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春秋时期的都邑,为何大多以“父”为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22 19:25: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阅读《春秋》《左传》《公羊传》等春秋时期的史书时,可以发现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都邑名中大量用到了“父”这个字,如“黄父”,“夷城父”,“武父”,“鸡父”等等。

并且这样的情况在春秋各国中都是存在的,并不是某一国的特殊“国情”。

春秋时期的都邑,为何大多以“父”为名?

春秋的都邑为什么大都以“父”为名?本文就将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相应史料,分析在这一特殊时期所产生的这一特殊现象所形成的原因及其深意。

一、以“父”为名的春秋都邑

1、鲁国中以“父”为名的都邑

根据《春秋》在鲁定公十四年时的一段记载:“建成莒父和霄。”这一事件,杜预在后文注道:“鲁公背叛晋国帮助范氏,所以因为惧怕晋人而建成了二邑。”如此一来就可以得知,“莒父”是鲁国的一个都邑。

春秋时期的都邑,为何大多以“父”为名?

清代的顾栋高在其书中认为,“莒父”的“父”,是因为鲁地的方言而导致的,如齐国的“登来”,实际上是齐人所说的“得来”一般,是齐鲁之间的方言不同引起的误会。然而实际上,以“父”为名的春秋都邑,不仅仅是在鲁国存在,更是一种普遍现象。

2、郑、卫二国中以“父”为名的都邑

《春秋》在记桓公十二年时有这样一段记载:“鲁桓公与郑伯相会,在武父结盟。”杜预在后文注解道:“在郑地,陈留济阳县的东北处有武父城。”《水经》中也有记载说济阳县就是曾经的武父城。

春秋时期的都邑,为何大多以“父”为名?

同时,在卫地也有一个名叫武父的地方:《左传》在鲁定公四年时有这样的记载:“从武父以南到达圃田的北境。”杜预在后文的注解中指出:“武父,卫国的北界。”可见在卫地某处,也有一个名叫武父的地方,然而关于卫地的武父现在在何处,却不得而知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里的武父指的并非鲁地的武父。

3、晋地中以“父”为名的都邑

《左传》在鲁文公十七年时记载道:“晋候阅兵于黄父。”杜预在后文的注解中指出:“又名黑壤,在晋地。”

《春秋》在鲁宣公七年记载道:“鲁宣公在黑壤会见晋候。”《左传》中说到:“晋人将鲁宣公拘留,在黄父结盟。”杜预又在后文中指出,黄父其实就是黑壤。这两个名字其实指的是同一个地方。可见在晋地也有以“父”为名的都邑。

春秋时期的都邑,为何大多以“父”为名?

4、楚地中以“父”为名的都邑

《左传》记载鲁桓公十三年的事迹时说到:“莫敖被缢死在荒谷,囚禁其他将帅于冶父以听候处罚。”杜预指出,荒谷、冶父都是楚地的地名。

同时,《水经》中冶又记载说:“陂水经过郢城之南,往东北流去,名叫杨水。又有东北一路水,名叫湖水注入。

湖在大港之北,港南名叫中湖,南堤之下名叫昏官湖。三湖之水合而为一水,向东通过荒谷。

在荒谷的东岸有冶父城。”宋代的胡安国在他的《春秋传》中指出,莫敖被缢死在荒谷,降水被囚禁于冶父,就是这里。即今天的湖北省江陵县。

春秋时期的都邑,为何大多以“父”为名?

同时,《左传》在鲁昭公九年时记载道:“楚国公子弃疾迁许国于夷地,其实就是城父。”杜预指出:“这时候将城父改称夷地,所以《传》中说它其实就是城父,现在属于谯郡。”

清人顾栋高则指出:“楚地有两个城父,这里所指的是夷城父,是从陈国手中夺来的。鲁僖公二十三年,楚国从陈国夺取焦地,夷地,杜预注道:‘夷,又叫城父。’就是此地。

鲁昭公三十年,‘楚国在夷地建城,以安置徐子。’‘三十一年,吴国侵略楚国,攻打夷地。’可见夷、城父两个地名都是可以使用的。除此之外还有北城父,鲁昭公十九年,费无极向楚子说,应当在城父大兴土木,以和北方交通,所以太子遂在城父建立居所。

杜预注中说到:‘今天的襄城城父县。’这就是另一个城父。”从地图中可以看出,楚国时期的夷城父在现在的安徽亳州市东南处。北城父在现在的河南平顶山市宝丰县以东四十里处。

春秋时期的都邑,为何大多以“父”为名?

楚地还有地名为鸡父。《春秋》在记载鲁昭公二十三年的事迹时说到:“吴国在鸡父击退了顿、胡、沈、蔡、陈、许的部队。”杜预注解道:“在楚地,安丰县之南有鸡备亭。”按即其地应当在现在的信阳市和六安市的交界处。

二、以“父”为名的缘由

1、假借

假借字在中国的古籍中是广泛存在的,即便到了稍晚一些的汉代,“大”与“太”也没有被区分开来,故而在许多文献中都可以看到将司马迁称之为“大史公”,其实此处的“大”就应当念作“太”。“大史公”,正是对司马迁的尊称——“太史公”。

春秋时期的都邑,为何大多以“父”为名?

言归正传,通过以上的了解可以发现,不仅仅是鲁国有以“父”为名的都邑。春秋时期,在郑地、卫地、晋地、楚地都有不少都邑以“父”为名。所以顾栋高所指出的“莒父”之“父”,是鲁人方言导致的观点,并不足以取信。

《淮南鸿烈·俶真训》有言:“块阜之山,无丈之财。”而这段话在《太平御览》中被引用时则成为了:“魁父之山,无营宇之财”。

唐人在其《艺文类聚》中引用此段话时,又写作“魁府”。《列子·汤问》则说道:“魁父之丘。”唐人殷敬顺在其所著《列子释文》中指出:“魁父,《淮南子》写作魁阜,意思是这些小山如同堆出来的土山一样。”可见“魁府”“魁阜”“魁父”“块阜”都是假借,其实指的都是同一座山。

春秋时期的都邑,为何大多以“父”为名?

清段玉裁所著的《六书音韵表》指出,“阜”在第三部,“父”而于五部,三、五合韵,故而“父”与“阜”相通。清人朱骏声也指出,“父”可以假借为“阜”字。综上所述,加上“父”字的地名,其实与加上“阜”字的地名并无区别。

2、建城的选址因素

春秋时期关于都邑的选址,是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的,这些都邑所建成的地方,地势大都较高,且相对宽敞。《说文解字》中说到,“丘”,是土地高出的地方,不是人力所为的。

由此可知,“丘”是指那些自然形成的土山,人居住在山丘的南面,向阳不潮湿的同时以求避风。因此,我国古代以“丘”为名的地方可谓数不胜数。宋地有长丘、谷丘、幽丘、雍丘……齐地有重丘、渠丘、贝丘……

春秋时期的都邑,为何大多以“父”为名?

《说文解字》中还这样提到:“山,宣也,指其可以宣散气,生成万物,山有石头且高,是象形字。”又在后文中提到“阜”字:“阜,指大陆,没有石头的山,是象形字。”

且段玉裁为《说文解字》作注时指出,《诗经》说“如山如阜”,说明“山”与“阜”形状相同但是构成不同。

东汉末的刘熙所作的《释名》中说道:“‘土山曰阜’,是象形字,如同土山一样高大而顶端相对较平整。”意思相近的同时,二字的韵也相近。

“丘”为尤韵,“阜”为有韵。这说明“丘”“阜”二字在春秋时期可能存在着读音近似的问题。因此,以“阜”为地名,或许正是以“丘”为名。

春秋时期的都邑,为何大多以“父”为名?

3、“阜”与“父”的关系

通过上文的叙述可以得知,“阜”就是土山,整体高大而顶端平整,它的含义与“丘”字并无太大的区别。

同时“阜”又与“父”相通,故而如上文中提到的莒父、武父、黄父、鸡父、冶父等地名,其应当念作莒阜、武阜、黄阜、鸡阜、冶阜……它的含义应当与现如今“曲阜”的“阜”是一致的。

除此之外,在中国古代,“父”与“甫”读音相同,所以在古籍中常常互为通假字。《白虎通·封禅》中说道:“梁甫,泰山旁边的山名。”《风俗通·正失》中却说到:“在梁父封禅。”故而“梁父”在古书中也可写作“梁甫”。

上文中提到《左传》中,鲁昭公二十三年里说到的“鸡父”,在《榖梁传》中便写成了“鸡甫”。从此处可以得知,《春秋》中,鲁定公十年中记载的“齐候、卫候、郑游速会于安甫。”其中“安甫”这一地名也可写作“安父”、“安阜”或者“安丘”。

春秋时期的都邑,为何大多以“父”为名?

三、总结

总的来说,在春秋时期,中华文化仍然处在需要发展的“青少年时期”,文字方面并不算十分成熟,故而假借字的存在是相对广泛的。

地名中的“父”字其实是一个假借字,通“阜”、“甫”、“丘”。凡是使用“父”、“阜”、“甫”、“丘”四字作为地名的,它们实际上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春秋时期大量都邑的选址都在山丘之上,就导致了“阜”、“丘”二字在地名中的大量使用,而“父”与其相通,且“父”与“甫”同音,自然就导致了在春秋时期的都邑中,大量以“父”为名的都邑的存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2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将都城称之为郢,来纪念楚国的故土“郧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曾多次迁都,但这些都城都可称之为郢。不过郢都一般来说,指的是图①,该地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的纪南故城。公元前689年,
2024-04-30 09:45:00
春秋时期地方命名特色:以\\\'父\\\'为名的原因与魅力\\\
...很古风唯美,诸如长安,姑苏,临安等等,而在我国春秋时期,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地方命名时,总要带一个“父”字,这是怎样一个缘由呢?为什么春秋时期将地方命以“父”为名?一、
2023-11-18 14:51:00
...。楚人兴起以后,成为这一地域文化的代表。至迟在殷商时期,楚人已经同北方政权发生关系;至西周初,据说鬻熊曾子事文王,后来熊绎又被成王封于楚(《史记楚世家》)。这应该理解为周王朝
2024-06-28 13:44:00
秦国为什么能灭掉楚国?王翦的招数让人看不懂
...加上魏国的衰弱,所以楚国就强盛起来。特别是在楚威王时期,楚国的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可惜,等楚威王的儿子楚怀王即位后,楚国却开始走下坡路了。据史料记载,事情的起因源自张仪“诈楚
2023-02-04 19:16:00
乐陵地名的起源与历史沿革
...来,“陵”才有了陵墓、陵寝的引申含义。丘陵地貌先秦时期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地名多用“陵”和“丘”这样的字为后缀。比如马陵、桂陵、甘陵、鄢陵、乐陵,还有咸丘、牡丘、陶丘、商丘、宛丘
2023-11-11 07:32:00
根据《史记》《淮南子》等文献的阐述,尧舜禹时期,曾经对南方的三苗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战争主要在丹水一带进行,其中舜曾经南征到了潇湘、衡阳。后人多据此认为这些地名就是现在的湖南,而
2024-04-29 20:36:00
...的淮夷和南方的荆楚、虎方、扬越等部落及诸侯,周昭王时期,曾经3次率军南征,走的就是汉阳诸姬这一条路线,并联合了汉阳诸姬中的曾国、邓国、鄂国(今河南南阳北,后迁到今湖北鄂州市东
2024-07-18 22:04:00
楚成王为什么没有延续自己的霸业?
...杀死了兄长楚堵敖,夺取了楚国的王位。早在楚文王在位时期,齐桓公就已经开始走上称霸之路了,与齐国较量的重任自然落到了楚成王的肩上。楚成王继位之初,并没有急于北上争霸,而是积极整
2023-08-29 06:47:00
春秋战国时代的长城
...和发展史。那么,中国早期长城是如何起源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又是如何修筑的?固阳秦长城遗址 新华社 发从城到长城“长城”是对“城”这个概念的扩大、延伸和发展。“城”是伴随着城
2024-03-16 14: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