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翻身农奴讲故事丨扎巴旺旦:一捧青稞,两种滋味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3-27 10:4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网

酥脆的风干牦牛肉、热气腾腾的酥油茶、丰富多样的鲜果和饮品……这些今天西藏百姓家中的寻常饮食,却是扎巴旺旦年少时的奢望。

扎巴旺旦今年80岁,提起65年前的旧西藏生活,农奴主的压迫依然让他心有余悸。

翻身农奴讲故事丨扎巴旺旦:一捧青稞,两种滋味

海报制作:新华社记者邱星翔

西藏民主改革前,扎巴旺旦一家九口每天的果腹之物,只有小孩巴掌大的一碗糌粑汤。那碗汤,稀得可以照人影。“若你未曾见过镜子,不妨瞧瞧阿佳(姐姐)手中那碗清汤。”老人唱起儿时的歌谣。

时值三月,西藏各地迎来春耕。这个播种希望、期待丰收的时节,在过去,是农奴新一轮痛苦的开始。在封建农奴制下,占人口95%的农奴在生死线上挣扎。

农奴被分为差巴、堆穷和朗生,扎巴旺旦一家都是差巴。每年春种,青稞种子要向庄园主借;夏耕秋收,粮食被农奴主一粒不剩地掠走,自己的口粮还得向庄园主借。劳作年复一年,而债务日积月累。

“寺庙里的僧人管家会坐在椅子上,紧紧地盯着农奴们干活。他们在青稞垛旁立下牌子,记录高度;如果发现青稞少了,所有农奴都会遭到鞭打。”这就是旧西藏的秋收。

打包青稞也要向管家请示。“他们监督我们装青稞。袋子缝得严严实实,再用带有记号的铁夹夹紧。”老人说,“我们把这些粮食送到寺庙和其他贵族家里,最远的地方,得走上整整两天。”

“我们每天不停地干活,却连顿饱饭都吃不上。晚上回到那漏风的小破屋里去,蜷着身体睡觉;等到第二天,继续这样的苦日子。”扎巴旺旦说。

翻身农奴讲故事丨扎巴旺旦:一捧青稞,两种滋味

扎巴旺旦(3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1959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掀起了民主改革。和众多农奴一样,扎巴旺旦一家打破封建农奴制枷锁,获得了土地、牲畜和住房,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一家人获得了15亩农田和木犁等农具。“我当时心情很复杂。又是喜悦,又是恐惧和怀疑——这一切真的属于我们吗?”那年秋收,粮食卖出500元,收入归他们自己。

“那时机关干部一月工资28元,500元是一笔巨款。”扎巴旺旦不再疑惑,这确实是属于自己的丰收。

“我们开心地去干活,干得可起劲!”扎巴旺旦说,民主改革让他找到了生活的希望。他参加农业技术培训,1997年试种小麦和油菜籽大获成功。

翻身农奴讲故事丨扎巴旺旦:一捧青稞,两种滋味

11年前,扎巴旺旦搬进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羊达村一所宽敞的新房,生活得更悠闲自在;3个孩子也都接受了更好的教育,长大成人。他不再为全家生计发愁。

西藏的粮食产量已连续9年稳定在100万吨以上。这位见证西藏农业天翻地覆变化的老人,依然珍惜粮食。在扎巴旺旦家的餐桌上,从来不会见到剩饭。他说:“攥在自己手里的糌粑,是幸福的味道。”(参与记者:姜帆、普布次仁、邱星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7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从苦难到新生
...牦牛肉、酥油茶,今天西藏百姓家中的寻常饮食,是80岁扎巴旺旦年少时的奢望。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前,农奴被分为差巴、堆穷和朗生。扎巴旺旦一家都是差巴,每年春种,要向庄园主借青
2024-03-30 01:42:00
翻身农奴讲故事|我的1959:系在糌粑口袋上的深情
...“亚西平康庄园”,达国杰的家族世代为奴,他的童年在农奴主残酷的压榨下度过。“支差役、干农活、服侍农奴主,换少许的糌粑糊口,这种苦日子循环往复看不到头,像太阳每天升起一样固定。
2024-03-31 10:34:00
一位翻身农奴的四世同堂幸福年
...的次旦老人,在民主改革以前是“差巴”(领种份地,向农奴主支差役的人)。各种名目繁多的差役、赋税榨干了次旦家的收入,剩下的部分只够勉强生活。那时候,次旦最害怕下雨下雪,因为家里
2023-01-24 10:11:00
...中国新闻网中新社云南迪庆3月29日电 题:聆听三个藏族农奴“翻身”的故事中新社记者 缪超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5周年纪念日。当天,中新社记者采访中共迪庆藏族自治州委党
2024-03-29 13:58:00
翻身农奴讲故事丨藏北草原上,斯曲旺姆和她的“百口之家”
...生活艰难得令人难以想象。斯曲旺姆曾是一名“堆穷”(农奴的一种)。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了。“那时候草原上没有医生,得了病就自己扛着,扛过去就能活,扛不过去人就没了。”
2024-03-27 10:49:00
从农奴后代到全国劳模:西藏四世同堂家庭新年话家史
...说,她出生于1943年。那时,旧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作为“差巴”的她家,要向农奴主交名目繁多的赋税,还要支差役。这些几乎榨干了家里所有的收入,剩下的部分仅能勉强苟
2023-01-29 10:03:00
日子像花一样美好
...现在迅速发展的克松社区曾经被称为克松庄园,是旧西藏农奴主索康·旺清格勒在山南的六大庄园之一。多吉曲珍家世代都是克松庄园里的农奴,受尽了压迫。1959年,克松作为西藏第一个进行
2024-03-31 10:34:00
藏历新年遇上农历春节 藏北人家“四世同堂”年味浓
...摄)。今年85岁的斯曲旺姆,年轻时曾是一名“堆穷”(农奴的一类)。在斯曲旺姆很小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她和外婆相依为命,靠打零工、放牧为生。“那时没有自己的牛羊,替农奴主放牧
2024-02-12 11:22:00
本文转自:新华每日电讯念增扎巴站在舞台的红色幕布前,用藏语生动地描述着生活里的细枝末节。他不时与前排观众互动,又不时甩出几个“包袱”,前排观众笑得前仰后合,观众席里爆发出一次又一
2024-02-20 02:21: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珍爱网:原生家庭不是枷锁,爱也可以被重新定义
都说家是每个人的避风港,在最需要的时候总是能够给予温暖和爱,让我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可原生家庭的情况不同,对每个人的影响也不同
2025-10-29 14:31:00
东湖评论:别让“老漂族”的爱,漂在孤独里
桂香起,又重阳。这个承载着敬老与思念的节日,再次将“老漂族”的身影带到我们面前。他们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故土,跟随子女来到陌生的城市
2025-10-29 15:52:00
护理“小白”到养老“专家” 爱心女孩践诺“归巢反哺”
近日,2025 年第三次 “中国好人榜” 发布活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举办,我省王志刚、李少全、张伟建、赵丹丹、赵君芳
2025-10-29 17:02:00
孩子满口“包的”?家长别慌! 老师支招:无需刻意禁止
大皖新闻讯 “包的”“因为我善”“我勒个豆”……中小学生张口就来的网络热梗,成了家长们的“理解难题”。有家长因听不懂而焦虑
2025-10-29 19:37:00
十五载相守 为爱续航
鲁网10月28日讯十五年前,泰安高新区北集坡街道魏家洪沟村的村民周仁华突发重病,医生给出的“植物状态”诊断,如晴天霹雳劈碎了这个普通家庭的安宁
2025-10-28 15:17:00
【天眼快评】120接线员辱骂求救患者 情绪失控岂是生命热线失守的理由?
一名突发心脏不适的女子拨打120求救,等来的不是救助指导,而是接线员的侮辱与挂断。今年10月11日,37岁的李女士途经北京通州区小甸屯综合检查站时突感心脏不适
2025-10-29 02:06:00
小保答粉丝问丨产检自费能用医保卡支付吗?
大河网讯 为了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医保政策,河南省医疗保障服务中心与大河网联合打造了“河南省医保中心直播间”,并推出“小保答粉丝问”系列短视频
2025-10-28 13:01:00
熊孩子误吞10克重金豆6天后排出 妈妈:天天叮嘱他不要在外面拉屎
大皖新闻讯 “熊孩子说要锻炼舌头的力量,然后把我刚买的10克的金豆子吞下去了。”10月27日,江苏昆山纪女士向大皖新闻记者讲述了发生在她家孩子身上的奇葩事
2025-10-27 21:10:00
武汉大学一学生突患肿瘤 家长线上求助 同学爱心捐款
大皖新闻讯 金秋十月,本应在武汉大学教室读书的女孩于妍妍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生病打乱了原本的生活节奏。今年8月,她被诊断患有肿瘤
2025-10-27 20:00:00
00后回村拍短视频记录爷爷奶奶 爷爷说:“心里头倭也(wo ye)很”
“我们相互陪着挺好。”在返乡创业的第3个年头,24岁短视频博主乔志远终于和家人达成和解与共识。在新疆“新”发现:爷爷奶奶很乐呵国庆长假期间
2025-10-27 11:48:00
巨额彩礼给付后婚事迅速告吹 哪些算彩礼?返还比例如何定?
订婚时豪掷现金、金条等价值60余万元的彩礼,共同生活短短数日便矛盾爆发,男方一纸诉状将女方及其父母告上法庭。近日,江西省金溪县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
2025-10-27 07:35:00
暖心守护“夕阳红”!农行临沂沂州里支行助老人追回养老钱
鲁网10月25日讯作为农行临沂市中支行倾力打造的适老化服务网点,沂州里支行创新融合“农情暖域”与“金色港湾”专区,配备适老圆桌
2025-10-25 20:01:00
热爱劳动 作息规律 不计付出 百岁老人传授长寿秘诀
作息规律堪比闹钟,热爱劳动手脚不闲,心态豁达从不计较……10月25日,在新兰路龙凤苑小区2号楼百岁老人邹珍华的家中,南寨村网格员代表南寨街道送去百岁生日和重阳节的双重祝福时
2025-10-26 18:49:00
男孩迷路 幸遇快递小哥
家里来了客人,5岁男孩独自到楼下玩耍,结果越走越远,迷了路。快递小哥派件时遇到路边哭泣的孩子,安抚并联系社区工作人员,顺利找到家人
2025-10-26 19:20:00
发布救人视频却被获救者投诉 这是侵犯“肖像权”吗?
因为第一次救人,浙江杭州的高先生本想发视频到网上“记录一下,求夸夸”,却意外陷入一场侵权争议。近日,男子勇救落水女子后网上发布视频
2025-10-24 0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