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中央文件首提两个“不允许”,什么信号?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2-24 12:08:00 来源:缘之心

宅基地,越来越重要了。

日前印发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两个不允许: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第一个“不允许”是一以贯之的政策,延续了数十年之久,每隔几年都会重点强调一次。

第二个“不允许”则是新提法,针对的是某些地方以所谓的“特殊资格权”、村民决议等,变相给回乡退休干部分配宅基地的现实。

这意味着,宅基地仍然不允许上市交易,城镇居民到农村盖别墅、大公馆的口子没有放开,而退休干部的买地建房、回乡养老之路也被堵死。

严控城市到农村建房子,释放了什么信号?

01

宅基地,越来越“值钱”了。

“值钱”是相对而言,不是说宅基地能生钱,而是城市户口含金量越来越低,宅基地兜底价值越来越凸显。

当前,户口门槛正在淡化,“零门槛落户”已成常态,城市户口早已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

当前,我国90%以上的城市都已取消落户限制,只有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个别超大特大城市成为例外。

换言之,城乡二元时代早已沦为过去式,城市户口早已不是乡村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附着于其上的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福利,正在均衡化。

与此同时,农村的宅基地则越来越稀缺,相对价值随之而提升。

前些年,国家层面出台规定,明确了三大原则:

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进城落户,不得以放弃宅基地为前提;

城镇户口子女,可继承老家的房子。

一户一宅,限制了宅基地的扩张空间,而近年来各地对宅基地的审批越来越严,其稀缺性就越来越凸显。

同时,政策解决了后顾之忧:进城落户或进城入学,不用再强制放弃宅基地,“老家一套房、城里一套房”已成为常态。

根据政策,农民进城落户可有偿放弃宅基地。这里的“有偿”是以所谓奖励来进行的,有地方只有5万元,有地方是8万元。

问题来了,为5万元放弃宅基地,到底值不值?

毕竟,即使子女已是城镇户口,仍可继承老家的房子。

早在2020年,自然资源部等7部委明确: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可以依法由城镇户籍的子女继承并办理不动产登记。

要注意的是,城镇户口子女,只能继承房子及其下的宅基地使用权,不能单独继承宅基地。

换言之,房子是前提,一旦成为危房或坍塌,宅基地大概率会被收回。

因此,及时修缮维护老家的房子,不要让它废弃了。

当然,不是所有地方的宅基地都有稀缺性。越靠近大城市,尤其是城中村,宅基地的红利就越高。

02

为何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建房子?

在决策话语中,宅基地被视为农民的基础居住保障,是兜底性的政策安排。

它的重要性,不在于能产生多大经济价值,而在于提供一条退路。

一旦未来城市就业机会减少,农村的宅基地和承包耕地,仍旧是许多人最后的依托。

就此而言,宅基地、责任田被视为农民的“养老金”,并非没有道理。

它弥补的是重工业化时代城乡“剪刀差”背后,农民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许多人担心的是,一旦放开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圈地运动”就无从避免,土地兼并和垄断现象将会再次滋生。

事实上,不是所有农村的宅基地都有高经济价值。

偏远乡村的宅基地闲置乃至荒废的不在少数,所谓“资本下乡的掠夺性开发”多少有点杞人忧天。

只有城中村或城郊的宅基地,才有上“牌桌”的资格。

早年的大拆迁,后来的城中村大规模改造,再到盛行了数十年之久的小产权热,都是如此。

相比于所谓的“圈地”,真正的影响在于,一旦宅基地放开交易,城市房价势必受到冲击。

城市房价之所以居高不下,就在于土地市场一级垄断,有关方面可通过限制土地供应,来维持稀缺性,从而抬高价格,获得更多卖地收入,并将房价维持在高位。

一旦宅基地可以自由交易,哪怕是仅放开“小产权房上市”的口子,城市商品房市场就将迎来源源不断的天量供给。

供求逆转之下,价格自然难以维持。这在房价高涨时代或有讨论空间,但在“止跌回稳”的关键时刻显然不可能。

要知道,在部分一二线城市,城市里商品房占比不到一半,绝大部分都是“城中村”的自建房,这些房子不允许对外上市交易。

因此,无论是为农民提供兜底保障,还是遏制“圈地”风险,抑或防范对房价的冲击,城镇居民到农村买宅基地的口子,短期都不会轻易放开。

03

土地政策,越来越严了。

与城市土地不同,农村土地分为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耕地。性质不同,政策约束不同,经济价值也全然不同。

这其中,耕地最为严格,“18亿亩耕地红线”之说广为人知。

这是基于粮食安全的视角而来,在未来的大国博弈中,“安全备份”的思维只会有增无减。

最新发布的国土空间规划,设定了各省份的耕地红线和永久农田面积,即使超大特大城市也不例外。

根据2035总规,沈阳、合肥耕地保有量超过700万亩,成都不低于454万亩,武汉、郑州也都超过300万亩,

即使城镇化率100%的深圳也有3.2万亩,而以农业为定位、县域众多的哈尔滨,则超过3000万亩。

与之对比,集体建设用地上市则是大势所趋,有望与城市土地享受“同地同权”的待遇。

早在一二十年前,集体建设用地就已允许用于工业用途,早年的乡镇企业,后来的乡镇工业园、村级工业园都是基于此而来。

近年来,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范围开始扩容,部分城市已在试点建设保障房、租赁房、商场等,但仍不允许用于开发房地产。

宅基地仍旧限制最严,连能否抵押贷款都尚在试点,遑论更大范围的转让交易。

前些年,我国推进了宅基地“三权分置”研究,但目前尚无定论。所谓“三权分置”,指的是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开处置。

如果认为宅基地和房子是农民的财产,自然应该赋予一定的财产处置权,即出租、流转、抵押的权利,但目前政策仍旧悬而未决。

毕竟,随着城镇化飞速推进,过去10年来我国已有数亿农民进城,大量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在城市落户,宅基地闲置不是孤例。

如何盘活闲置的宅基地,赋予农民更大的财产处置权,如何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显然不是短期就能解决的。

政策不会轻易变更,务必守好自己的一亩地,守好越来越稀缺的宅基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4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偏离合理的方向。刘俊杰说,此次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两个“不允许”,是考虑到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社会力量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情很高,而涉及对宅基地规范管理和有序利用在实际操作
2025-02-26 14:11:00
...华社记者高敬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日前公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部署了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提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业经营增效、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党的十八
2023-02-18 15:32:00
...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表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讲到两个驱动,一个是科技创新驱动,一个是制度创新驱动,也就是改革。吴宏耀具体表示,在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激发内在活力
2023-02-14 12:20:00
2月23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既是“任务书”,更是“动员令”。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当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久久为功”
2025-03-03 16:50:00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4日讯(记者 李方)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其中提出,管好用好农村资源资产
2025-02-24 12:28:00
中央一号文件释放了哪些新信号?这些人将直接受益!
央视新闻讯 昨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它与我国数以亿计农村人口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今年将有哪些农业补贴?农民如何拓宽增收渠道?重点涉及哪些群体?一组海报带你了解↓
2025-02-24 16:28:00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部分,25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聚焦一个主题、坚持两个确保、抓好三个提升、突出两个强化”。“聚焦一个主题”。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运用“千万
2024-04-30 06:22:00
中央文件再提“涨工资”,什么信号?
涨工资的信号,越来越明确了。日前,中办、国办联合印发文件提出,推动企业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这不是顶层文件首次提及“工资增长”。今年年初的国常会强调,“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进工资
2025-05-28 09:55:00
【“一号文件”新提法透露哪些信号⑥】“神奇动物”只是养着玩儿?当心有大风险!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海叔聊经济工作室变色龙、蜜袋鼯、守宫……近年来,随着国内宠物产业蓬勃发展,不同于猫狗等传统家养宠物,外形奇特、小众另类的“异宠”成为一些消费者的“新宠
2023-03-14 18:0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火爆持续!“肆季南河”何以成为今夏长春最热文旅地标?
7月末的长春,一个名字突然在社交网络中刷屏——肆季南河。7月26日,长春肆季南河正式与游客见面。尽管天公不作美,仍旧吸引了10万人次游客
2025-08-04 00:50:00
暑期来穗务工人员子女体验非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近日,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变成欢乐的黎族文化乐园。展厅内,色彩斑斓的黎锦作品格外引人注目
2025-08-04 01:37:00
演员朱龙广去世,曾饰演《西游记》如来佛
8月3日,与朱龙广合作过《西游记》的演员六小龄童发文悼念,一代影、视、剧艺术大家朱龙广老师于2025年8月2日在北京因病逝世
2025-08-03 23:46:00
大众网记者 田超杰 孙瑛娜
2025-08-03 20:49: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雅菲8月3日,一条四川江油霸凌事件视频在社交平台传播。视频显示,多名年轻女子对一名年轻女子实施暴力行为
2025-08-03 22:58:00
著名作家叶辛到贵阳市“阳明税务大讲堂”开讲座
“听了今天的这堂讲座,深受感动和启发。请问叶辛老师,要写好一篇散文,需要注意些什么?”7月31日,在国家税务总局贵阳市税务局“阳明税务大讲堂”
2025-08-03 22:44:00
第九届全国高校学生考古论坛开幕式在长春举行
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中国考古学会考古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高校学生考古论坛,日前在长春开幕
2025-08-03 20:36:00
岚山中医夜市走进官山社区,夏夜健康服务“零距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艳 张颖 邹杰8月2日傍晚7点,“清凉夏日 健康有约”中医夜市第四场如约而至。在岚山区官山社区小广场上
2025-08-03 21:54:00
大众网记者 尹荣耀 济宁报道8月1日,济宁市新媒体协会年中交流活动在微山举办,40余名网络媒体、网络达人会员代表齐聚一堂
2025-08-03 20:35:00
武当山景区多方联动4小时寻回游客遗失挎包 用行动诠释“游客至上”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许海芳 通讯员 吴俊)8月3日中午,武当山景区上演了暖心一幕:游客在景区遗失重要挎包后,景区“小红帽”
2025-08-03 20:33:00
“长策”+“短策”看“经济第一大省”如何在结构优化中“破局”?
就在不久前,总投资135亿元的黄茅峡水库工程在广东清远动工,这不仅是广东在加强北江防洪体系建设上迈出的关键一步,水库还将同步建成Ⅳ级航道体系
2025-08-03 15:45:00
跨越3000公里的信任!新疆患者赴淄千里求医
新疆的戈壁滩上风沙大,可徐女士膝盖里的“沙子”更磨人。自五年前起,徐女士右膝半月板撕裂的疼像块顽固的戈壁石,贴膏药、扎针灸
2025-08-03 17:29:00
【多彩新论】亮证风波,把该亮的亮出来 ,没那么复杂
几番折腾,通报终于来了,虽然有些细节仍有模糊,难以全面还原事件推进的各种作用因素,比如“工作人员接电话辅警苏某某因自身业务不熟”等
2025-08-03 17:31:00
七只白鹅“组团远足” 繁昌民警三小时寻回
大皖新闻讯 8月3日上午,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新塘村村民陈先生急匆匆赶到平铺派出所报警,称其父亲精心饲养的七只大白鹅于前一日上午走失
2025-08-03 17:31:00
7月28日凌晨,河北承德兴隆县遭遇持续强降雨,局地特大暴雨量级达250至293毫米。毗邻六道河镇清水河的北京山谷项目突然遭遇山洪与上游洪水双重冲击
2025-08-03 1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