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忽必烈为什么被称为“东道诸侯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1 17:15:00 来源:戏说三国

1287年,忽必烈乘坐大象督战,与10万蒙古骑兵在草原对决。蒙古骑兵用弓弩齐射象舆,箭如雨下,忽必烈改乘战马,继续督师。撒儿都鲁之战,元军以步兵列阵迎战,火器兵充当“杀手锏”,蒙古骑兵落荒而逃。

忽必烈为什么被称为“东道诸侯王”?

1251年,蒙古大汗无视成吉思汗“遗诏”,在拔都的支持下,从窝阔台家族手中夺取大汗位置,在蒙古黄金家族中撕开一道裂痕。1259年,蒙哥阵亡沙场,弟弟忽必烈、阿里不哥之间相互攻伐,争夺大汗之位,蒙古汗国名存实亡。

许多蒙古宗王看来,奉行“汉化”的忽必烈已经失去了蒙古的血脉,不承认他是大汗。忽必烈雄才大略,知道蒙古汗国已经保不住,干脆改国号为“大元”,专心经营中原地区。

忽必烈更改国号后,元朝开始面临北方蒙古骑兵的威胁,双方持续交战。为了守住中原农耕区,忽必烈屡次御驾亲征,与北方的各大诸侯厮杀。为行文便,北方草原士兵称作蒙古骑兵,忽必烈所部称为元军。

忽必烈为什么被称为“东道诸侯王”?

漠北、西域、辽东,三个地方的诸侯让忽必烈非常头疼。如果他们联手起来,元朝不但失去对西域、漠北的控制,还很可能沦为北宋、金国,被草原上的游牧骑兵灭亡。海都、笃哇、昔里吉、乃颜,忽必烈的四大劲敌,他们都是雄主,实力相当强悍。

海都、笃哇在西域,与元军长期在阿尔泰山一带交战,互有胜负。钦察汗国协助海都、笃哇,联手对付拖雷系的伊尔汗国,元朝与西域的联系被截断。相对海都而言,乃颜对元朝的威胁更大,他不但兵马众多,且就在辽东,距离京师很近。

乃颜,成吉思汗弟弟铁木格斡赤斤的后裔,麾下有兵马十几万,是东道诸侯王之首。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蒙古大汗时,乃颜的祖父塔察儿率先在开平的忽里勒台大会上发言,拥戴忽必烈,东道诸侯也纷纷表态,看塔察儿的脸色办事。

忽必烈为什么被称为“东道诸侯王”?

塔察儿是功臣,忽必烈重重有赏,因而实力不断增强。乃颜继位后,领地扩展到辽东大部分地区,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松嫩平原、高丽,都成了乃颜的势力范围。此外,乃颜还对木华黎的后裔发号施令,暗中跟忽必烈较劲。

忽必烈称帝后,推行“汉化”,削弱蒙古诸侯王的权力势在必行。忽必烈对历史很熟悉,要想管理好偌大的王朝,实行分封是不行的,朝廷直接管理地方,才是上上之策。东道诸王、漠北诸王,封地广袤,手握重兵,对元朝威胁很大。

为了削弱乃颜等诸侯王,忽必烈在辽东推行“行省制”,建立京东行省,由朝廷派官员直接管理,这就动了乃颜的奶酪。为了维护“分封制”,乃颜联手合撒儿后裔、合赤温后裔,以及漠北诸侯、海都、笃哇,起兵挑战忽必烈。

忽必烈为什么被称为“东道诸侯王”?

乃颜在辽东起兵,海都、笃哇在西域连连获胜,如果他们顺利会师,元朝注定要失去漠北,甚至连中原都守不住。为了阻止双方联合,忽必烈让皇子那木罕率兵征讨漠北诸侯王,先稳住漠北局势,然后再集中兵力对付乃颜。

1287年,已经74岁的忽必烈再次御驾亲征,兵分三路征讨辽东。考虑到蒙古骑兵之间比较熟悉,忽必烈此次出征以“汉军”为主力,主帅是李庭。镇守漠北的博尔术后裔玉昔帖木儿,率麾下3000骑兵前来助战;号称精锐的探马赤军5000余人,则充当前锋。

“汉军”兵力2万余人,以步兵为主,有部分则装备火器,战斗力很强悍。蒙古骑兵数量很多,有十余万,阵容豪华。《元史》记载:“乃颜部将塔不台、金家奴来抵抗,号称有十万兵卒。”

忽必烈为什么被称为“东道诸侯王”?

奈曼旗,位于蒙古草原,是双方决战的地点。塔不台、黄海、金家奴率10万兵马迎战元军,他们以战车环绕大营,严阵以待,做出决战的架势。元军各部尚未抵达,忽必烈麾下兵马不足3万,力量对比悬殊,蒙古骑兵士气高昂,战马在嘶吼着。

双方骑兵首先交战,用箭雨在试探对方,却没有离开阵地。为了激励士气,忽必烈乘坐大象督战,试图以大汗的气场压倒对手,让他们归顺朝廷。史载:“意其望见车驾,必就降”。不得不说,忽必烈确实给力,74岁高龄,还如此威武。

忽必烈亲临一线督师,蒙古骑兵并没投降的意思,反而集中兵力,用弓弩齐射大象,并冲杀而来。大象高大威猛,但弓弩的杀伤力很强,是克制大象的利器,宋朝名将潘美就是这么击败南汉的大象兵团的。

忽必烈为什么被称为“东道诸侯王”?

激战中,大象被弓弩射伤,忽必烈只好改乘战马督师。大将李庭率“汉军”骑兵冲入杀,挡住蒙古骑兵攻势,身受几处刀伤,却为忽必烈重新部署兵力赢得了时间。“汉军”步兵手持盾牌、长矛、弓箭列阵,骑兵守卫两翼,以方阵队形迎战,箭如雨下。

一番厮杀后,塔不台、黄海、金家奴眼看破不了步兵方阵,便下令收队回营,改日再战。大将李庭则提出夜袭计划,变被动为主动,得到忽必烈的认可,这是胜败的关键。史载:“庭带领壮士十人,持火炮夜入敌阵,炮发,敌自相厮杀,败溃逃散。”

10位壮士充当“敢死队”,手持火器悄悄靠近对方营垒,然后发起突袭,炮声隆隆。蒙古骑兵不知虚实,阵脚大乱,忽必烈、伯颜乘机率兵投入战斗,塔不台等连夜溃逃,元军取得会战的胜利。

忽必烈为什么被称为“东道诸侯王”?

奈曼旗之战获胜,李庭信心满满,建议忽必烈追击蒙古骑兵,说自己带2万“汉军”就足够了,很快就能将乃颜擒拿,献给皇上。大将李庭骁勇善战,麾下“汉军”也很能打,但“汉军”以步兵为主,缺乏机动,而元军骑兵尚未抵达,忽必烈并不同意追击。

玉昔帖木儿抵达后,忽必烈才继续进兵,步兵、骑兵、火器兵一起上。不到一个月,乃颜战败被俘虏,忽必烈将他放入麻袋中,反复摇曳而死,保留了宗王的颜面。

参考书目:《元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2 0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塔察儿为什么能成为东道诸王之首?
...贵由争夺蒙古大汗,双方进行激烈交锋。乃马真大量赏赐诸侯王,争取他们的支持,选举贵由为大汗。贵由继位后,下令处死铁木哥斡赤斤,然后率20万大军西征,讨伐拔都。得到消息后,拔都也
2023-08-21 17:22:00
...活。忽必烈则想要安定,并强化皇帝的权力,削弱册封的诸侯王。如此,元朝与许多蒙古宗王经常开战,打得不亦乐乎啊。考虑行文方便,忽必烈的部队称“元军”,其余称蒙古骑兵。1264年,
2024-07-13 21:22:00
蒙古和南宋,从盟友到敌人
...,关键是蒙古贵族内斗,窝阔台不想为他人做嫁衣,其他诸侯王也未必愿意打。蒙古不担心打不赢南宋,而是害怕利益分配不均匀。1206年,成吉思汗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建立蒙古帝国,这是一
2024-02-21 05:26:00
忽必烈为什么要御驾亲征蒙古骑兵?
...力很大。乃颜,成吉思汗幼弟铁木格斡赤斤的后裔,是“东道诸王”之首。1217年,成吉思汗准备西征,让铁木格斡赤斤管理漠北事务,看守祖宗的家业,这是“幼子守灶”的一种规定。后来,
2023-08-21 17:36:00
王保保为什么被元顺帝看不起?
...号为“大元”,并最终统一中原,击败漠北、西域、辽东诸侯王,主要依靠力量是世侯“汉军”,而不是蒙古骑兵。忽必烈继承汗位,本身就违背“草原习俗”,支持他的蒙古骑兵并不多,也就阿术
2023-08-20 16:16:00
海都大汗 为了重振窝阔台汗国,与忽必烈厮杀数十年
...恼火,便派遣八剌回到察合台汗国,争夺汗位,挑起西域诸侯王的冲突。八剌抵达察合台汗国后,西域诸侯王果然再次混战。但是,海都、八剌都是明白人,若是这么内耗下去,岂不是便宜了拖雷家
2023-01-09 21:57:00
铁木哥斡赤斤的失败
...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称“成吉思汗”,并册封众多诸侯王。铁木哥斡赤斤,也速该的幼子,成吉思汗的幼弟。也速该的嫡出儿子,铁木哥斡赤斤年纪最小,按道理说应该镇守祖宗的基业,管理
2023-08-21 17:21:00
清朝历史上的20大名将
...弟,手握镶白旗,是兵力最多的旗主。乾隆评价:“开国诸侯王,多铎战绩最显赫”,讨伐李自成、南明,多铎战无不胜。但是,多铎杀戮过多,回京不久染上天花,不治身亡。13、努尔哈赤,骁
2023-08-19 18:17:00
蒙古汗国的战斗力有多强?
...汗国别儿哥大汗、窝阔台汗国的海都大汗、以及察合台的诸侯王召开会议,瓜分河中农耕区,一起对付支持忽必烈的旭烈兀伊尔汗国。1262年,别儿哥率10万蒙古骑兵南下,与旭烈兀厮杀,争
2023-08-21 17: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