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5对夫妻抱团养老,一年2个家庭破裂,大妈:再不走,家就没了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1-07 06:11:00 来源:感受你的温柔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年轻一代的责任越发繁重,而老年人也逐渐认识到单纯依赖子女养老并非可靠的选择。幸运的是,中国人一直奉行着提前做好准备的理念,为自己的养老积累资金成为一种传统。

5对夫妻抱团养老,一年2个家庭破裂,大妈:再不走,家就没了

研究表明,希望在一线城市安享晚年的老年人,即便不选择居住在高档公寓,也需要至少300万的资金。而在二三线城市,至少也要有100万的储备才能过上安心的生活。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拼,空巢老人的数量持续增加。为了缓解老年人身心的不平衡,社会上涌现了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共享养老”,几对夫妻不再依赖子女,而是选择共同居住在一套大房子里,共进晚餐、共度娱乐时光,形成一种相互扶持的居住模式。

新事物的涌现往往给人以新奇感,为美好未来憧憬。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共享养老也有其利与弊。

以张阿姨为例,今年已经65岁,与丈夫陈大爷携手走过40年的光景。两人居住在西南城市的一处老旧小区,子女已经都结婚生子并在沿海城市定居,老两口显得有些孤独。

在早年,他们还能一同欣赏风景、共舞共唱,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明显下降,如今只能在城市中漫步,外出长途旅行已经成为一种奢望。

5对夫妻抱团养老,一年2个家庭破裂,大妈:再不走,家就没了

然而,二人并不甘心就此低头,依然渴望过上充实有趣的晚年生活。有一天,张阿姨听人提到了“共享养老”的概念,顿时充满了兴趣,仅仅不到一周的时间,她就成功组建了一个养老小组。

抱团的初期新奇,却抵挡不住生活琐事的擦肩而过

王叔叔精心组织了一场聚会,邀请了同小区的两对夫妻和曾经共事的两对朋友。由于大家经济状况良好,于是五对夫妻齐心协力,在郊区租下了一座美丽的别墅,每对夫妻出资30万。

别墅的院子里,弥漫着宜人的清凉气息,伴随着淡淡的植物香味。金灿灿的阳光洒在青白色的头发上,步在洁白的小乳石上,仿佛老人们又回到了青春年华,充满了活力。

到了傍晚,香气弥漫在四周。天空如同一幅抽象的大画布,星星点点地点缀着,明亮的月亮在天河中挥洒着神圣的光辉。

五对老年夫妻度过了初到一起的新鲜时光,他们特别宽容和谦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子变得越发艰难。

5对夫妻抱团养老,一年2个家庭破裂,大妈:再不走,家就没了

比如,王叔叔发现自己的护肤品和纸巾总是不翼而飞,消耗得异常快;有一对同事夫妻对卫生不够重视,厨房弄得又脏又乱,打扫得也不够彻底;清晨,一对邻里夫妻总是闹脾气,把大家都搞得不知所措;还有一对夫妻,常常为了AA制的消费不公平而抱怨自己的食量较小……

王叔叔曾以为,熟人之间可以避免生活琐事的摩擦。然而,就算是相爱的夫妻也会有无尽的争吵,更何况是这群没有血缘关系、没有爱情基础的人呢?

许多人在外表上看起来友善、热情,这只是人类社交礼仪在群体中的表现。而一旦回到家,关上门,他们可能就会还原成真实的自己,变得随意、邋遢、毫不修饰。

和谐融洽的氛围渐渐消逝,各异的生活习惯将温馨的家庭分崩离析,如泡沫般破碎,而生活的疲惫也默默滋生。

从宜居的退休胜地到私营的商业平台,这座别墅原本是为了让大家在晚年过上宜居而惬意的生活而汇聚在一起的。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除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摩擦外,这个地方逐渐失去了最初的初衷。

5对夫妻抱团养老,一年2个家庭破裂,大妈:再不走,家就没了

张阿姨发现,除了追求养老的人,还有一些人别有用心。例如,陈阿姨在退休后开始从事保健品销售,并将目标客户瞄准了同屋檐下的其他人。张阿姨的丈夫陈大爷一直心软,被陈阿姨劝说购买了3万元的保健品,事后感觉自己像是被一群紧紧捆绑的镣铐束缚住了,感到非常委屈。

由于对陈阿姨的保健品销售感到厌恶,其他几对夫妻除了吃饭外,很多时候都故意回避接触。陈阿姨感到大家有意排挤她,心里很不满,嚷嚷着要退出。

与此同时,邻居吴大妈因为与老伴长期关系不和,被老伴责骂失去了女人味儿,导致吴大妈与之前的同事黄大爷越走越近。两人常常约好一起阅读、写字、唱歌跳舞,吴大妈在与丈夫吵完架后索性晚上和黄大爷挽着胳膊出去散步,两人说笑着,就像一对刚认识的小情侣。

吴大妈的老伴为此关起门大发脾气,吴大妈却认为无可厚非,解释说只是像朋友一样聊天散步而已,明摆着老伴心理狭隘。

昔日欢歌笑语的别墅小院,如今除了沉默,还时常传出争吵声。不同家庭之间不断迸发火花,有的夫妻内部也出现了矛盾。

吴大妈和黄大爷两家经常传出摔打、吵架的声音。尽管他们都是上了岁数的成年人,但这两个家庭最终走向了离婚的地步。吴大妈和黄大爷干脆实现了前夫前妻的愿望,领了结婚证住到了一起,这种任性的行为让其他人目瞪口呆。

张阿姨本来希望通过低成本换取更多自由,帮助大家过上安稳而友爱的晚年生活。但她不明白,为什么会陷入如此局面。

5对夫妻抱团养老,一年2个家庭破裂,大妈:再不走,家就没了

人们常说,随着年龄增长,人会变得更加理智清醒,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而且,老年人犯错的代价远高于年轻人,只有保持清醒才能保障自由。他们应该用一双如玛瑙般闪亮的眼睛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否则就可能陷入可怕的噩梦,失去幸福。

起初,最先提出分家的居然是邻里之间的两对夫妻。看到身边的同事们离婚后重新组建家庭,也许是害怕步入相同的泥潭吧。然而,他们的离开并非因为感情问题,而是因为生活拮据,更喜欢简朴的生活,不追求奢华的大鱼大肉,更愿意享受小粥咸菜的淡泊生活。

一年后,张阿姨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一次早餐时,她提出解散,各自回各自的家。原以为大家会感到不舍,结果大家心照不宣地回到各自的房间整理行李。

回到家后,张阿姨一屁股坐在床上,泪如泉涌,心头充满了委屈。老伴也黯然神伤,想安慰妻子,却无从开口,心里有些为买的三万保健品感到后悔。

实际上,团结的本质是几个志同道合的小家庭形成一个紧密的组织,加强联系,互帮互助。而非强行组成一个大家庭,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过于疏离的距离让人感到孤独,而太过亲近的距离则充满矛盾,让人心生不安。攀比、异性吸引、友情与利益的冲突都是无法避免的人性问题。抱团养老看似低成本、高自由,但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理解,维持不同家庭在一起的稳定,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

现实是残酷的,抱团养老也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存在。当你成为负担的时候,这个组合很难不抛弃你。看似幸福的表象下,隐藏着无尽的黑暗深渊。

5对夫妻抱团养老,一年2个家庭破裂,大妈:再不走,家就没了

这引发了很多人对抱团养老是否可靠的质疑声音。

对老年人而言,最关键的是拥有健康的体魄。身体好,老年人的自主性就强,生活也更幸福;身体不好,就注定要受苦。

无论是抱团养老还是养儿防老,都需要一定的经济独立性和人身独立性。人生之旅,最终还是得依赖自己。

希望每个子女都能尽心尽孝,像呵护水晶一样关心老人的心灵;愿全球的老人都能享有老有所依,安度晚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7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70岁大妈:和亲家母抱团养老,不到3个月就散伙,这日子没法过
《人性的弱点》70岁大妈:和亲家母抱团养老,不到3个月就散伙了,这日子没法过70岁的肖大妈也选择了抱团养老,可是她的抱团养老对象比较特殊,是她的亲家母。本来以为跟亲家母在一起抱团
2023-05-11 16:00:00
68岁大妈哭诉:每月5000退休金,却还要为养老问题担忧
《人性的弱点》68岁大妈哭诉:每月5000退休金,却还要为养老问题担忧有退休金也不意味着生活就一定很美好,有些老人每个月都有不少的退休金,但是却还要为养老问题担忧,68岁的王大妈
2023-05-11 15:25:00
70岁大妈:10年前花光养老钱给继子买婚房,如今却被赶出家门
《人性的弱点》70岁大妈:10年前花光养老钱给继子买婚房,如今却被赶出家门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却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周大妈在自己丈夫去世后就再婚了,这么多年她跟婆家人都相处得很不错,也
2023-05-11 15:25:00
儿子只能选择关心我,放下妻子,减轻自己的压力
...母,所以她们不愿意为公婆负担养老也是可以理解的。柳大妈今年70岁,长期头晕失眠导致身体较为虚弱,需要有人陪伴。然而,柳大妈的儿媳妇非常抵触让她来自己家养老,经常抱怨“我没有责
2023-10-01 12:59:00
退休金究竟该为谁所有,又该如何支配?
...人生故事。当我们步入老年,回首往事,或许会想起一位大妈曾经的哭诉:人老了后,不该把退休金给丈夫,也不必给子女。这似乎颠覆了传统观念,让我们不禁思考:退休金究竟该为谁所有,又该
2023-11-14 12:25:00
什么样的遗嘱才是专业有效的?
...独生子女残疾家庭的老人群体逐步增长。杭州拱墅区的陈大妈就是第一批在浙江遗嘱库签订嘱托护老服务的,她有个独生女在杭州残疾人托管中心。两年前,陈大妈洗澡时摔了一跤,动弹不得的她在
2023-08-09 10:32:00
放弃让儿子养老,丈母娘带积蓄入住闺女家,女婿:我不在乎那点钱
...选择入住女儿家。女婿表示:“我并不在乎那点钱!”赵大妈,今年已经63岁,对于养老问题一直是她关注的焦点。由于老伴早逝,她这些年一个人在家中生活和工作,日子变得冷清且辛苦。尽管
2024-02-03 17:28:00
“下个星期就回养老院,再也不来儿子家”76岁大妈哭诉,太扎心
...的弱点》“下个星期就回养老院,再也不来儿子家”76岁大妈哭诉,太扎心来听听刘阿姨的自述:我今年76岁,老伴去世后我过了两年独居的日子。我心脏不太好,胆子也比较小,一个人在家总
2023-05-11 18:07:00
八旬父亲瘫痪不久,就被儿子送进养老院,儿子:不是不孝而是无奈
...默默地吃着早餐。他的邻桌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叫王大妈。王大妈热情地打招呼:“张大爷,您是新来的吧?我叫王大妈,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张大爷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谢谢您,我
2024-06-16 11:30: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安徽“玉米阿姨”跳海救人后续:有了固定摊位,开直播遭遇“黑粉”攻击
大皖新闻讯 7月7日,在山东青岛,一名女生不慎坠海。危急关头,在附近摆摊卖玉米的57岁安徽女子刘玉荣奋不顾身,跳海施救
2025-08-12 22:24:00
· 韩国人以为沈佳润是财阀千金
韩国网友误以为沈佳润是财阀千金,因其父亲艺名小沈阳与辽宁省会沈阳市同名,推断其家族拥有“城市命名特权”,网友:小沈阳的成名作还是《不差钱》。
2025-08-12 19:54:00
法援案例丨一纸公证起风波,法援助力七旬老人“留住”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子慧七旬老人王秀兰(化名)半生为家庭操劳,从照料老伴到抚育孙辈,把日子过得满满当当。可谁曾想
2025-08-11 11:54:00
凤凰古城外国女游客跳水救人引关注 目击者还原救人瞬间
大皖新闻讯 近日,一段外国游客在湖南凤凰古城景区内跳水勇救落水儿童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一男孩不慎失足落入河中
2025-08-11 12:44:00
【尚德胶州】送子从戎显大义 担当在肩传家风
鲁网8月11日讯(记者 孙强 通讯员 胶宣)在新时代的潮流中,葛振红用平凡的人生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她像一根坚韧的线,将家庭责任与社会担当紧密串联
2025-08-11 16:46:00
法援案例丨仓促和解留隐患,法援助五保老人破七年困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子慧五保老人刘金山(化名)因一场交通事故陷入索赔困局,证据空白、时效存疑、协议束缚如三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2025-08-11 17:02:00
【视评】不判离是提醒,养孩子得父母一起扛
最近湖南岳阳法院判了个离婚案子,挺让人唏嘘的。一对夫妻要离婚,俩孩子,小的还是一级言语残疾。俩人都同意离,可说到养这个残疾孩子
2025-08-12 01:58:00
父亲患慢性白血病 池州16岁女孩忍痛捐髓救父
大皖新闻讯 45岁的父亲被确诊为慢性白血病,与女儿配型成功后,16岁的女儿忍着疼痛与害怕毅然为父亲捐献骨髓和干细胞。虽然配型成功带来希望与生机
2025-08-11 19:09:00
【多彩新论】法院不判离,就是要爹妈担起责任
近日,湖南省岳阳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离婚案件引发关注。龚某某与熊某婚后育有两子,小儿子小熊为言语一级残疾。双方均同意离婚
2025-08-11 19:42:00
豆瓣8.2,这本漫画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和认识自我的过程。《相反的人》就在陆冉认识自己的过程中诞生。着眼于当下,观察自己的状态,度过每一天
2025-08-11 04:29:00
基因技术让更多家庭看到希望 1.15米“袖珍妈妈”在杭诞下健康宝宝
近日,浙大妇院钱江院区手术室传来一声响亮啼哭,身高仅1.15米的小丽(化名)通过剖宫产顺利诞下男婴。经检测,宝宝未携带母亲的致病基因
2025-08-09 07:38:00
江苏女老师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下安徽男孩 20年后她又陪着“儿子”抗癌续写动人故事
大皖新闻讯 20年前,安徽六安12岁男孩刘腾博身患白血病,绝望之时,江苏南通女老师闾蓟敏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他的生命
2025-08-08 12:17:00
· 情侣吵架女子因用力过猛坠楼身亡
秘鲁一对情侣吵架后,女子冲出屋试图拥抱男友,因冲刺力道过大双双坠楼,一死一伤。
2025-08-08 20:23:00
【天眼快评】妇产科主任遭7个月网暴坠亡 守护生命者该谁来守护
周口市卫健委8月5日通报: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邵某某8月1日坠楼,抢救无效离世,其丈夫向媒体证实:邵医生因连续7个月遭网暴“极度无助”
2025-08-08 21: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