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翻身农奴讲故事丨扎巴旺旦:一捧青稞,两种滋味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3-27 10:4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网

酥脆的风干牦牛肉、热气腾腾的酥油茶、丰富多样的鲜果和饮品……这些今天西藏百姓家中的寻常饮食,却是扎巴旺旦年少时的奢望。

扎巴旺旦今年80岁,提起65年前的旧西藏生活,农奴主的压迫依然让他心有余悸。

翻身农奴讲故事丨扎巴旺旦:一捧青稞,两种滋味

海报制作:新华社记者邱星翔

西藏民主改革前,扎巴旺旦一家九口每天的果腹之物,只有小孩巴掌大的一碗糌粑汤。那碗汤,稀得可以照人影。“若你未曾见过镜子,不妨瞧瞧阿佳(姐姐)手中那碗清汤。”老人唱起儿时的歌谣。

时值三月,西藏各地迎来春耕。这个播种希望、期待丰收的时节,在过去,是农奴新一轮痛苦的开始。在封建农奴制下,占人口95%的农奴在生死线上挣扎。

农奴被分为差巴、堆穷和朗生,扎巴旺旦一家都是差巴。每年春种,青稞种子要向庄园主借;夏耕秋收,粮食被农奴主一粒不剩地掠走,自己的口粮还得向庄园主借。劳作年复一年,而债务日积月累。

“寺庙里的僧人管家会坐在椅子上,紧紧地盯着农奴们干活。他们在青稞垛旁立下牌子,记录高度;如果发现青稞少了,所有农奴都会遭到鞭打。”这就是旧西藏的秋收。

打包青稞也要向管家请示。“他们监督我们装青稞。袋子缝得严严实实,再用带有记号的铁夹夹紧。”老人说,“我们把这些粮食送到寺庙和其他贵族家里,最远的地方,得走上整整两天。”

“我们每天不停地干活,却连顿饱饭都吃不上。晚上回到那漏风的小破屋里去,蜷着身体睡觉;等到第二天,继续这样的苦日子。”扎巴旺旦说。

翻身农奴讲故事丨扎巴旺旦:一捧青稞,两种滋味

扎巴旺旦(3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1959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掀起了民主改革。和众多农奴一样,扎巴旺旦一家打破封建农奴制枷锁,获得了土地、牲畜和住房,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一家人获得了15亩农田和木犁等农具。“我当时心情很复杂。又是喜悦,又是恐惧和怀疑——这一切真的属于我们吗?”那年秋收,粮食卖出500元,收入归他们自己。

“那时机关干部一月工资28元,500元是一笔巨款。”扎巴旺旦不再疑惑,这确实是属于自己的丰收。

“我们开心地去干活,干得可起劲!”扎巴旺旦说,民主改革让他找到了生活的希望。他参加农业技术培训,1997年试种小麦和油菜籽大获成功。

翻身农奴讲故事丨扎巴旺旦:一捧青稞,两种滋味

11年前,扎巴旺旦搬进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羊达村一所宽敞的新房,生活得更悠闲自在;3个孩子也都接受了更好的教育,长大成人。他不再为全家生计发愁。

西藏的粮食产量已连续9年稳定在100万吨以上。这位见证西藏农业天翻地覆变化的老人,依然珍惜粮食。在扎巴旺旦家的餐桌上,从来不会见到剩饭。他说:“攥在自己手里的糌粑,是幸福的味道。”(参与记者:姜帆、普布次仁、邱星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7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从苦难到新生
...牦牛肉、酥油茶,今天西藏百姓家中的寻常饮食,是80岁扎巴旺旦年少时的奢望。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前,农奴被分为差巴、堆穷和朗生。扎巴旺旦一家都是差巴,每年春种,要向庄园主借青
2024-03-30 01:42:00
翻身农奴讲故事|我的1959:系在糌粑口袋上的深情
...“亚西平康庄园”,达国杰的家族世代为奴,他的童年在农奴主残酷的压榨下度过。“支差役、干农活、服侍农奴主,换少许的糌粑糊口,这种苦日子循环往复看不到头,像太阳每天升起一样固定。
2024-03-31 10:34:00
一位翻身农奴的四世同堂幸福年
...的次旦老人,在民主改革以前是“差巴”(领种份地,向农奴主支差役的人)。各种名目繁多的差役、赋税榨干了次旦家的收入,剩下的部分只够勉强生活。那时候,次旦最害怕下雨下雪,因为家里
2023-01-24 10:11:00
...中国新闻网中新社云南迪庆3月29日电 题:聆听三个藏族农奴“翻身”的故事中新社记者 缪超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5周年纪念日。当天,中新社记者采访中共迪庆藏族自治州委党
2024-03-29 13:58:00
翻身农奴讲故事丨藏北草原上,斯曲旺姆和她的“百口之家”
...生活艰难得令人难以想象。斯曲旺姆曾是一名“堆穷”(农奴的一种)。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了。“那时候草原上没有医生,得了病就自己扛着,扛过去就能活,扛不过去人就没了。”
2024-03-27 10:49:00
从农奴后代到全国劳模:西藏四世同堂家庭新年话家史
...说,她出生于1943年。那时,旧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作为“差巴”的她家,要向农奴主交名目繁多的赋税,还要支差役。这些几乎榨干了家里所有的收入,剩下的部分仅能勉强苟
2023-01-29 10:03:00
日子像花一样美好
...现在迅速发展的克松社区曾经被称为克松庄园,是旧西藏农奴主索康·旺清格勒在山南的六大庄园之一。多吉曲珍家世代都是克松庄园里的农奴,受尽了压迫。1959年,克松作为西藏第一个进行
2024-03-31 10:34:00
藏历新年遇上农历春节 藏北人家“四世同堂”年味浓
...摄)。今年85岁的斯曲旺姆,年轻时曾是一名“堆穷”(农奴的一类)。在斯曲旺姆很小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她和外婆相依为命,靠打零工、放牧为生。“那时没有自己的牛羊,替农奴主放牧
2024-02-12 11:22:00
本文转自:新华每日电讯念增扎巴站在舞台的红色幕布前,用藏语生动地描述着生活里的细枝末节。他不时与前排观众互动,又不时甩出几个“包袱”,前排观众笑得前仰后合,观众席里爆发出一次又一
2024-02-20 02:21: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读城记|破闷之道
文|周恒祥夜半被孩子饲养的宠物小仓鼠发出的怪叫声惊醒,想想自己的闹心事,再也睡不着,望着漆黑的屋顶,突然觉得憋闷得慌。便打开手机
2025-09-05 22:11:00
上善若心:我人生价值——真善美的道德准则
“上善若水”,老子之言,流传千古,世人皆知水之柔韧、谦下、利物不争,以为至善之喻。然余独思之,水之善,终归外在之行迹;真正之善
2025-09-05 13:39:00
被反诈中心预警,七旬老人又跨区购卡“躲预警”
大皖新闻讯 “多亏了你们,我这养老钱才没被骗走!”9月3日晚,在南陵县公安局城西派出所,一位七旬老人紧握着民警的手,连声道谢
2025-09-04 23:13:00
如何帮孩子远离“开学焦虑” ?池州儿科医师支招
大皖新闻讯 据媒体报道,2025年秋季,各地中小学迎来近10年来最长的学期。在我们身边,总有些孩子甚至家长“每逢开学总焦虑”
2025-09-03 11:58:00
漏斗胸导致胸闷憋气——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小儿外科微创重塑10岁男孩的“挺拔人生”
大众网记者 毛冬琛 通讯员 李梦娇 德州报道每年暑假,许多家长都会选择利用假期时间,解决孩子存在的健康问题。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小儿外科
2025-09-02 12:12:00
新华保险保定中支高阳营销服务部高效理赔获赠锦旗
近日,客户徐女士将绣有“服务热情周到,理赔及时高效”字样的锦旗送到新华保险保定中支高阳营销服务部,以此表达对新华保险高效理赔和周到服务的感谢
2025-09-02 16:57:00
心理科护士妈妈:孩子已开学,这样化解“假期归零焦虑”更有效
大众网记者 王文文 通讯员 魏莉 菏泽报道如今,各地中小学已陆续开学,不少家长本以为“开学即解脱”,却发现孩子仍被“假期归零焦虑”困扰
2025-09-02 20:25:00
“什么是情?这就是情啊!” 这些“老三届”们又聚会了
“毛主席的光辉,嘎拉亚西喏喏,照到了雪山上……”8月26日上午,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丹凤门内,歌声伴着舞蹈,100多名西安市三十四中的“老三届”们正在聚首
2025-09-01 21:24:00
学生校内玩闹致伤,责任就该学校负吗?法律说……
在我们的习惯思维里,学生踏入校门,其安全便由学校接管了,因此,学生在学校的一切问题,都应找学校,由学校负责。本着这一理念
2025-09-01 15:19:00
帆书“闪亮的书友”上线:在平凡叙事中解码生命的韧性与微光
诗人泰戈尔曾写下“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而在这个信息纷扰的时代,每一个平凡人用阅读接纳生活、回应世界的姿态,何尝不是一首温柔而坚韧的歌
2025-09-01 19:10:00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孩子学习走神、坐不住,3招轻松找回孩子“消失”的专注力!
你家娃是不是干啥都三分钟热度,新玩具的“宠爱”时间顶多几分钟;新绘本刚开始爱得不行,但过了几分钟就拜拜了。孩子还小时,好奇心重
2025-09-01 16:31:00
孤独症儿童交流困难?这6大技巧在家就能轻松锻炼孤独症孩子的语言能力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赖兴兵医术精湛和蔼靠谱
虽然语言迟缓不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但沟通障碍在孤独症儿童中很常见。除了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和非言语也是他们的沟通方式。孤独症孩子的语言发展明显缓慢
2025-09-01 16:34:00
“我不要上学!”——开学第一天,幼儿园上演“拉锯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秋红编辑 袁航二审 谌贵璇三审 李玲
2025-09-01 16:49:00
今日天光|周一早高峰与开学高峰叠加,家人们请早一点出门
今天是2025年9月1日,周一早高峰与开学高峰叠加,家人们请早一点出门。
2025-09-01 09:20:00
抱上没写完的作业 10岁男孩负气离家出走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 通讯员 蔡燕菁)当被警方的巡防队员找到时,10岁男孩开口的第一句话却是“警察叔叔,我作业写不完了怎么办呀
2025-08-31 08: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