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管鹏飞 通讯员 张禄康
近日,2023年第四季度“江苏好人榜”发布,南京江宁区禄口街道七旬老人徐九根上榜。徐九根是禄口街道黄桥村冯谭庄村民,从2008年以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他每天早上都来到“邓仲铭烈士殉难处”,为烈士纪念碑清扫落叶、修剪杂草、擦拭灰尘……往往一忙就是两三个钟头,而这一坚守就是16年。
193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抗日先遣支队及主力部队先后进入横山,随后在江宁、横山两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1943年,时任中共苏皖区委副书记、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的邓仲铭率兵赴江宁、当涂、溧水地区指导工作,宿营在江宁县禄口乡冯谭庄时遭遇敌情,当晚部队转移夜渡秦淮河支流横溪河时,邓仲铭不幸落水,牺牲于高桥渡口,年仅39岁。
1981年,江宁县人民政府在烈士牺牲处修建“重民桥”,桥头立有一块“邓仲铭烈士殉难处”纪念碑。徐九根居住的黄桥村冯谭庄就在这处纪念碑旁,从小听着父辈们讲述邓仲铭烈士的壮举,徐九根对英雄怀有崇高的敬意。
2008年,上一任“守墓人”、曾任村里生产队队长的俞家福因身患癌症住院,无法继续扫墓,心里十分着急,时年58岁的徐九根去他家探病时知道了老队长的心事,他拍拍胸脯主动承诺:“我会守好邓仲铭烈士墓,你放心吧!”
为更好地守护纪念碑、方便人们随时瞻仰缅怀烈士,徐九根还说动老伴放弃家中舒适的生活环境,两人一起搬到小六圩泵站,距“邓仲铭烈士殉难处”纪念碑仅百余米距离。
小六圩泵站是当地用于灌溉排涝的水利设施建筑,并不适宜人居,管理方想办法辟出约10平方米的空间给老两口落脚。泵站里仅仅放置着床、饭桌等生活必需品。泵站四周全是农田,没有一户人家,两人每日粗茶淡饭,可他们并不觉得日子清苦。即便有种种不便,徐九根和老伴还是坚持了下来,日夜看护,只为常伴英雄。
“我在这个地方干一天,就要把邓仲铭烈士的墓打理好。”在徐九根的守护下,陵园内鲜见杂草,纪念碑上不积灰尘,放眼望去整洁肃穆。每逢清明节、八一建军节等重要节日,徐九根还担任义务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人员讲述那段烽火岁月。他常说,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才对得起死去的烈士。
4月23日,徐九根受邀参加庆祝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5周年升国旗仪式,早上5点不到,他就起床前往渡江胜利纪念馆。“今天的幸福生活,全靠千千万万邓仲铭这样的革命先烈奋斗而来,我们要好好珍惜,期待年轻人再接再厉,努力奋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9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