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明嘉靖年间的一天,在边疆云南,一位老者在自己的住所奋笔疾书,他正在进行一向伟大的创作:将之前数千年的的历史以恢弘的组词方式进行点评。遥想四千年春秋,豪迈时悲歌慷慨;哀怨时嗟叹唏嘘,然而,老者的眼神里却总有一丝落寞,他不会想到,这作品里的一首词的会随着一部伟大的小说而成为千古名篇......
这位老者就是大明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而这首词,便是著名的《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后世无数人曾折服于这首词描绘历史兴衰时的豪迈与沧桑,然而,却少有人了解杨慎的辛酸。
一,清景好天良夜,赏心春暖花香
1488年12月8日,大明京师孝顺胡同,一个男婴诞生了,这使得他的家族增添了不少喜气,此时看来,这个男婴无疑是幸运的:他的祖父是湖广提学佥事杨春,父亲杨廷和更是历仕四朝,二朝首辅,他的家族“一门七进士,科第甲全川”,可谓书香门第,他就是杨慎。
喜得男婴,杨家无疑是非常高兴,他的父母对其呵护备至;杨家历来重视对子侄的教育,杨慎五岁开始就被开始记诵诗歌,七岁就开始习字。有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杨慎自然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而更幸运的是,杨慎本人还是个天才。
《明史·杨慎传》记载:“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少年时期他的《黄叶诗》甚至能让当时的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都赞叹不已“令受业门下”;十九岁,杨慎还组织了文学团体“丽泽会”,声明大躁。
不过有时候过高的才华也会造成些意外,杨慎二十一岁参加科举会试,他的文章实在过于精彩,以至于主考官都爱不释手,反复阅读,但倒霉被烛火烧毁,意外落榜,不过这仅仅是不愉快的小插曲,三年后的正德六年(1511年),杨慎一举夺得殿试之一,喜获状元,当时的阅卷官给他的评价是“海涵地负,大放厥词(当时该词属褒义)”。
杨慎的才华满朝皆服,他刚开始被授翰林院修撰,这种学术性的工作不仅能充分发挥其文采,更能让他阅读皇家典藏,这使得这位二十四岁的年轻状元郎如鱼得水。
二,繁华过眼如春梦断简残编说姓名
杨慎所处的时期非常特殊,:文官内阁扔能够一定程度制约皇权,但专制的阴影却越来越重;而此时明王朝的君主正德皇帝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非主流”,行事全然不修边幅。接受传统儒家教育的杨慎对此很是看不惯,加之其性格刚直,故屡次直谏,不过正德似乎完全不在乎。杨慎甚至弃官表示抗议,一直到正德临死才被召回。
不过正德皇帝虽然荒诞,却是个好脾气,杨慎虽然经常烦他,他也没把杨慎怎么着,但正德皇帝死后却给整个朝廷留下一个大难题:他没有子嗣。内阁紧急开会,决定由他堂弟朱厚熜继承皇帝,即后来的嘉靖帝。
但杨慎没想到的是,这次变故将给他的人生带来巨大的灾难,以至于万劫不复。
嘉靖毕竟是以旁支入大统,所以为了名正言顺,以杨廷和为首的一批大臣认为应当遵循古礼,让其认弘治皇帝为父;而嘉靖本人则对此嗤之以鼻,他要追封自己已经去世的生父为先皇,并得到一批投机派的支持,新旧两派政治势力争锋相对了三年多,这就是著名的明朝“大礼议事件”。
在我们后世看来,这种争议可以说是无聊至极,但在当时皇室血统可是一等一的大事,嘉靖的“倒行逆施”使得大批传统文臣捶胸顿足。杨廷和父子自然是传统派,他们领着一批人连上了三十多个奏折,连嘉靖都曾经被迫让步。
但这帮文臣似乎忘了一件事情,在封建王朝,皇权就是最大的法律,皇帝就是正统!嘉靖后来想反悔,这让矛盾迅速激化,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矛盾彻底爆发,大批文臣决定采取激烈的请愿方式——“百官齐跪”!杨慎义不容辞地响应“国家养士百五十年,牺牲报国,就在今日”。
而嘉靖的处理方式非常干脆,先是将一批大臣逮捕入狱,后来加上仗责,杨慎几乎被打晕,苏醒后被贬往云南永昌卫。
三,断蝉声里凭阑干,不觉斜阳又晚
嘉靖用这种血腥而极端的方式结束了“无聊”的“大礼议”,而才子杨慎的悲惨命运也由此开始。
由于杨廷和当政时期得罪了不少厂卫,得知他儿子杨慎被贬低,这些人便决定找杨慎算账,所幸杨慎谨慎,他们才没有找到机会。
为了在规定的时间赶到云南,杨慎抱病远行万里,到了永昌卫几乎只剩半条命,可谓无比凄苦。所幸云南当地官员同情其遭遇,钦佩其才华,对其多有关照,杨慎得以安稳,此时的杨慎虽然经此大劫,但仍未完全放弃重归的希望,他要自己“不学江州,青衫司马,泪满天涯”。
但,他的命运好不好,是要皇帝决定的,而很不幸,对于在“大礼议”中挑头触犯皇权的杨廷和父子,嘉靖是恨之入骨!嘉靖在外多次问:“杨慎云何?”如果得到的是杨慎状态不好的回答,嘉靖便眉开目笑。
嘉靖十六年,因皇子出身,嘉靖决定大赦天下,然,“记忆力”奇好的嘉靖帝还不忘了加上一句“丰熙,杨慎等八人除外”,嘉靖一朝四十五年,大赦六次,然而杨慎却均被排除。
被皇帝陛下如此牵挂,杨慎归乡的期望是越来越渺茫了,他日日熬,熬到了六十岁,明朝有规定,满六十的戍边者是可以“许子侄替役”的,此时杨慎年事已高,很想叶落归根,所以屡次请求能援例让其回归故里,按道理这是依法办事没有异议,但官员都知道嘉靖对杨慎的“特别关照”,都不敢妄下决定,一直到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云南巡抚鲍象贤实在看不下去,默许杨慎回到泸州居住。
虽然不是故乡四川新都,但总算能回川了,杨慎非常高兴,可是五年多后,新来的云南巡抚王昺唯恐因杨慎的事情触怒嘉靖,又把他接了回来。
此时,杨慎已经七十一岁了,悲痛难以言说,加之舟车劳顿,回去没几个月,就去世了。而正在这风烛残年之时,有“博古通今之才”的杨慎回想数千年风云变幻,成败兴亡,感叹人间梦幻,终于写下这长达三万余言的《廿一史弹词》,而其中其第三段卷首词《论秦汉·临江仙》便是这著名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是,这其中那超然洒脱“白发渔樵”,总感觉就是杨慎自己,虽然洒脱的后面,还隐藏了难以察觉的落寞……
终: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慎的一生无疑是凄凉的,触怒了皇权,自然没有什么好下场。
但,我们回顾杨慎的一生,却发现,他依然活得有声有色。
少年时,春风得意,自身才华横溢加之父辈的荫蔽,在朝廷可谓意气风发。
大礼议时,虽现在对孰是孰非各有说法,也许在后人看人杨慎实在是有些无聊,但杨慎却是坚持自己的气节,悲歌慷慨,虽最终求仁得仁。
即使是被贬低云南,他仍然未沉沦。
他在云南广结好友,与各族人民交往,向其传播文化,门生“杨门七子”名躁滇云,边疆文风大盛。
他还四处云游,讲学加之观景,留下不少诗篇游记,甚至还有云南地方历史人文著作,许多流传千古。
他在边疆仍然心系国事,多次为云南人民请命,它甚至还率家奴协助平定了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
杨慎在云南活得并不算太差,当地百姓仰慕他,官员钦佩他,甚至皇帝派人到云南了解他的情况时,还争相帮他打掩护。也正因为如此,杨慎有条件进行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在书法绘画,文词儒学上多有建树。
看着这位才子洋洋洒洒的著作,普通人一定会无比钦佩。
然而,杨慎本意是想辅国济世的。
所以,杨慎在饱览于西南秀丽风光时,惊叹的眼神里,却总让人感觉有些悲伤。
所以,杨慎在感慨历史兴衰无常时,沧桑的心境中还有份辛酸。
滚滚长江东逝水,带去了史海烟云,却依旧留下遗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5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