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聆听三个藏族农奴“翻身”的故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29 13:5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云南迪庆3月29日电 题:聆听三个藏族农奴“翻身”的故事

中新社记者 缪超

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5周年纪念日。当天,中新社记者采访中共迪庆藏族自治州委党史研究室原副调研员祁继光,今年82岁的他曾著《红旗卷起农奴戟》一书,收录了云南迪庆26位农奴的口述史。他向记者讲述了记忆最为深刻的三个农奴故事。

马帮路上险丧命的腊都

1926年,阿茸农布8岁时,家里穷,饿肚子,阿爸只好把他送到地主麻主家当奴隶。他16岁那年,麻主想走马帮到拉萨做生意,在农奴中挑选几个腊都(赶马人),阿茸农布就在其中。

那时,从中甸(现迪庆州香格里拉市)走到拉萨,马都要钉十次马蹄铁,而腊都却光着脚上路。途中,阿茸农布病了,麻主见他走不动,便把他丢在荒无人烟之地。煎熬了4天,病稍好点,他就沿着马蹄印追赶队伍。路上,他看见一个伙伴的尸体被丢在乱草窝里。

阿茸农布当了16年腊都,流血流汗,到头来,除了两块破麻布、一把干骨头,什么也没有。

1950年,中甸解放后,解放军继续进军西藏,需要粮食和弹药,便动员马帮运输。阿茸农布赶马内行,路也熟悉,便报名参加支前马帮队,往返于德钦、中甸之间。

农奴解放后,他被选为中甸县团结生产队畜牧队长。他把一颗心全放在牧场上,照顾好每一头牲口。1958年,畜牧队牲口一共有73头,10年后发展到1800头,年年超额完成国家畜牧产品收购计划,大家分到了足够的皮毛和肉食、油脂。

直到去世前,阿茸农布都舍不得丢下牧鞭。他曾说,“能赶着自己的牲口去放牧,是最幸福事”。

农奴养母的情义重于泰山

1942年腊月的一天,格知诗出生在东旺乡农奴主乌撒家的大门前,身为农奴的阿妈产后大出血离世。同村另一家农奴主的女奴隶白追收养了这个新生儿。

白追背着格知诗,天不亮就要挤牦牛奶,挑水、砍柴、锄地,天黑后还要在暗淡的松明火光下捻毛线、织毛布、磨青稞。

格知诗4岁时,一天夜里,乌撒家的人闯进他们的住处,揪住格知诗的小耳朵就往外拖。只因喇嘛认为,小奴娃出生就死了妈,只有到他妈生前的农奴主家才能当个好奴娃。格知诗与白追被迫分离,成了乌撒家的小奴隶。但同处一个村子,白追经常来看望格知诗。

农奴解放后,格知诗成为一名邮递员,因工作勤奋,1971年获得到昆明参加云南省邮政工作会议的机会。格知诗回到村里,第一件事就是与白追分享在大城市的见闻,让她也见见外面的世界。

晚年爱看《动物世界》的阿主

说起农奴故事,祁继光总会提到他的农奴岳父。岳父名叫阿主,老家在迪庆州诺西村。阿主8岁那年,家人在一场瘟疫中相继死去,仅剩阿主和哥哥。

兄弟俩因年幼,四处讨饭度日。有天,同村一位老奶奶告诉他俩,他们已被“属卡”(村级政权)卖给土司。

哥哥年仅12岁,虽不谙世事,但深知奴隶就是在人屋檐下挨打受骂,做牛马活,吃猪狗食的人,因此趁夜色逃走。幼小的阿主哭喊着到处寻找哥哥,却被路边窜出的大汉拖到中甸土司松千总家。

乳牙尚未换齐的阿主成了奴隶。松千总是个瘾君子,每晚烟枪在手,还要阿主伺候在身边。松千总喜欢骑马,快马扬鞭时让阿主跟在马后跑,稍不遂意,就对阿主举起马鞭。

1950年,迪庆解放后,中甸县级牦牛场成立,阿主被选中当牧工,松千总不得不同意。农奴解放后,阿主才名正言顺成为牛场工人。

晚年,阿主酷爱看电视,却只爱看《动物世界》,似乎在弥补缺失的童年。20世纪80年代,阿主在子孙陪伴下寿终正寝,享年83岁。

听完祁继光讲的故事已是傍晚,“月光城”独克宗被璀璨的灯光“点亮”。古城中心四方街上,民众和游客翩翩共舞,跳着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广场舞,一派喜庆、祥和。(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9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家》中文版即将重磅推出,通过一片古老牧场、一名普通藏族妇女的“四季牧歌”,展现世界的香格里拉“最后一代传统牧民”关于家人、家园和家国的故事。3月28日13时,中国新闻网全媒体
2024-03-27 19:57:00
翻身农奴讲故事|我的1959:系在糌粑口袋上的深情
...“亚西平康庄园”,达国杰的家族世代为奴,他的童年在农奴主残酷的压榨下度过。“支差役、干农活、服侍农奴主,换少许的糌粑糊口,这种苦日子循环往复看不到头,像太阳每天升起一样固定。
2024-03-31 10:34:00
翻身农奴讲故事丨扎巴旺旦:一捧青稞,两种滋味
...的奢望。扎巴旺旦今年80岁,提起65年前的旧西藏生活,农奴主的压迫依然让他心有余悸。海报制作:新华社记者邱星翔西藏民主改革前,扎巴旺旦一家九口每天的果腹之物,只有小孩巴掌大的
2024-03-27 10:48:00
从苦难到新生
...十五年记忆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三位曾是农奴的藏族老人讲述了自己65年的命运变迁。从旧西藏黑暗的日子,到民主改革重获新生的幸福,65年前的西藏民主改革打碎封建农奴制枷锁
2024-03-30 01:42:00
翻身农奴讲故事丨藏北草原上,斯曲旺姆和她的“百口之家”
...生活艰难得令人难以想象。斯曲旺姆曾是一名“堆穷”(农奴的一种)。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了。“那时候草原上没有医生,得了病就自己扛着,扛过去就能活,扛不过去人就没了。”
2024-03-27 10:49:00
...地方参选率达到100%。目前西藏全区四级人大代表42153名,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89.2%。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边巴拉姆说,195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平
2024-03-20 20:26:00
从农奴后代到全国劳模:西藏四世同堂家庭新年话家史
...说,她出生于1943年。那时,旧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作为“差巴”的她家,要向农奴主交名目繁多的赋税,还要支差役。这些几乎榨干了家里所有的收入,剩下的部分仅能勉强苟
2023-01-29 10:03:00
文艺复兴如何一步步瓦解中世纪封建西欧的奴隶制
导语:一说到农奴制度,我们可以完全认为这是一种由欧洲在世界历史上独创的制度。其实中世纪的欧洲要是从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来看,应该已经算是进入到了封建社会的时期,可就是因为这里独特的
2024-06-03 14:47:00
强钦庄园:昔日农奴主庄园,如今人民乐园
...自:人民日报客户端琼达卓嘎在西藏山南市,一座昔日的农奴主庄园改造成为公共文化设施,正式向公众开放。位于琼结县拉玉乡强吉村的强钦庄园拥有近200年历史,三层主体建筑在西藏农奴制
2024-03-28 10:2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