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沈括为什么会兵败永乐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8 14:4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第一,西夏对于宋朝的全力进攻。

西夏和宋朝之间的矛盾本就由来已久,双方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经常性地进行各种小型战争,但是总体上西夏和宋朝还处于一种相互对峙的状况,但是在永乐之战中,西夏却是因为受到宋朝所建立的永乐城而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西夏在对宋朝所进行的这场永乐之战中,是拼尽了全国的军队实力来对于宋朝进行战争的。

第二,北宋统治集团没有及时地采取应对措施。

在国家之间进行战争过程中,要想保证战争的胜利,在别国进行主动的进攻时,本国自然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抗别国的入侵,但是宋朝的统治集团却在西夏拼尽全国的兵力来进攻宋朝时,却没有及时的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来防御和抵抗西夏的侵略。

在西夏进攻的过程中,宋朝的统治者不但没有制定任何的关于与西夏对战的措施,也没有对于国家的军队进行相应的调动,甚至在西夏进攻宋朝时,宋朝的统治集团由于消息传播的闭塞,对于西夏的进攻毫不知情,这种情况下,宋军自然就先失去了作战的有利时机。

第三,宋朝军队的内部矛盾尖锐。

士兵的作战最重要的就是要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敌人的侵略,但是宋朝的军队在与西夏进行永乐之战的过程中,却存在内部矛盾尖锐的现象。当时宋朝的军队主要的领导人分别时沈括、种谔,以及后来的徐禧。

在作战过程中,三人针对于永乐城和银州两地的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徐禧和沈括为了确保自己的功劳,就让种谔自己留在延州,在后来永乐城建好之后,徐禧又害怕自己的功劳被沈括所占领,因此也就让沈括也回延州。

徐禧这种独占功劳的做法自然引起了沈括和种谔的不满,因此在西夏进攻永乐城的时候,徐禧与西夏军队进行作战,沈括和种谔并没有对于徐禧进行援助,孤立无援的徐禧自身军事实力自然无法与强大的西夏军队所对抗。

第四,宋朝统治集团制定的错误战略。

宋朝所设置的作战方式时按照宋朝的狭长边境而进行的分散设置,但是西夏对于宋朝的进攻却是专一方向的。最开始宋朝的范仲淹等大臣就建议统治者采取牵制的方式,设置一路主要的进攻西夏的军队,并且安排其它几部分的军队作为支援和牵制西夏军队的力量。

这种方式最开始在宋朝对抗西夏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后来根据脱脱在《宋史》中记载由于“五路不协,遂罢策应之法”,然而这种方式不实行的结果就是宋朝难以阻挡西夏的全力的专一性的进攻,永乐城在被围攻之后,其他各地的军队也没有进行支援和牵制,使得永乐城很快失守。

第五,徐禧作战过程中指挥失误。

徐禧作为永乐城的主要指挥和领导将领,在与西夏的作战过程中指挥失误是造成永乐之战中宋朝的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宋朝刚建立起永乐城之后,徐禧和沈括就接着率领军队返回原来的驻地,并没有派军队驻扎在永乐城当中,当时的永乐城的守城人数只有四千人左右,一直到后来西夏进攻永乐城,徐禧才又率领两万多人返回永乐城驻守。

但是徐禧对于西夏的军事力量过于忽视,没有认识到这次战争的严重性,即使众多的士兵向他报备西夏的进攻状况,徐禧也一直没有重视起西夏的进攻强度。并且徐禧本人也是比较的骄傲自满,刚愎自用,对于别人所提出的意见,徐禧都不采纳,最终由于徐禧对于西夏和当时的军事状况的错误认识,使得永乐城在西夏的进攻中失守,宋朝军队最终失败。

宋朝在与西夏的作战过程中,之所以最终面临失败的结果,还是与当时宋朝各方面的政治措施密切相关的,西夏统治者的背水一战自然也就战胜了宋朝的准备不足,永乐之战的胜负结果也就十分明显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8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北宋军队专业卖队友,友军比敌军还狠
...力被全歼。 其实在开始的时候宋神宗,立马吩咐种谔、沈括和李宪三路军路救援永乐城。但救援的各路援军都是出工不出力。李宪(宦官出身)觉得徐禧这个人太自大而且本来朝廷有我一个人在
2023-05-18 09:42:00
宋神宗的“灭夏计划”被他给搞砸了
...愎自用,使得此战大败。捎带脚,当时正处于官场巅峰的沈括也被带入了人生谷底。从此,对官场失望,自此13年处于退休、半退休状态,一门心思地著书立说。因为,读者未必都是宋史爱好者,
2023-01-31 21:08:00
沈括是北宋名臣由于打了一场大败仗 ,就被贬谪六年
在英国学者李约瑟看来,北宋名臣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因为他对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其实,沈括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还是北宋的名臣。然而,
2023-01-11 11:33:00
宋神宗攻打西夏失败,不仅是物质损失更丧失了信心
...。这次对夏战争的失败应该有两个人负责,也就是徐僖和沈括,根据军事计划。种谔和沈括计划在横山地区经营,种谔建议在银州筑城。然后依次在夏州、盐州、兰州依次筑城。沈括建议在夏州以西
2023-06-29 13:34:00
宋朝科学先驱沈括的著作,记载传承了古代的技术成果
沈括在中国古代正史中仅仅是个一笔带过的人物。《宋史·沈括传》只简单地记载了沈括的生平及为官经历。对他的科学成就仅以一句:“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
2023-07-13 14:32:00
沈括墓是怎么发现和确认的?
图自《沈氏家乘》沈括是宋代著名的科学家,1095年,沈括在镇江病逝后,家人根据其身前遗愿,将其葬回家乡杭州。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杭州市良渚街道安溪村已经发现了沈括墓。2009年,该
2024-07-31 17:07:00
聊聊北宋时期的杰出科学家沈括
沈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科学成就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生于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自幼聪颖好学,博学多才。在政治上,沈
2024-02-12 06:44:00
他在宋朝就发现了石油还记录下来,是位百科全书式科学家
...长文墨,同时还是位百科全书式科学家的人物,当属宋人沈括了。沈括其人一生传奇,于科学上的造诣更是非凡。天文历法精通,改进浑仪又改革历法;山川风貌了然于胸,在地形地图学上造诣深厚
2023-05-10 05:30:00
沈括的生平和成就,科学、政治与文化的交织
提起沈括,大家可能仅限于听说过,对于其他方面多少有些陌生。但是说到《梦溪笔谈》,中国最早的百科全书之一,大家应该就恍然大悟了吧。对,沈括就是《梦溪笔谈》的作者,一个对中国科学史做
2023-09-28 18: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