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聆听三个藏族农奴“翻身”的故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29 13:5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云南迪庆3月29日电 题:聆听三个藏族农奴“翻身”的故事

中新社记者 缪超

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5周年纪念日。当天,中新社记者采访中共迪庆藏族自治州委党史研究室原副调研员祁继光,今年82岁的他曾著《红旗卷起农奴戟》一书,收录了云南迪庆26位农奴的口述史。他向记者讲述了记忆最为深刻的三个农奴故事。

马帮路上险丧命的腊都

1926年,阿茸农布8岁时,家里穷,饿肚子,阿爸只好把他送到地主麻主家当奴隶。他16岁那年,麻主想走马帮到拉萨做生意,在农奴中挑选几个腊都(赶马人),阿茸农布就在其中。

那时,从中甸(现迪庆州香格里拉市)走到拉萨,马都要钉十次马蹄铁,而腊都却光着脚上路。途中,阿茸农布病了,麻主见他走不动,便把他丢在荒无人烟之地。煎熬了4天,病稍好点,他就沿着马蹄印追赶队伍。路上,他看见一个伙伴的尸体被丢在乱草窝里。

阿茸农布当了16年腊都,流血流汗,到头来,除了两块破麻布、一把干骨头,什么也没有。

1950年,中甸解放后,解放军继续进军西藏,需要粮食和弹药,便动员马帮运输。阿茸农布赶马内行,路也熟悉,便报名参加支前马帮队,往返于德钦、中甸之间。

农奴解放后,他被选为中甸县团结生产队畜牧队长。他把一颗心全放在牧场上,照顾好每一头牲口。1958年,畜牧队牲口一共有73头,10年后发展到1800头,年年超额完成国家畜牧产品收购计划,大家分到了足够的皮毛和肉食、油脂。

直到去世前,阿茸农布都舍不得丢下牧鞭。他曾说,“能赶着自己的牲口去放牧,是最幸福事”。

农奴养母的情义重于泰山

1942年腊月的一天,格知诗出生在东旺乡农奴主乌撒家的大门前,身为农奴的阿妈产后大出血离世。同村另一家农奴主的女奴隶白追收养了这个新生儿。

白追背着格知诗,天不亮就要挤牦牛奶,挑水、砍柴、锄地,天黑后还要在暗淡的松明火光下捻毛线、织毛布、磨青稞。

格知诗4岁时,一天夜里,乌撒家的人闯进他们的住处,揪住格知诗的小耳朵就往外拖。只因喇嘛认为,小奴娃出生就死了妈,只有到他妈生前的农奴主家才能当个好奴娃。格知诗与白追被迫分离,成了乌撒家的小奴隶。但同处一个村子,白追经常来看望格知诗。

农奴解放后,格知诗成为一名邮递员,因工作勤奋,1971年获得到昆明参加云南省邮政工作会议的机会。格知诗回到村里,第一件事就是与白追分享在大城市的见闻,让她也见见外面的世界。

晚年爱看《动物世界》的阿主

说起农奴故事,祁继光总会提到他的农奴岳父。岳父名叫阿主,老家在迪庆州诺西村。阿主8岁那年,家人在一场瘟疫中相继死去,仅剩阿主和哥哥。

兄弟俩因年幼,四处讨饭度日。有天,同村一位老奶奶告诉他俩,他们已被“属卡”(村级政权)卖给土司。

哥哥年仅12岁,虽不谙世事,但深知奴隶就是在人屋檐下挨打受骂,做牛马活,吃猪狗食的人,因此趁夜色逃走。幼小的阿主哭喊着到处寻找哥哥,却被路边窜出的大汉拖到中甸土司松千总家。

乳牙尚未换齐的阿主成了奴隶。松千总是个瘾君子,每晚烟枪在手,还要阿主伺候在身边。松千总喜欢骑马,快马扬鞭时让阿主跟在马后跑,稍不遂意,就对阿主举起马鞭。

1950年,迪庆解放后,中甸县级牦牛场成立,阿主被选中当牧工,松千总不得不同意。农奴解放后,阿主才名正言顺成为牛场工人。

晚年,阿主酷爱看电视,却只爱看《动物世界》,似乎在弥补缺失的童年。20世纪80年代,阿主在子孙陪伴下寿终正寝,享年83岁。

听完祁继光讲的故事已是傍晚,“月光城”独克宗被璀璨的灯光“点亮”。古城中心四方街上,民众和游客翩翩共舞,跳着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广场舞,一派喜庆、祥和。(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9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家》中文版即将重磅推出,通过一片古老牧场、一名普通藏族妇女的“四季牧歌”,展现世界的香格里拉“最后一代传统牧民”关于家人、家园和家国的故事。3月28日13时,中国新闻网全媒体
2024-03-27 19:57:00
翻身农奴讲故事|我的1959:系在糌粑口袋上的深情
...“亚西平康庄园”,达国杰的家族世代为奴,他的童年在农奴主残酷的压榨下度过。“支差役、干农活、服侍农奴主,换少许的糌粑糊口,这种苦日子循环往复看不到头,像太阳每天升起一样固定。
2024-03-31 10:34:00
翻身农奴讲故事丨扎巴旺旦:一捧青稞,两种滋味
...的奢望。扎巴旺旦今年80岁,提起65年前的旧西藏生活,农奴主的压迫依然让他心有余悸。海报制作:新华社记者邱星翔西藏民主改革前,扎巴旺旦一家九口每天的果腹之物,只有小孩巴掌大的
2024-03-27 10:48:00
从苦难到新生
...十五年记忆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三位曾是农奴的藏族老人讲述了自己65年的命运变迁。从旧西藏黑暗的日子,到民主改革重获新生的幸福,65年前的西藏民主改革打碎封建农奴制枷锁
2024-03-30 01:42:00
翻身农奴讲故事丨藏北草原上,斯曲旺姆和她的“百口之家”
...生活艰难得令人难以想象。斯曲旺姆曾是一名“堆穷”(农奴的一种)。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了。“那时候草原上没有医生,得了病就自己扛着,扛过去就能活,扛不过去人就没了。”
2024-03-27 10:49:00
...地方参选率达到100%。目前西藏全区四级人大代表42153名,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89.2%。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边巴拉姆说,195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平
2024-03-20 20:26:00
从农奴后代到全国劳模:西藏四世同堂家庭新年话家史
...说,她出生于1943年。那时,旧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作为“差巴”的她家,要向农奴主交名目繁多的赋税,还要支差役。这些几乎榨干了家里所有的收入,剩下的部分仅能勉强苟
2023-01-29 10:03:00
文艺复兴如何一步步瓦解中世纪封建西欧的奴隶制
导语:一说到农奴制度,我们可以完全认为这是一种由欧洲在世界历史上独创的制度。其实中世纪的欧洲要是从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来看,应该已经算是进入到了封建社会的时期,可就是因为这里独特的
2024-06-03 14:47:00
强钦庄园:昔日农奴主庄园,如今人民乐园
...自:人民日报客户端琼达卓嘎在西藏山南市,一座昔日的农奴主庄园改造成为公共文化设施,正式向公众开放。位于琼结县拉玉乡强吉村的强钦庄园拥有近200年历史,三层主体建筑在西藏农奴制
2024-03-28 10:2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戴用章:投笔从戎铸忠魂
从赣东乡村走出的热血青年,在国难当头之际以生命捍卫家国领空。他叫戴用章,一位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空军英雄。其短暂而壮烈的一生
2025-09-12 07:10:00
跟着诗仙李白去体味安徽山水奇踪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安徽省美术馆获悉,“山水多奇踪——李白在安徽诗作书法展”9月10日在安徽省美术馆正式开展,将持续至10月15日
2025-09-11 17:48:00
感受先辈足迹 红25军将士后代在郧西重温长征路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郧西融媒记者 胡颖妮 周潞)缅怀先辈丰功伟绩,汲取奋勇前行力量。9月9日,70余名红25军将士后代及党史军史专家学者来到郧西县
2025-09-11 19:17:00
晋版图书版本馆
9月11日,市民正在晋版图书版本馆参观。该馆位于太原市并州南路80号,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利用原山西美术印刷厂厂房一层改建而成
2025-09-11 21:46:00
山东万诚拍卖丨“琅琊典藏”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即将启幕
2025年9月28日上午10:00,山东万诚拍卖行将在新闻大厦四楼举行拍卖会,公开拍卖书法、绘画及钱币共计204项拍品
2025-09-11 10:51:00
山西河津一村竖碑“汉太史公司马迁故里” 韩城市文旅局:地方政府应正确引导群众
近日,山西省河津市西辛封村在村口立起“汉太史司马迁故里”的石碑,引发争议。近日,网友“达岸872”在网上发布文章“别让错位‘故里碑’侵蚀文化根基”一文
2025-09-11 07:59:00
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令宝玉神游了一回太虚幻境;黛玉的窗前飘出的是一缕“幽香”,使人感到神清气爽……据红迷们统计
2025-09-10 08:16:00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年九月十日是教师节。那么古代有没有教师节呢,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说法
2025-09-10 15:27: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吴瑞:绝命家书立下以身许国铮铮誓言
“倭寇未灭,誓不生还”,1937年9月14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3师下士吴瑞奉命调上海参战。当夜急行军途中,吴瑞分别给父亲
2025-09-10 15:27:00
六百年屯堡,一部行走的家国史诗
6月28日晚,安顺文化中心剧场内掌声如潮。原创情景歌舞剧《屯堡长歌》安顺首演现场,屯堡石墙与江南水乡在光影中流转,小人物的爱恨悲欢间
2025-09-10 15:58:00
【AI编辑部】“酒神”“酒圣”“酒仙”共赴酒博会,就在贵州这张桌子上
当万千佳酿在第十四届酒博会绽放醇香,一场跨越时空的“品酒盛会”也悄然启幕——我们特邀9位“史上最懂酒的大神”专程赴约,他们或是酿酒始祖
2025-09-10 19:05:00
80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沙县这座闽中山城因“内迁”而成为福建的医疗避风港。这里的医学院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救亡图存”的崇高精神。
2025-09-10 13:13:00
今天,送你一朵小红花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早已不仅是一种职业,而是精神的象征,肩负传承文明的重任。春秋时期,至圣先师孔子率先打破了教育的壁垒
2025-09-10 13:53:00
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
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来宁捐赠侵华日军发放的反动传单原件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图为印有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照片的美国《LIFE》杂志
2025-09-10 07:43:00
名家新作 | 刘强: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 ——《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读后
赵永刚教授《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是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该书出版以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孟子学研究专家杨海文、徐兴无
2025-09-09 22: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