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安康日报
草池湾村民朗诵会
石泉老街
后柳水乡
通讯员 陈杰
近年来,石泉县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底蕴和县域发展实际,持续推进全域旅游快速发展,实现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助推了乡村振兴,加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征程。
统筹引领绘蓝图
规划先行强引领。石泉县连续七届领导班子把生态旅游作为“一把手”工程,构建“旅游一业突破,引领多业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按照“一核引领、四区联动”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建立乡村建设审查委员会,多规合一编制和美乡村建设规划,紧密结合资源禀赋、风土人情、产业特色、山水田园等村情实际,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不断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
高位推动促实效。实行“县委书记、县长挂帅,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县级领导联镇包抓,部门包村落实,镇村一线推进”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设立“规划统筹、工作推进、考核督导”三个专班,实行“常态督查、观摩评比、适时通报、年终考核”,有力推动和美乡村建设高质、高效。
聚集要素强保障。建好管好用好高质量发展专家智库,打好归雁经济“组合拳”,柔性引入专家学者72人、紧缺型人才30人、乡建人才562人,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智力、资源支撑。探索建立政府、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多方式投入机制,围绕全域旅游、和美乡村建设这盘大棋强化资金整合,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积极探索闲置农房流转、“三变”改革和旅游项目“点状供地”,破解建设用地制约瓶颈。
旅游牵引蓄动能
石泉县持续擦亮生态底色、提升乡村成色、做优旅游特色,做足“旅游+”“+旅游”文章,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蔬果采摘等旅游功能,创新推行“景区带片、景点带村、企业带户、服务带人、文化带民”五带模式,大力发展景区依托型、田园观光型、休闲养生型乡村旅游。建成了丝银坝、明星、胜利、中坝等10个农旅融合和美乡村示范村,开发种植观光园、林果采摘园、醉美桑海等观光休闲农业园区30个。
大力发展文创加工、研学团建、自驾露营、体育赛事等新业态,定期举办“跟着节气去旅行”系列四季文旅活动,成功举办全国“四季村晚”春季示范展示活动、中国农民丰收节、全省第九届全民健身操舞大赛暨体操嘉年华和石泉山地户外自行车公开赛等文旅和文体活动,与20余家大型旅行社对接,开展推介和踩线活动,乐山亲水自驾游线路获评陕西省十佳自驾游线路,打响石泉旅游品牌,提升石泉旅游知名度。
不断丰富乡村工坊、文创加工、石泉食美等新业态新模式,谋划建设蚕桑、稻米、中草药工坊,启动“一城五镇十村百户”核心区域群众开展村民自建行动,发展“后备箱”经济,打造石泉鎏金铜蚕蚕丝被、石泉鬼谷子腊肉等80余种旅游商品,开发文创产品10余种,形成工贸与旅游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旅游带动促和美
该县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以鎏金铜蚕文化、鬼谷子文化和汉水文化形象品牌,构建全域旅游网络,助推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突出以G541和G210公路沿线、景区景点周边、沿汉江集镇等为重点,实施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突出乡村原始风貌,启动市县镇18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试点建设。
按照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试点示范目标,县镇村三级联动,川道、汉江、浅山三区错位发展,紧扣四大内容,强化组织、要素、督导、考核、宣传五大保障,扎实推进市县镇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试点建设,形成试点引领带动整体提升。累计培育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4个、五美庭院1230户,持续培育2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持续补齐农村水、电、路、讯基础设施短板,巩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成果,引导群众和社会主体参与乡村建设,持续推进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深化“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2023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14910元,预计增长8.5%,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7 06: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