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桓温北伐志在必得)
公元369年,东晋大司马桓温率领大军五万,北伐前燕,来势汹汹,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架势。
当然,桓温每一次北伐,都是这种架势。
这是他漫长的权臣生涯中的第三次北伐,也即将成为最后一次。
桓温打仗很猛,他从安徽的当涂县出发,一直打到距离前燕都城不过十几里的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可以说是势如破竹,势不可挡,眼见就要打进前燕都城,北伐就此功成,然而在这时,桓温却遭到了前燕军队的殊死抵抗。
前燕士卒们的抵抗十分顽强还不算,桓温北伐军的后勤支援和粮食供给还出了了问题,相持不下时败绩连连,桓温没办法,只能是望城兴叹,就此撤军。
在这场战争中,前燕吴王慕容垂表现英勇,堪为首功,一下子这位吴王的地位就在朝野之中显赫了起来。
这男怕没钱女怕胖,人怕出名猪怕壮,慕容垂本来有大功,按说应该受到更好的礼遇和对待,然而当时前燕的臣僚和宗室们却对慕容垂十分猜忌,这家伙你本来就是吴王,现在你有了军功,还是特大军功,声势更显,权力更大,万一你心存不轨想要图谋作乱可怎么办?
这帮前燕的皇室宗亲们连夜开会,坐到一起一商量,竟然研究出了一个十分荒谬的决定,那就是要把慕容垂给杀掉。
因为杀掉慕容垂,慕容垂会作乱造反的这种隐患就不存在了。
这是什么?这纯粹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人家慕容垂为了国家安危在战场上刀口舔血,脑袋都别到裤腰带上了,他怎么可能会造反呢?
然而,权谋招招要人命,在前燕宗室们看来,慕容垂的地位摆在那里,他不建功则以,他只要建功,那就是自寻死路。
宗室们前脚计划要杀掉慕容垂,慕容垂后脚就知道了这个消息。
(慕容垂走投无路出奔前秦)
委屈,心酸,感叹,愤怒,难过,失望,一时间无数种情感涌上内心,这慕容垂的内心可以说是拔凉拔凉的。
商时比干挖心而死,西汉时周亚夫被朝廷怀疑谋反,周亚夫气不过,竟然绝食而亡,但慕容垂却绝对不会坐以待毙。
因为,大好年纪,光明前途,慕容垂没有理由就这么白白的葬送了性命。
所以,慕容垂打算逃跑。
前燕当时的都城,是在邺城,也就是在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
于是,慕容垂带上自己的儿子慕容令从邺城出奔,本来是想要返回前燕原来的都城龙城(辽宁朝阳)另起炉灶,结果中途计划有变,又被前燕的追兵围堵,父子无路可去,没办法,只能是一咬牙一跺脚,投奔了当时前燕的敌对势力前秦。
前秦当时的皇帝,是天王苻坚。
苻坚这个人算不上是旷世明君,但是在识人上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他听说堪称前燕战神的慕容垂来投奔自己,那是高兴坏了,没等慕容垂来找自己,苻坚就带领文武百官提前到郊外去迎接了。
苻坚一见到慕容垂,立刻就十分亲切的拉起慕容垂的手,表示你是天生大才,有你来帮助我,我统一天下的功业一定能成功,你在这这里好好干,以后封王拜相少不了你的。
可以说,苻坚对这个突然来投的慕容垂是相当喜爱,视如知己,更是从来不设防。
苻坚对慕容垂相当好,但前秦国里却有一个人,对慕容垂的敌意那是相当大。
这个人,就是丞相王猛。
(丞相王猛势同水火)
王猛这个人,历史地位相当之高,他后来被列为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后人对他评价极高,在南北朝时期,王猛也是当时一等一的谋略大家。
诸葛亮缺乏军事上的成就,而王安石则缺乏鼎力支持他的人,王猛在十六国时期却可以说是人生顺利,事业成功,妥妥是一号狠人。
王猛这么一打量慕容垂,发现慕容垂这人不简单,小伙子浓眉大眼,精神倍儿棒,一看就不是一般人。
这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王猛敏锐的感觉到,慕容垂来前秦不过是迫不得已,假以时日他有机会他一定会自己单干去建立更大的功业,到时候搞不好就会成为前秦的大敌。
所以,王猛有事没事就跑去拜见苻坚,说慕容垂这人你可不能留啊,你把他放在你身边,那就纯纯是养虎为患,搞不好慕容垂在背后就给你一刀,所以你必须赶紧把他杀掉。
苻坚这个人,那是公认的厚道,不仅仅是慕容垂,以往对于那些能主动投诚他的人,那都是很优待的,就更别说这个他极为欣赏的慕容垂了。
所以王猛每次来进谏,苻坚都表示猛子你这话就不对了,人家慕容垂撇家舍业的来投奔我,我也应当真心实意的对待人家,你让我把他给杀了,岂不是陷我于不义之地吗?
王猛一看,指着苻坚自己明白这个道理是没戏了,但大患不除,王猛日夜难安,所以他很快决定,要自己动手,解决掉慕容垂。
王猛是前秦丞相,很有水平,但问题是,慕容垂也不是等闲之辈,他现在是苻坚的座上宾,王猛再是丞相,也不可能拿着把刀直接把慕容垂给捅死。
所以想要除掉慕容垂,不能动武,只能智取。
公元370年,这个智取的机会来了。
这一年,苻坚以王猛为统帅,让他带领大军讨伐前燕。
在领兵之前,王猛向苻坚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要带上慕容垂的儿子慕容令,让他跟随自己出征。
理由很简单,慕容令毕竟是跟着他爸从前燕出来的,对前燕比较了解,带着他当个向导肯定是极好的。
出发之前呢,王猛还专门去了一趟慕容垂的府上,亲自拜见。
慕容垂呢,他平时和王猛没有什么往来,对这个人也没什么印象,但问题是自己的儿子马上就要跟着王猛出征了,这人在屋檐下,你不得不低头,自己儿子在人家手下打工,人家来拜访你,你必须得小心伺候着。
(推杯换盏计谋初现)
所以,慕容垂可以说是极尽地主之谊,摆下了一桌丰厚的酒宴,热情的招待了王猛。
俩人推杯换盏,酒过三巡,王猛突然没来由的对慕容垂说了这么一句话:
今当远别,何以赠我?使我睹物思人?
我明天就要上战场打仗了,你有没有什么东西能赠送给我,让我一看到就想起你?
王猛这么一说,慕容垂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因为这话说的实在是有点肉麻。
咱俩就是普通朋友,你还要我给你留个信物,你到战场上还要看到信物就想起我...那我是你的什么啊?我是你的优乐美?!
所以你看,王猛没来由的说出这么一句话,那就很不合理,很值得深思。
但是根据史书当时的记载,王猛当时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异常从容,那是脸不红来心不跳,表现正常,因此慕容垂并未起疑,而是真的打算赠送给王猛点什么东西。
如果王猛提前要,慕容垂还有时间准备,金银财宝,古玩字画什么都可以,但问题是,王猛就是当时要,慕容垂仓促之间没有准备,只好把自己常年随身佩戴的一柄金色匕首送给了王猛。
随身之物赠给王猛,也可以显示出自己对王猛的重视。
王猛拿到匕首,俩人又聊了会天,王猛就走了。
这件事儿,慕容垂根本就没往心里去,但王猛却很快找到了慕容垂身边一位叫做金熙的亲信。
这个金熙,在当时已经被慕容垂给拉拢腐化了,表面上忠诚于慕容垂,实际上则听命于王猛。
王猛从慕容垂的手里要来匕首,转手就把匕首交到了金熙的手上,第二天就领兵出发了。
前秦大军行军的速度不能算快,所以走了几天也没出前秦疆域,正在赶路的这个过程中呢,金熙可就快马加鞭追上了王猛大军,并且极为隐秘的会见了随军的慕容令。
(金刀献出险象环生)
金熙密会慕容令,带来了父亲慕容垂的口信:你我父子身在前秦,看似平顺,但实则丞相王猛对我们早有不满,一直想要陷害我们,所以这里不能久留,为父已经离开前秦,重回前燕,此刻已经在路上了,吾儿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这个所谓口信,当然是王猛授意金熙瞎编的,目的就是为了诓骗慕容令。
慕容令这个人当然智商也不是很低,因为父亲一向稳重,绝不会就这样贸然离开前秦,所以他一时之间不能相信,对金熙也十分怀疑,兹事体大,谁知道你老小子是不是在骗我?
这个时候,金熙掏出了王猛交给他的金刀,继续添油加醋的说:仓促之间来不及写信,只能口口相传,现有你父亲匕首为证,难道你还不肯相信吗?
这匕首是父亲的随身配饰,轻易不离开身边,慕容令一看到匕首,深信不疑,当时可就上当了,二话不说,收拾行李就逃跑了。
话分两头,咱们单说一方,慕容令一逃跑,王猛立刻就把慕容令叛逃前燕的消息传回了前秦境内。
慕容垂一听儿子叛逃了,心说坏了,咱们父子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你叛逃了不算,你把我也连累了啊,到时候苻坚怪罪下来,我不也是个死么?
祸从天降,慕容垂是心乱如麻,他认为自己不能在前秦坐以待毙,所以他也收拾铺盖卷儿,从前秦出逃了。
但是很显然,慕容垂的出逃早就在王猛的计划之中,所以慕容垂没跑出去几步,就被追击的前秦士兵给抓获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王猛的计谋算是彻底得逞了。
(前秦苻坚善对慕容)
但是让王猛没想到的是,慕容垂都叛逃被抓了,被五花大绑送到了苻坚的面前,苻坚却还是没有想要杀掉他的意思。
苻坚不仅亲自给慕容垂松绑,还好言好语的安慰慕容垂,表示你儿子叛逃是你儿子的事情,跟你没有关系,你这么逃了怪吓人的,以后别这样就就成了。
王猛是穷天人之际,绞尽脑汁,机关算尽也没想到,自己处心积虑的把慕容垂置于死地,没想到苻坚不仅没有杀掉他,反而对慕容垂更好了。
就这样,终王猛一生,他也没能驱逐或者说是杀掉慕容垂,这事儿成了王猛毕生的遗憾。
后来果不其然,苻坚起兵攻打东晋,发动淝水之战,结果被东晋谢安的北府兵打了个找不着北,而慕容垂则趁机自立,开国称帝,建立了后燕,成为了开国皇帝,走到了和前秦的对立面上。
当年王猛设计出这一幕堪称无懈可击,无法破解的金刀计,他想到了一切,也认为慕容垂必死无疑,但聪明一世,他却终究没能料到,自己侍奉一生的君王苻坚,竟然对慕容氏如此情深义重。
王朝治乱兴衰,英豪登场褪去,权谋也许能掌控天下大势,但却永远也制衡不了人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4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