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青 明
暑假期间,研学游日益火热。很多家长和学生抱着开拓眼界、增长见识的期待交了高昂的费用后,实际行程却是在知名大学校门口合影留念、墙外“环游”故宫,即便进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也是走马观花,匆匆而过。这显然与研学游的初衷背道而驰。
2016年,教育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一时间,研学游成为旅游市场的香饽饽。然而,标准和规范的缺失,市场上的研学游在内容设置、路线安排上随意,工作人员缺乏文化素养,使得研学游出现“游而不学”的现象。
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近期,中国国家博物馆发布《中国国家博物馆研学机构管理办法(试行)》,针对研学游中的不规范现象明确规定,在国博开展研学须申请相关资质,申请机构须符合包括从事社会教育活动3年以上在内的多项条件。此外,国博社会教育部门对提出申请的研学机构进行审核,对通过审核的机构提供统一的展览讲解大纲。研学机构须按照大纲要求撰写讲解词,在规定期间内提交国博社会教育部门,并按要求进行修改。
国博针对研学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为博物馆研学起到了示范作用。国博从研学目的地的角度出台措施,规范研学机构的资质以及开展内容,抓住了问题的主要矛盾,是现阶段便于操作和执行的有益途径。
当然,国博后续还可以完善操作细则,如公示符合资质的研学机构名单、完善申请细则以及退出机制等。此外,可以考虑对符合条件的研学机构进行培训,并鼓励讲师挖掘文物历史,以进一步用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博物馆教育。此外,在加强规范的同时还需进行引导,为研学游提供更为明确的路线和成熟的内容。
从目前市场产品来看,研学游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和监管。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到加强课程设置,要以中小学生为中心,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行走大地、收获知识。也正因此,研学游相关机构应多一些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孩子真正从研学游中获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6 09: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