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丛颖
如何看待公、私二字,是衡量党性强弱的一把重要尺子。公权姓公,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时刻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对权力始终心存敬畏,才能秉公用权、严以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只有牢记权力不是个人可以任意使用的“私器”,才能自觉遏制贪念,切实将权力作为为党尽忠、为民办事的“公器”,做人民的公仆。
“0.1%的私心就可以捅破天……”日前,在全市“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上播放的警示教育片《苦果》中,某违纪违法干部在剖析自己腐化堕落的心路历程时,一语道破其思想滑坡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让公权掺了杂质、公心乱了方寸、公德蒙了尘埃,最终陷入违纪违法的深渊。全市党员干部当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公私一念间,荣辱两世界。如何看待公、私二字,是衡量党性强弱的一把重要尺子。公私之间本应如同楚河汉界、泾渭分明,但现实生活中总有党员干部在对待公与私的问题上“模棱两可”,爱打“擦边球”。公与私的天平总是此消彼长:“公”字小了,党性就少了,私心就多了;“私”字大了,杂念就多了,公心就淡了。广大党员干部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往小处说会令人鄙视,往大了说将祸患无穷。
守住权力关,不让公权掺杂质。公私一杆秤,可称清与浊;公私一面镜,可鉴廉与贪。党员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职责和工作,是用来为老百姓服务的,不论职务多么高、权力多么大、掌握资源多么广、可支配资金多么雄厚,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为人民服务。公权姓公,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时刻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对权力始终心存敬畏,才能秉公用权、严以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只有牢记权力不是个人可以任意使用的“私器”,才能自觉遏制贪念,切实将权力作为为党尽忠、为民办事的“公器”,做人民的公仆。
守住亲情关,不让公心乱方寸。关爱家人,应爱之有道,倘若私心作祟,把权力当成为家人谋取私利的工具,时间久了,公心自会乱方寸。用权力弥补“亏欠”,“护犊子”“开后门”或者对家人亲属打着自己旗号谋取不正当利益听之任之,看似“有情”却是无情;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一套,看似“顾家”实则害家,最终只会“一损俱损”。亲情面前,党员干部必须要答好公与私的“选择题”,严词拒绝妄图沾公权光、占公家便宜的各种无理要求、非分之想,做到耳根子不能软、原则问题不能让。要对亲属子女看得紧一点、管得勤一点,让廉洁成为家庭成员的共同追求,才能教育亲属子女走好正道。莫因“重感情”模糊了公私界限,更不能被“亲情”裹挟逾越底线。
守住交往关,不让公德蒙尘埃。围猎者围上来,因为官员手中有他们需要的公权,而某些官员甘于被围猎,则是为了私利。公与私的界限一旦模糊,私欲的“口子”就会越撕越大,也就为别有用心的围猎者打开了有机可乘的“后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共产党人情操所在,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内无妄思、外无妄动”的本分,彰显“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的清廉,不该吃的饭坚决不吃、不该拿的钱坚决不拿、不该收的礼坚决不收、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该用的权力坚决不用,彻底断绝“围猎”者拉拢腐蚀的机会。同时,要时刻牢记履职用权有纪律、人情交往有原则,做到慎独慎微,不断净化朋友圈,以律己修身的品格,不断增强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面对公和私,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靠的就是觉悟,最终检验的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公烛之下不展家书”的公私观,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让手中的权力始终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切勿重蹈覆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2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