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汽车

老劳模追“新”记

类别:汽车 发布时间:2024-05-20 02:4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齐嵩宇用一个个技术攻关新成果让生产更智慧,让智能汽车更加耳聪目明、安全可靠——

老劳模追“新”记

本报记者 彭冰 柳姗姗

《工人日报》(2024年05月20日 05版)

老劳模追“新”记

图为齐嵩宇在维修多车型组合夹具管线。 受访者供图

采访一汽集团首席技能大师齐嵩宇,约在了周六上午8点半,但他6点半就已来到工作室。

“我每天都这个时间到厂。早上安静,方便心无旁骛地搞研究。”在厂门口接上记者,齐嵩宇调转车头入厂,一缕阳光恰好打向车尾的摄像头,车内显示屏上的倒车影像瞬间被一团光晕模糊。齐嵩宇不由得眉心轻拧:“通过视觉增强技术解决强光、微光等环境下的影像不清问题,正是我目前的在研课题之一。”

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低碳化,是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采访中,记者发现,齐嵩宇的研究课题大都与此相关:冲上“热搜”的远程遥控无人驾驶智能座舱、功能强大的人机交互系统研发体验测试平台、国内首创的全铝合金副车架……

眼下,这位年过半百的全国劳模正全身心迎战汽车产业百年之大变革,在智能车间里逐“新”而行,用一个个技术攻关新成果让生产更智慧,让智能汽车更加耳聪目明、安全可靠。

智造车间里追“新”逐“质”

数百辆AGV(无人驾驶物流车)往来穿梭,有条不紊地将零件配送到指定工位;各色工业机器人运转自如,灵活地组装着车体……走进一汽红旗数智化总装车间,处处可以感受到跃动的新质生产力。其中,不少地方都有齐嵩宇贡献的智慧。

“别看现在这些AGV很听话,它们刚来时经常不按地面磁条轨道行进,还有的‘呆头呆脑’撞到了墙,把运送的零件都碰伤了。”齐嵩宇眼含笑意地告诉记者,自己带队经过几个月的跟踪分析,编制出“交通管制”软件,并为AGV加载了辅助定位、辅助控制等功能,才让它们变得聪明又服帖。

车间里那些不知疲倦的机器人,也经过了齐嵩宇的妙手改造。

机器人虽然智能,却无法感知自身故障。为确保它们精准运行,齐嵩宇借助传感器等,给机器人外挂了一套“智慧医生”系统,可随时监测其运行状态,及早发现故障苗头、提前“施治”,从而避免机器人突然“趴窝”导致生产线停运。这套“预测维修”技术,还获得了国际知识产权组织交流会一等奖。

对于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期的汽车产业来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格外重要。“作为一线产业工人,要主动参与发展新质生产力。”说话间,齐嵩宇带记者来到他率队自主搭建的车载智能模块测试平台前。

眼前的模拟平台犹如一辆“透明”整车。置身其间,平日被车身钢筋铁骨遮掩的动力系统、娱乐系统、舒适系统等内部结构,一览无余地环列身侧,各个模块的运转状态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有了它,测试零部件运行情况变得很容易。”齐嵩宇告诉记者,除了显著提升生产质量与效率,这个平台还可用于软件开发和教学。

“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他总能从身边发现需要技术改进的地方,并且揪住不放、死磕到底。”在同事眼中,齐嵩宇身上的这个鲜明特点,注定了他与创新创造的不解缘分。

2003年的一天,齐嵩宇因漏焊了4个焊点被罚款200元。“一个白车身约有6000个焊点,稍有疏忽就会漏焊,常有工友因此被罚。”当时,干了8年维修电工的齐嵩宇刚转为点焊工不久,而漏焊也是困扰业界的共性问题。

经过3000余次试验,齐嵩宇开发出“电阻点焊工艺质量自动监控技术”,通过对焊接全过程进行自动监控、自动语音报警等,成功攻克了漏焊难题。

“8年时间,一轮轮技术改进,跟着我研发的人中途全都放弃了。”齐嵩宇持续对这项技术进行升级,最终凭借该项成果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段孤勇之旅,让齐嵩宇总结出了自己的座右铭:“坚持是成功的关键”。此后,他每一个创新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这份“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

临危受命研发全铝合金副车架时,齐嵩宇面临重重困难:国外实施技术封锁,国内相关研究几乎为零;铝合金成形性较差,易破裂、起皱,给冲压、焊接等工艺带来极大挑战……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齐嵩宇每个周末都跑去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请教。周五晚上,他从长春坐4个小时的绿皮车赶往哈尔滨,到了就自掏腰包住在学校附近30元一晚的小旅店里。

“挨个教研室敲门,哪位老师在,就恳请他给我‘开小灶’……”齐嵩宇回忆说,带着还冒着热乎气儿的新知识,他回到车间试验室,经常一干就是大半夜。

经过1年9个月孜孜不倦的努力,国内首个全铝合金副车架在齐嵩宇手中诞生。如今,一汽自主品牌全系列车型都安装着这种车架。

“较之钢质副车架,全铝合金副车架减重40%,整车减重16公斤。”齐嵩宇告诉记者,按照国际轻量化联盟的测算,轿车每减重100公斤,油耗会降低6%~8%,废气排放会减少50%~60%。

向“新”而行的底气

走进齐嵩宇的办公室,记者一眼就瞥见电脑桌上摆着的空泡面桶,还有墙角放着的一大箱方便面。

这让记者不禁想起了他的绰号——“面条齐”。为挤出更多时间学习技术,齐嵩宇吃饭总是用最简单的面条“对付”。也正因为如此,技校出身的“面条齐”,通过自学考试,一路拿下了大专、本科文凭,攻读的专业也从电工电子,延展到了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和企业现场管理。

看到齐嵩宇的创新成果跨越多个专业,不少人好奇他到底干的是什么工种。

“汽车制造的四大工艺——冲压、焊接、涂装、总装,我都干过,也都研究过。”齐嵩宇说,复合工种的技术背景也是他向“新”而行的底气。

入厂30年,取得创新成果28项,获得发明专利33项,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际发明展金奖等国内外重磅科技创新奖……齐嵩宇是厂里青工争相拜师的对象。

徒弟杨振波指了指齐嵩宇耳后挂的骨传导式耳机,对记者说:“3年前,看到师傅戴这种不用入耳的耳机,我们打趣他‘前卫’,他顺势教导我们要多关注身边的新产品、新技术,揣摩研究原理,说不定就能从中找到创新灵感。”

培养技能人才时,齐嵩宇也不忘向“新”而行。

他的最新研发成果“数字技能软件平台”,就是运用混合现实技术帮助青工迅速提升技能的“学习利器”。该平台利用数字采集技术记录技能大师的操作手法,并将其存储在云端,青工只要戴上作为数字孪生系统的MR眼镜,就能跟着虚拟空间中“数字手”的运行轨迹,反复学习大师们的独门绝技。

“新质生产力呼唤具备更高素质和技能的劳动者,我愿竭尽所能助力更多青工成长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工匠。”齐嵩宇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0 09: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近日,中石化劳模、福建联合石化钳工团队高级技师张平,为钳工团队35岁以下青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1990年刚到福建炼油厂,当我每天看到巍峨的炼塔、运转的机泵时,我向往自己能成为
2022-12-28 23:17:00
【新时代泰安榜样】弧光焊花铸匠心 特种车“脊梁”的文武“焊”将——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杨金朋
...齐鲁工匠创新工作室、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杨金朋劳模创新工作室”“泰山工匠创新工作室”带头人。额间沟壑千千道,尽是孜孜求艺痕,对杨金朋来说,是最生动的形容。杨金朋参加中国共
2023-08-23 10:54:00
全国共20名!山东港口日照港倪福岭获评第二届最美港航人
...,2006年来港工作,现为山东港口日照港外理公司班长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他带领班组在外轮理货岗位上,扎实工作、默默奉献,为港口把好进口货物第一关、出口货物最后一关。他曾连
2023-08-03 17:48:00
礼赞五一劳动节丨山东港口日照港倪福岭:披荆斩棘的行家“理”手
...共党员,现为山东港口日照港外理公司班长和“小理+”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前期曾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技术能手”“日照市‘五一’劳动奖章”“日照港劳动模范”等荣誉30余项。2024
2024-05-02 13:27:00
江西中烟井冈山卷烟厂:助推青年技能人才成长
...”活动开展,提升青年员工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强化其劳模引领、重点攻坚、人才培养的功能作用,深入推进精益项目攻关和创新改善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劳
2023-12-04 21:39:00
...司安平供电所,从事配电运维工作。2021年,湖南省推行劳模工匠师徒“结对子”活动,豆武松与豆思泉签订了师带徒协议,两人正式结为师徒。“得知师傅是四级工匠,我既兴奋又紧张。”时
2024-05-10 02:35:00
由“工”到“匠”,职工成长之路越走越宽
...次,奖项主要包括职工创新金奖、职工突破性创新成果、劳模工匠引领性创新成果、职工“五小”活动创新成果4类,奖金共93万元。为技能人才搭建成长的阶梯,引领更多人学技能、悟技能、精
2024-04-24 06:57:00
...的给养。参与人数超过2000万左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全国广大青年职工中掀起了一股肯钻研、学技术的“蓝领热潮”,更多的企业通过团组织,广泛开展青年高技能
2023-11-23 07:33:00
“‘快’字当头,向‘新’而行” 厦门市总工会互动式党课走进劳模工作室
...门市总工会机关第三支部联合全媒体中心支部走进蔡月英劳模工作室,共同开展了一场以“‘快’字当头,向‘新’而行”主题的党课。活动现场。厦门市总工会供图据悉,此次党课是一场厦门市总
2024-03-28 10:50:00
更多关于汽车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