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泰安日报
生前规划“身后事”不必忌讳
去年全市共办理遗嘱公证163件
本报4月6日讯(记者 张汶宁)清明时节,扫墓、祭祀缅怀逝者等总会触发人们对生死的哲思。今年清明节,泰安市岱宗公证处公证员张培钰明显感到进行遗嘱咨询或公证服务的市民多了。
“忙是忙点,但这是好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张培钰说。在他看来,过去人们忌讳生前谈论“身后事”,但现在更多人害怕带着遗憾离开,或因财产继承问题造成家庭矛盾。
经历过朋友突然离世留给下一代的慌乱与琐碎,身患重病年近六旬的王静(化名)早在一年前就立好了遗嘱——希望去世后,家属能完成自己的心愿,捐献遗体用于公益事业。“为另一个生命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便是对生活的续航,这也是我立遗嘱的初衷。”她说。
“生前”是繁杂未知的,“死后”能否按计划来?张培钰表示,遗嘱是一份重要的法律文件,它不仅可以确保遗产按照个人的意愿进行分配,还能在遗产继承过程中提供法律上的依据和指导,通过遗嘱明确遗产分配,可以降低因财产引起家庭纠纷的可能性。此外,遗嘱还可以用来传递对家人的嘱托,传达逝者的最后心意。
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施行,更增强了社会对立遗嘱的认可度。张培钰关注到,从立遗嘱人群来看,既有耄耋老者也有青壮年,但更多的还是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从近年来的数据看,中青年人立遗嘱的情况也在逐年增长,遗嘱内容也从传统的房、车、存款等实体财产,延伸到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
据市司法局公证科统计,2023年,全市共办理遗嘱公证163件。“越来越多的人觉得立遗嘱不再是件悲凉的事,把终点要做的事提前考虑,会更理性周全。”张培钰介绍,“比如电话号码、车牌号等,不管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原则上只要物品有价值又不违反公序良俗,都可以继承。”
“遗嘱”如何订立才能具有效力?张培钰介绍,设立遗嘱可以按照设立人的意愿进行财产分配,避免死亡后法定继承人之间的纠纷。设立遗嘱时,应当注重遗嘱形式,法律规定有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及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等,不同方式有不同的格式要求,比如立遗嘱人亲笔签名、注明日期等都是一些必要格式。其中,经公证证明的遗嘱即为公证遗嘱,其具有办理过程规范、办证程序严谨、公证公信力等特点,张培钰建议市民在立遗嘱时优先考虑订立公证遗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7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