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黔西南日报
马岭街道新市民社区:
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互嵌式社区
本报讯 (通讯员 韦江雄) 近年来,兴义市马岭街道新市民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动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工作深度融合,按“五抓五促五融入”工作法,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着力构建互嵌式社区,实现各族群众在新市民社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抓基层党建促各族群众思想融入。坚持新市民居住区建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的原则,新成立龙盛、思源社区党支部,配强干部,完善机制,强化功能。目前,新市民社区配备两委班子成员14人、楼长21人。兴义市委组织部选派优秀同志到龙盛、思源社区任第一书记,增强党员干部力量,引导搬迁党员开展各项组织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工作实践中,切实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各族群众向党组织靠拢,让各族群众结成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抓就业培训促各族群众生产融入。围绕有稳定可持续的就业岗位和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就业技能提升、稳定可持续的增加收入,坚持“量体裁衣”地为搬迁群众推荐岗位,形成“想干什么,会干什么,推荐什么”的新市民就业模式。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实现精准输出,与多家人力资源公司、企业开展合作,促进工企交流,帮助就业。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共计50场1302人次(刺绣、厨师、护工、家政、建筑技工等),社区住户均已实现1户1人就业、为困难群众配设公益性岗位,在新市民社区共配设23个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问题。切实提高搬迁各族群众获得感,让搬迁各族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抓公共服务促各族群众生活融入。组建公共服务员队伍,统筹抓好就学、就医、医保、社保、民政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向新市民全覆盖,不断提升新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目前,龙盛社区、思源社区、龙井苑小区均建立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社区医疗机构,配齐医务人员及相应设备。按照就近就学原则,在龙盛社区设置兴义市百春幼儿园分校公立幼儿园1所,开设双语教学,主要接纳马岭街道易地搬迁户儿童,安置点附近设有小学2所、中学1所,实现搬迁新市民子女100%就学。同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平价购物中心,培训就业服务站等公共设施均配套完善。
抓文化建设促各族群众心理融入。组建10支志愿者服务队和文化服务员队,抓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各族群众提供各类志愿服务,切实让他们感恩党的关怀,快速融入城市生活。充分利用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八等民族节日开展各类活动,有效促进社区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在群众中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评选活动,大力培育和选树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进步典型,着力营造“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
抓社区治理促各族群众空间融入。加强社会治理员队伍建设,由综治(警务)中心、人民调解员、治安网格员、治安信息员等组成社会治理员队伍,形成工作联动、问题联治,抓好矛盾纠纷调解、社会治安防控、安全宣传教育、维护社区平安和谐等工作。组建志愿联防队2个、微型消防站3个、社区矛盾纠纷调处机制2个,保障群众安全稳定发展,教育引导新市民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实现了社区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融合发展。
栏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主题征文
值班总编 杨 涓 编辑 郭连军 校对 周祥霞 版式 高真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3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