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中央文件首提两个“不允许”,什么信号?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2-24 12:08:00 来源:缘之心

宅基地,越来越重要了。

日前印发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两个不允许: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第一个“不允许”是一以贯之的政策,延续了数十年之久,每隔几年都会重点强调一次。

第二个“不允许”则是新提法,针对的是某些地方以所谓的“特殊资格权”、村民决议等,变相给回乡退休干部分配宅基地的现实。

这意味着,宅基地仍然不允许上市交易,城镇居民到农村盖别墅、大公馆的口子没有放开,而退休干部的买地建房、回乡养老之路也被堵死。

严控城市到农村建房子,释放了什么信号?

01

宅基地,越来越“值钱”了。

“值钱”是相对而言,不是说宅基地能生钱,而是城市户口含金量越来越低,宅基地兜底价值越来越凸显。

当前,户口门槛正在淡化,“零门槛落户”已成常态,城市户口早已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

当前,我国90%以上的城市都已取消落户限制,只有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个别超大特大城市成为例外。

换言之,城乡二元时代早已沦为过去式,城市户口早已不是乡村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附着于其上的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福利,正在均衡化。

与此同时,农村的宅基地则越来越稀缺,相对价值随之而提升。

前些年,国家层面出台规定,明确了三大原则:

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进城落户,不得以放弃宅基地为前提;

城镇户口子女,可继承老家的房子。

一户一宅,限制了宅基地的扩张空间,而近年来各地对宅基地的审批越来越严,其稀缺性就越来越凸显。

同时,政策解决了后顾之忧:进城落户或进城入学,不用再强制放弃宅基地,“老家一套房、城里一套房”已成为常态。

根据政策,农民进城落户可有偿放弃宅基地。这里的“有偿”是以所谓奖励来进行的,有地方只有5万元,有地方是8万元。

问题来了,为5万元放弃宅基地,到底值不值?

毕竟,即使子女已是城镇户口,仍可继承老家的房子。

早在2020年,自然资源部等7部委明确: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可以依法由城镇户籍的子女继承并办理不动产登记。

要注意的是,城镇户口子女,只能继承房子及其下的宅基地使用权,不能单独继承宅基地。

换言之,房子是前提,一旦成为危房或坍塌,宅基地大概率会被收回。

因此,及时修缮维护老家的房子,不要让它废弃了。

当然,不是所有地方的宅基地都有稀缺性。越靠近大城市,尤其是城中村,宅基地的红利就越高。

02

为何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建房子?

在决策话语中,宅基地被视为农民的基础居住保障,是兜底性的政策安排。

它的重要性,不在于能产生多大经济价值,而在于提供一条退路。

一旦未来城市就业机会减少,农村的宅基地和承包耕地,仍旧是许多人最后的依托。

就此而言,宅基地、责任田被视为农民的“养老金”,并非没有道理。

它弥补的是重工业化时代城乡“剪刀差”背后,农民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许多人担心的是,一旦放开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圈地运动”就无从避免,土地兼并和垄断现象将会再次滋生。

事实上,不是所有农村的宅基地都有高经济价值。

偏远乡村的宅基地闲置乃至荒废的不在少数,所谓“资本下乡的掠夺性开发”多少有点杞人忧天。

只有城中村或城郊的宅基地,才有上“牌桌”的资格。

早年的大拆迁,后来的城中村大规模改造,再到盛行了数十年之久的小产权热,都是如此。

相比于所谓的“圈地”,真正的影响在于,一旦宅基地放开交易,城市房价势必受到冲击。

城市房价之所以居高不下,就在于土地市场一级垄断,有关方面可通过限制土地供应,来维持稀缺性,从而抬高价格,获得更多卖地收入,并将房价维持在高位。

一旦宅基地可以自由交易,哪怕是仅放开“小产权房上市”的口子,城市商品房市场就将迎来源源不断的天量供给。

供求逆转之下,价格自然难以维持。这在房价高涨时代或有讨论空间,但在“止跌回稳”的关键时刻显然不可能。

要知道,在部分一二线城市,城市里商品房占比不到一半,绝大部分都是“城中村”的自建房,这些房子不允许对外上市交易。

因此,无论是为农民提供兜底保障,还是遏制“圈地”风险,抑或防范对房价的冲击,城镇居民到农村买宅基地的口子,短期都不会轻易放开。

03

土地政策,越来越严了。

与城市土地不同,农村土地分为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耕地。性质不同,政策约束不同,经济价值也全然不同。

这其中,耕地最为严格,“18亿亩耕地红线”之说广为人知。

这是基于粮食安全的视角而来,在未来的大国博弈中,“安全备份”的思维只会有增无减。

最新发布的国土空间规划,设定了各省份的耕地红线和永久农田面积,即使超大特大城市也不例外。

根据2035总规,沈阳、合肥耕地保有量超过700万亩,成都不低于454万亩,武汉、郑州也都超过300万亩,

即使城镇化率100%的深圳也有3.2万亩,而以农业为定位、县域众多的哈尔滨,则超过3000万亩。

与之对比,集体建设用地上市则是大势所趋,有望与城市土地享受“同地同权”的待遇。

早在一二十年前,集体建设用地就已允许用于工业用途,早年的乡镇企业,后来的乡镇工业园、村级工业园都是基于此而来。

近年来,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范围开始扩容,部分城市已在试点建设保障房、租赁房、商场等,但仍不允许用于开发房地产。

宅基地仍旧限制最严,连能否抵押贷款都尚在试点,遑论更大范围的转让交易。

前些年,我国推进了宅基地“三权分置”研究,但目前尚无定论。所谓“三权分置”,指的是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开处置。

如果认为宅基地和房子是农民的财产,自然应该赋予一定的财产处置权,即出租、流转、抵押的权利,但目前政策仍旧悬而未决。

毕竟,随着城镇化飞速推进,过去10年来我国已有数亿农民进城,大量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在城市落户,宅基地闲置不是孤例。

如何盘活闲置的宅基地,赋予农民更大的财产处置权,如何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显然不是短期就能解决的。

政策不会轻易变更,务必守好自己的一亩地,守好越来越稀缺的宅基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4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偏离合理的方向。刘俊杰说,此次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两个“不允许”,是考虑到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社会力量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情很高,而涉及对宅基地规范管理和有序利用在实际操作
2025-02-26 14:11:00
...华社记者高敬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日前公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部署了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提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业经营增效、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党的十八
2023-02-18 15:32:00
...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表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讲到两个驱动,一个是科技创新驱动,一个是制度创新驱动,也就是改革。吴宏耀具体表示,在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激发内在活力
2023-02-14 12:20:00
2月23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既是“任务书”,更是“动员令”。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当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久久为功”
2025-03-03 16:50:00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4日讯(记者 李方)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其中提出,管好用好农村资源资产
2025-02-24 12:28:00
中央一号文件释放了哪些新信号?这些人将直接受益!
央视新闻讯 昨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它与我国数以亿计农村人口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今年将有哪些农业补贴?农民如何拓宽增收渠道?重点涉及哪些群体?一组海报带你了解↓
2025-02-24 16:28:00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部分,25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聚焦一个主题、坚持两个确保、抓好三个提升、突出两个强化”。“聚焦一个主题”。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运用“千万
2024-04-30 06:22:00
中央文件再提“涨工资”,什么信号?
涨工资的信号,越来越明确了。日前,中办、国办联合印发文件提出,推动企业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这不是顶层文件首次提及“工资增长”。今年年初的国常会强调,“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进工资
2025-05-28 09:55:00
【“一号文件”新提法透露哪些信号⑥】“神奇动物”只是养着玩儿?当心有大风险!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海叔聊经济工作室变色龙、蜜袋鼯、守宫……近年来,随着国内宠物产业蓬勃发展,不同于猫狗等传统家养宠物,外形奇特、小众另类的“异宠”成为一些消费者的“新宠
2023-03-14 18:0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男留学生与女生同住一栋学生公寓?重庆理工大学回应
中国网9月16日讯 9月16日晚间,重庆理工大学就此前网传“男留学生与国内女生同住一栋学生公寓”发布情况说明。内容如下
2025-09-16 22:23:00
她是老师,是“妈妈”,是大山里的“点灯人” |记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黄俊琼与她的孩子们
9月10日,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丁美珍、马琼、水柏年等24名同志和保定学院毕业生赴疆任教群体代表光荣入选
2025-09-16 22:01:00
“手术非常及时,第一次遇到服务这么好的医院!”七旬老伯异地求医收获满满感动
“医生和护士的态度都非常好”“手术非常及时,主刀医生做得也很好”“第一次遇到服务这么好的医院”,近日,南平的许伯复查时
2025-09-16 22:15:00
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精准医学培训授课活动圆满落幕
河北新闻网讯(李思)金秋九月,正值首个全国科普月。9月7日,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精准医学培训授课活动顺利举行。来自美国、日本和国内肿瘤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2025-09-16 21:11:00
小叶医探 | 以“游戏化沟通”守护儿童安全,打造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是世界患者安全日,今年的主题为“安全护理每个新生儿和儿童”。日前,“小叶医探”从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2025-09-16 19:59:00
“车祸现场5人被困”后续:除乡镇干部外,还有多人冒险施救
大皖新闻讯 车祸现场5人被困,贵池乡镇干部冒险相救。大皖新闻昨日报道了近日发生在贵池区的一起感人救援故事。9月16日,被救驾驶员家属吴燕女士联系大皖新闻记者
2025-09-16 19:24:00
武当山供电所全力保障秋季汛期供电安全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汪伟 乔会琴)入秋以后,雨水渐多。为保证辖区线路正常运行,9月16日,国网丹江口市供电公司武当山供电所电力“守井人”对辖区10千伏金花树线路设备开展特巡
2025-09-16 18:28:00
直击!福州800多名热血青年出发
披戎装,踏征程!今天上午,2025年下半年福州市欢送新兵活动在福州火车站举行。福州800余名新战士带着家乡人民的期盼和祝福
2025-09-16 18:56:00
临近中秋,月饼成为焦点。据《工人日报》9月16日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部署遏制“天价”月饼工作。此举延续监管思路
2025-09-16 18:33:00
黄山邀你和张明敏在迎客松前共唱《我的中国心》
大皖新闻讯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1984年央视春晚,中国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演唱了《我的中国心》
2025-09-16 18:15:00
【青春向军营】哥哥二次入伍,和弟弟一起当新兵
9月14日,织金县迎老兵送新兵的广场上,锣鼓声声,人头攒动。“光荣门”两侧锦旗招展,在秋日阳光下格外鲜亮。新兵郑永健和郑永康的父母也站在人群里
2025-09-16 16:48:00
8万元买心理疏导打水漂?家长投诉教育机构:效果不符还遭退费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苗 刘志坤 孙明近日,多位家长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反映,在山东纽扣远程教育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纽扣教育”)购买数万元的心理疏导
2025-09-16 16:38:00
又是一年教师节。社交媒体上涌动着对恩师的深情告白,鲜花再次成为这个初秋最温暖的风景。在叙事与抒情之外,我们或许更需要一次沉静的凝视——凝视那三尺讲台上日复一日的平凡坚守
2025-09-16 16:00:00
民俗盛宴迎客来——平度市第三届桃源民俗文化艺术节盛大启幕
鲁网9月16日讯(记者 马超群 实习记者 王浩 通讯员 王雪莲 王璐)金风送爽织锦绣,艺海欢歌奏华章。9月13日,平度市第三届桃源民俗文化艺术节在风景如画的桃源养生谷正式拉开帷幕
2025-09-16 16:12:00
菏泽京环:闻“汛”而动,1000余名应急人员坚守一线,全力保障城区道路畅通
大众网记者 沈甲亮 菏泽报道9月16日,菏泽降雨,部分路段出现积水现象。面对突发雨情,菏泽京环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提前预判
2025-09-16 16: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