进银20000两;万历三十一年,进银31800两(分两次)、马五十匹。即便算高淮自己贪了一倍,这总税额相对于辽东这么大片的土地也是寥寥。

而获取这些矿税对应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呢?

“二相出巡,如虎捕人;上天无路,钻地无门”、“若遭大虏还有命,若遭家丁没得剩”等民谣,就是当时辽人艰辛生活的写照,一遇灾荒就会发生易子相食的惨剧。除此之外,因搜刮的过于严苛,万历二十八年和万历三十一年,辽东激起三次大的民变、兵变。

但先别急着把“乱辽”的锅扣在高淮头上,因为神宗相应的处理非常敷衍。当事人高淮并未受到什么惩罚,最后也只是召回了事。

这三次民变、兵变,均有辽东当地官员的揭发弹劾,有相关巡按御史、巡抚的调查取证,有朝廷部司的审查请求,但是神宗均视若罔闻。如果硬要说神宗是不信相关官员,或者被高淮忽悠了,看看下面的事例。

至乃国法恣睢…以故高淮激变辽东,梁永激变陕西,陈奉激变江夏,李凤激变新会,孙隆激变苏州,杨荣激变云南,刘成激变常镇,潘相激变江西…《明末纪事本末·卷六十五》

派出去的税使基本一个没跑,全在当地激起民变、兵变。只要是个思维正常的人,就应该意识到这是整体性的出了问题。

所以神宗不是不清楚矿税之害,他是更在乎矿税之利。说好听点,神宗是把臣民的苦难,作为实现财政增收的必要代价。说难听点,在神宗眼里,天下臣民不就天生是供他压榨的对象么?

对于辽民来说,皇朝和皇帝如此待我,我当何以报之呢?

辽民开始传唱“生于辽,不如走于胡”,大量活不下去的辽民也主动投奔女真,“少壮强勇之夫,亡入建州什四五”。不然努尔哈赤凭什么起家那么快,十三副铠甲又不是十三挺机关枪。大明是没资格和脸皮骂这些辽民没气节的,毕竟太祖朱元璋没活路后也转身做了叛逆。

虽然辽东祸端已显,但辽东经略熊廷弼的奏疏说明,神宗并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什么大问题。

穷民皆高淮残害之孑遗也。欲逃而不逃,将死而未死者,以我万岁爷爷撤高淮入内,止张烽出巡,救民于水火之中,以有今日。近闻催税如故,穷民无可奈何,惟有逃与死耳……及抵辽阳,臣又密访民情,有云:“抚按新来,想必微我们请罢商税。”等语。又有云:“若不罢税,达子就是我投主,催税的就是我对头。”等语。臣闻之,不任寒心,而税监张烽催税手本又三至矣……

把高淮召回,敷衍一下沸腾的民怨,然后派人继续搜刮,还是搞钱更重要。所以“乱辽”这口锅扣在高淮头上,真的合适么?说高淮为大明挖掘坟墓,倒不如说是神宗让他去挖的,不然他凭什么挖得动?

最后辽东被折腾成什么样了?还是来看看最口无遮拦的熊廷弼,是怎么说的。

今日辽人已倾心向奴矣,彼虽杀其身及其父母,不恨;而公家一有差役,则怨不绝口。彼遣为奸细,则输心用命;而公家派使守城,虽以哭泣感之,而亦不动……《辽左大势久去疏》

熊廷弼可能是恨铁不成钢之下,说得有些夸张和过分。但他说出了当时辽东的人心向背,也暗示辽事已危如累卵,不容再错一步。但皇朝和皇帝们不仅置若罔闻,还重蹈覆辙,乱辽后,又以“三饷”乱天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0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明朝的皇帝们,是怎样把祖宗基业作没的?
...后的视角,贯穿了从惠帝到明英宗之间五帝六朝历史的《大明风华》......这些以明朝历史为背景展开的故事,都受到了观众们的广泛关注,一度火遍全网。历史上朝代那么多,为什么许多人
2023-06-12 07:16:00
揭秘明神宗朱犊钧,稳固皇权的三大策略
...没有什么乱子,甚至还出现过“万历中兴”的局面。他是大明最有钱的皇帝。学家孟森在《明清史讲义》中评价明神宗:怠于临朝,勇于敛财。明神宗为什么那么长时间不上朝?为什么将近30年不
2024-02-27 02:46:00
一生特立独行的万历皇帝称得上英雄二字吗
...败结束,在万历皇帝驾崩仅仅20多年,如同庞然大物般的大明王朝轰然倒塌;一生特立独行的万历皇帝称得上英雄二字吗?纵横以为明神宗朱翊钧算不上什么英雄,但是还算不上昏君。如果不是支
2024-05-16 20:09:00
...,一场政治权谋断送的不止熊延弼一人的性命,还有整个大明江山,即使魏忠贤自杀而死,可他给明朝带来的黑暗却是无法消失的,可怜熊延弼惨遭这场无妄之灾。
2024-06-05 06:04:00
魏忠贤临死前留下什么八字真言告诫崇祯
...称的魏忠贤开始了长达7年的专权时代!这七年,魏忠贤把大明王朝搞得乌烟瘴气,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木匠皇帝”朱由校驾崩后,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在历朝历代的帝王当中,明朝的崇祯
2023-04-21 16:48:00
明朝被人们误解最深的皇帝,实为中兴之主却被黑成昏君
...尤其是下面这位皇帝,值得我们重新审视。被刻意弱化的大明小汉武朱见深。每当我们提及明宪宗朱见深,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宠幸比他大十几岁的万贵妃,设立西厂,或者是成化年间流民四起,
2024-11-08 09:31:00
明朝时期,为什么文官集团坐视王朝灭亡?
...君王死社稷的,只有后唐末帝李从珂和明朝崇祯朱由检。大明王朝灭亡那叫一个悲壮。崇祯皇帝不甘家人受辱,下旨让后宫嫔妃全部自尽,包括张皇后和周皇后。再亲手了结两个公主,二公主当场毙
2023-06-01 10:40:00
纵横辽边四十年,堪称大明砥柱臣,他是谁
...急剧恶化,女真政权后金宣告“七大恨”,正式发出针对大明朝的讨伐檄文,不知此时的万历皇帝会不会想起李成梁为他镇守辽边近四十年的快乐时光。“那时候朕的江山可是稳若磐石啊…”神宗喃
2022-12-20 19:59:00
崇祯帝到底接了怎样的一个烂摊子?
...弟弟,在历经神宗、光宗、熹宗这三人的奇葩统治之后,大明王朝已经是病入膏肓,朱由检拿命在C,奈何三个队友太猪脑壳于是无力回天。公元1644年,同样也是崇祯帝称帝后的第17年,大
2022-12-17 12: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济源三章:黄河岸边的千年治水史诗
大河网讯 王屋山下,济水源头的济渎庙内,一棵千年古柏的枝叶轻拂着红墙。龙池中,珍珠般的水泡从池底不断涌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这里曾是济水的源头
2025-09-21 18:5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