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说吕端大事不糊涂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19:1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自开封尹,宋太宗的次子许王赵元僖猝死以后,宋太宗因十分悲哀,故多年未再议“嗣君”之事。

为何说吕端大事不糊涂

但宋太宗在高梁河一战中所受箭伤,累年复发,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于是皇位继承问题又一次浮出水面。

1、宋太宗传位的两个版本

994年(淳化五年)中,有一位“以方技进”的河南术士王得一,因深得天子信任而授官崇仪副使,数被天子召见谈话。王得一颇敢言外事,又“潜述人望”,即请立皇第三子赵元侃为太子。

约于此前后,以敢言任事闻名的知青州寇准被召入京。

宋太宗向来很器重寇准,史称宋太宗“足创甚”,一见寇准,便“自褰衣以示寇准”,并诘问道:“卿来何缓耶?”寇准答:“臣非召,不得至京师。”

于是宋太宗论及“嗣君”之事:“朕诸子中孰可以付神器者?”

寇准回答:“陛下为天下择君主,谋及妇人、宦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惟陛下择所以副天下之望者。”

宋太宗沉思良久,屏退左右后问道:“元侃可乎?”

寇准回答:“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于是九月中,宋太宗以襄王元侃为开封尹,改封寿王。

宋太宗随即又拜寇准为参知政事。上述宋太宗与寇准的对话,见载于宋“国史”,在宋人私家著述中,其内容又有所不同。

两宋之际的理学家罗从彦在《遵尧录》中记载道:

太宗久不豫,时寇准在魏,驿召还京,问以后事,寇准推辞曰:“知子莫若父,臣愚不敢与闻也。”

太宗曰:“以卿明智而不阿顺,故以问卿,卿不应辞避。”

寇准再拜上言曰:“臣观诸皇子,诚无不令,至如寿王,得人心深矣。”

大宗大悦,遂定策以寿王为太子。

为何说吕端大事不糊涂

罗从彦所记载的寇准答语,颇符合宋人笔下所记的寇准敢言任事的性格,而宋“国史”中所云当已经过史臣修润。宋太宗之所以决定让元侃出任有“储君”之位的开封尹,实是因为自己箭伤日甚、“久不豫”而必须为“后事”有所考虑的缘故。

2、大事不糊涂的吕端

为培养赵元侃的行政能力,并为巩固其地位,宋太宗又煞费苦心选用厚重老成官员为开封尹属僚,以左谏议大夫杨徽之、右谏议大夫毕士安为开封府判官,兵部郎中乔维岳、水部郎中杨砺、司封员外郎夏侯峤为开封府推官,并亲自召见杨徽之诸人,“谕以辅导之旨”。

995年(至道元年)四月,宋太宗罢免宰相吕蒙正,擢拜参知政事吕端为宰相。吕端此时已61岁,因信奉黄老清静无为思想,从政以清简为务,并无显著政绩,所以不少人反对吕端拜相,说他为人糊涂。

但宋太宗认为吕端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据说在任用吕端之前数日,宋太宗曾作《钓鱼诗》一首,其末两句云:“欲饵金钩深未达,磻溪须问钓鱼人。”

磻溪钓鱼人,乃指周文王亲自选拔并倚重的姜太公吕尚,此以吕氏先贤吕尚作比,显见宋太宗对吕端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吕端处理政务持重,识大体,甚合天子之意,故宋太宗虽已拜吕端为宰相,却仍“每恨擢任吕端之晚”,而特出手札谕告诸参知政事:“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奏闻。”

是年八月,宋太宗正式册立开封尹寿王元侃为皇太子,并改名赵恒,大赦天下。宋太宗又诏皇太子兼判开封府,并任用尚书左丞李至、礼部侍郎李沆为太子宾客,左清道率府副率王继英为左春坊谒者,以辅佐皇太子。

九月,宋太宗于朝元殿举行册立皇太子之礼。

为何说吕端大事不糊涂

史载“自唐末天祐年间以来,因中国多故,不遑建立储贰,而册立之礼废罢,将及百年,至此太宗始举此礼而行之,中外皆悦”。

3、“金匮之盟”后遗症

宋太宗以非常手段继承大位以后,经过六、七年谋划,先后逼死了皇侄德昭、德芳兄弟及皇弟廷美,扫清了“传子”障碍,但其传子进程却一波三折,直至此时举行已废百年的册封皇太子之典礼,确立了第三子赵恒的“储贰”地位,也意味着正式废除了杜太后、宋太祖订立的“三传”之“金匮之盟”。

不过,“金匮之盟”事件的后遗症并未因此完全消除。

据说寿王赵恒被立为皇太子之后,京师之人见到太子欢呼道:“真社稷之主也!”

宋太宗得知后甚不高兴,召来寇准责问道:“四海人心皆属太子,欲置我于何地?”

贪恋权位、疑忌戒备他人之心昭然若揭。

寇准果然甚有胆气,闻言即向天子祝贺道:“陛下选择所以可付神器者,故得社稷之主,乃万世之福也。”

宋太宗默然不语,却回转宫中告诉皇后、嫔妃等,那些后妃也都向宋太宗称贺,宋太宗这才释然,复出见寇准,并宴请寇准,一醉而罢。

然宋人笔记云,当时宋太宗诏立太子,祭告宗庙,及还禁中,“六宫皆登御楼以观之”;闻听百姓看见皇太子歌呼:“吾帝之子,年少可爱。”

李皇后“不悦”,归以告宋太宗,故宋太宗即召寇准“责之”。此李皇后号明德皇后,乃宋太祖时功臣李处耘之第二女。

为何说吕端大事不糊涂

史称李皇后“尝生皇子,不育”,而皇太子与其兄元佐皆为李贤妃所生。李皇后当较为钟爱赵元佐,故赵元佐的长子初生,便养育于宫中,李皇后亲自抚视。

4、宋真宗的继位风波

看来宋太宗对中宫不喜太子有所觉察,故私下曾要求宰相吕端与皇太子多加交往。宋太宗虽为确保皇位传承顺利,安排周密,但以李皇后为首的反对势力还是差一点成功阻止宋真宗继位。

在反对太子赵恒继位的诸人中,宋太祖、宋太宗的心腹宦官王继恩起着重要作用。

因在当年“斧声烛影”事件中帮助宋太宗抢得帝位,所以王继恩被宋太宗“以为忠,自是宠遇莫比”。而王继恩“喜结党,邀名誉,乘间或敢言事,荐外朝臣”,因此士大夫“轻薄好进”者往往投奔门下,大名人潘阆也经王继恩举荐,得到天子召对,赐进士第,授四门国子博士。

潘阆号逍遥子,善作诗,为人狂放自傲,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卖药于京城,交游甚广。

当开封尹、寿王赵恒还未拜太子时,潘阆向王继恩献计劝说太宗“立储贰,为他日计”,并说:

“寿王自认为自己应当被立为太子,故其被册立,不会感激我。故商议所立者,应以荐举诸王之不当立者为宜。”

王继恩深以为然,寻机向宋太宗提出建议,宋太宗颇为犹豫,最终因寇准等大臣支持,而立寿王赵恒为太子;潘阆也以“狂妄”之罪名被夺去官职。但王继恩诸人并未就此罢休。

997年(至道三年)正月,宋太宗因宰相吕端为政主清静无为,而当时“边境多事”,故欲任用干练之才,便授任温仲舒、王化基为参知政事,并打算进而拜温仲舒为宰相,以取代吕端。

二月,宋太宗因箭伤复发引起病情恶化,无法上殿,便开始在便殿中处理政务,罢免吕端一事也就作罢了。

宰相吕端进宫探望宋太宗病情,发现太子赵恒不在天子身旁,担忧宫中有变,就在笏板上写了“大渐”(病危)两字,派亲信送给太子赵恒,让他赶紧入宫侍从宋太宗身边。

但太子随即又被李皇后、王继恩等阻隔于宫外。

三月二十八日,宋太宗病危,不再处理公务。

次日,宋太宗驾崩于万岁殿,享年59岁。

宋太宗死后,王继恩即奉李皇后之命来到政事堂,召见吕端商议由谁继位之事。

为何说吕端大事不糊涂

吕端发觉其阴谋,便推说宋太宗曾经赐下墨书密诏放在书阁中,骗王继恩入内检看,随即锁上阁门,然后入宫见李皇后。

李皇后对吕端说道:“宫车宴驾,立嗣君以长,为顺也,今将奈何?”

其意是说应当由长子赵元佐来继位,如第三子赵恒继位即“不顺”。

吕端随即反驳:“先帝当初建立太子,正为今日之事,岂容更有异议!”

李皇后无言应答,于是确定太子赵恒即位。

太子赵恒在先皇灵柩前举行即位仪式,由参知政事温仲舒宣读“遗制”,然后百官向新天子行礼。

但吕端却站立在殿阶之下,不行拜礼,反而要求侍从将新天子面前垂下的帘子卷起,再升殿审视,确认即位者真是赵恒,然后退下殿来,率领群臣下拜,三呼“万岁”。

至此新天子才正式继位,是为宋真宗。北宋王朝自“斧声烛影”开始的皇位继承危机,至此告一段落。

5、宋真宗的权力平稳过渡

宋真宗虽说还算顺利地继承了帝位,但由于反对自己继位之事涉及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与知枢密院事赵镕、殿前都指挥使李继隆等朝中大臣多人,并牵连母后李皇后和皇兄赵元佐,如何妥善处置,颇费周章。

在宰相吕端等大臣支持下,宋真宗隐忍不发,按部就班,依据惯例赏赐百官爵禄,擢任“随龙”亲信官员,以稳定政局:

四月一日,尊李皇后为皇太后,大赦天下。

随后宰相吕端加右仆射:

太子宾客李至为工部尚书、李沆为户部侍郎,并为参知政事;中外群臣秩加一等。

四月底,兵部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胡旦在起草王继恩加恩制书时,“颇恣胸臆,多所溢美,语复讪上”,即言词中颇有嘲讽新天子之意,不堪忍受的宋真宗便凭责授胡旦为安远军节度行军司马,以示惩处。

为何说吕端大事不糊涂

五月中,自感权位已稳固的宋真宗向王继恩等人动刀了,责授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李昌龄为武忠节度行军司马,宣政使、桂州观察使王继恩为右监门卫将军,均州安置,安远节度行军司马胡旦流放浔州(今西桂平),其罪名是“王继恩潜怀凶慝,与李昌龄等交通请托,漏泄宫禁语言”等,显然不欲直言其实。

又司马光《谏水记闻》称宋太宗病危时,“李太后与宣政使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谋立潞王元佐”,待宋真宗继位,以李继勋“为使相,赴陈州本镇”。

《宋史·吕端传》也载此事,但削去“李太后”三字。

大将李继勋死于太平兴国初年,不可能参与王继恩密谋,此“李继勋”实为“李继隆”之误。

《宋史·李继隆传》云“真宗即位,李继隆改领镇安军节度、检校太傅,喻月召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解兵柄归本镇”。

镇安军即陈州,节度使加同平章事即称“使相”。李继隆为明德李皇后之兄,深得宋太宗信任,于端拱初年授待卫马军都指挥使、领保顺军节度使,至道二年统军与党项作战。

至道中自西北归京师,被宋太宗任为殿前都指挥使,统率京中禁军,从而卷入李皇后的密谋。但宋真宗由于李继隆乃“累朝旧臣,地居元舅”,故只是以“不敢烦于戎旅”之名罢其兵权,以节度使、同平章事归镇陈州。

6、“金匮之盟”的难题

六月,宋真宗追复皇叔涪王廷美为西京留守兼中书令、秦王,赠皇兄魏王德昭为太傅、岐王德芳为太保;又复封皇兄元佐为楚王。由此为赵廷美、赵元佐恢复了名誉,而间接否定了其父之作为。

宋真宗还欲去楚王府探望皇兄,但赵元佐以身患疾病坚决加以拒绝,并表态:“即使前来,亦不敢相见也。”

宋真宗只得作罢,而终身未得相会。可证赵元佐并非真疯,而经历这许多风波之后,相见争似不见;从而避免相见时的尴尬。

为何说吕端大事不糊涂

赵元佐此后安享富贵近30年,死于1027年(天圣五年),享年62岁。

在宋真宗即位中立下大功的宰相吕端,备受天子信任,宋真宗每次召“见大臣,都对吕端恭敬作揖,从不直呼其名。吕端因身材高大,又年迈行动不便,殿前石阶稍高,宋真宗特意令人改加木制的小台阶,便于吕端行走;并专门在便殿召请他商议军国大事。

吕端于1000年(咸平三年)病卒,享年66岁。

虽然宋太宗完成“传子”大业,宋真宗及之后的北宋皇帝皆为宋太宗的子孙,但宋太祖暴死,其两个儿子随后也不明不白去世,宋太祖的后嗣渐渐流落民间,从而引起世人的不平,故至迟在北宋中期社会上已有“宋太祖之后嗣将再有天下”的传言。

到南宋初,民间竟传说在北宋末年率领女真铁骑的金军元帅斡离不,其容貌非常像宋太祖,是宋太祖之转世,故攻陷北宋京城开封后,即掳掠钦、徽二帝北归,并将宋太宗的子孙几乎屠杀殆尽,以此复仇。

此传说当然甚为荒诞,却可以由此看出民意倾向。在如此大背景下,南宋“中兴之主”宋高宗赵构因未有子嗣,而被迫接受臣下的意见,为慰安宋太祖在天之灵,故选择宋太祖的后嗣、宋太祖七世孙赵昚为养子。赵昚此后继承皇位,是为宋孝宗。宋朝皇位由此又自宋太宗一系回到了宋太祖一系。此乃属宋初“金匮之盟”的余波再现。

7、契丹与西夏的危机

宋真宗即位后,于内政外事皆遇危机,经数月努力,瓦解了反对自己继位的政治势力,初步稳固了权位,于是下诏广开言路,令群臣对如何处置外事献计献策。

当时直接威胁宋朝的军事力量,北是契丹,西北为李继迁,但与契丹不同,叛服无常的李继迁虽然令宋朝君臣头痛不已,却并未给宋朝造成致命威胁。

因此,如何对待契丹,便成为宋廷上下的主要议题。而群臣所上疏论,当以知扬州王禹偁所论“五事”较深刻揭示了宋朝诸弊,颇具代表性:

其一是“谨边防,通盟好,使辇运之民有所休息”;其二是“减冗兵,并省冗吏”;其三是“严格选举制度,使入官者不至泛滥”;其四是“沙汰僧尼”;其五是“亲大臣,远小人”。

对如何“谨边防,通盟好”,王禹偁解释道:

方今北有契丹,西有李继迁,契丹虽不侵边,戍兵岂能削减?李继迁既未归命,馈饷固难寝停,关中之民,倒悬尤甚。臣愚以为陛下嗣位之初,宜敕封疆之吏致书辽臣,使达北廷,请寻旧好。下诏数李继迁之罪,复与其夏州。如此则彼必感恩内附,此亦不战而屈人之师也。如其不从,则备御、诛擒,皆有方略,且使天下百姓知陛下屈已而为人也。

为何说吕端大事不糊涂

其主旨仍延续宋太宗晚年之主和论调,并得到众多官员的赞同。如修好以休息边民”。

这说明宋朝君臣已接受了“契丹则君臣久定,蕃、汉久分”的现实,故只思维持现状,而无收复燕云诸州之雄心。不过宋真宗的示好,并未得辽朝响应,萧太后正欲乘宋朝新君继位之初、政局未稳之机,恢复大举南征,以攫取更大的利益,从而再次在河北等地与宋军铁血鏖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04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守成之主”宋真宗赵恒,本可成就一世功绩
...遍生育能力低下,而生下的孩子又普遍成活率不高,当年宋太宗也是为了孩子,急切地穿梭于后宫之中,然后却只有元德皇后给诞下赵元佐、赵元僖二子,眼看太宗年纪增加,看着子孙凋零,也不得
2024-04-25 17:44:00
宋朝时期有八贤王吗?他是哪一位历史人物的化身?
...王”,进而演化为八贤王。宋太祖赵匡胤只有四个儿子,宋太宗有九个儿子,宋真宗有六个儿子,而宋仁宗还需要八贤王拯救,这么看来,这个“八王”只能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八个儿子赵元俨了。
2023-06-06 13:48:00
宋真宗赵恒登上皇位,可谓是险象环生、步步惊心
...太祖驾崩的噩耗传出,二十一日,皇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从赵光义继位时起,他得位不正的“光荣事迹”就不胫而走,成了困扰他下半生挥之不去的阴影。他也试图通过各种努力来解决这个
2023-02-24 21:13:00
聊聊北宋初年宰相、诗人——吕端
...定州通判、太常少卿、成都知府。清廉俭约,百姓安宁。宋太宗即位,充任开封府判官,因事贬为商汝司户参军,迁太常丞,出任蔡州知州,政绩良好,历任开封知县、考功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2023-06-07 21:09:00
无耻的皇帝宋太祖赵光义,最后子孙遭了报应
...下,行春宫秘戏之事,说他是无耻之尤,似不为过罢! 宋太宗在位期间,一次雍邱县尉武程上书,希望皇帝削减后宫嫔妃300人,宋太宗一下子感觉自己很冤枉,急忙叫了臣子过来诉苦。“朕
2024-03-26 17:29:00
...奉天”,以求接受现状、统一认识。 宋真宗与宋太祖、宋太宗相比,其心胸、见识又略逊一筹,赵光义除去弟弟赵廷美及侄子赵德昭、赵德芳后,首选长子楚王元佐为皇位继承人,元佐发狂失常
2024-05-28 06:30:00
“吕端大事不糊涂”,吕端做了什么被世人称赞?
...”一语并不是李贽的原创,此言出自吕端的顶头上司——宋太宗赵光义,其原文也是两句,但前一句并不是“诸葛一生惟谨慎”。那么“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前句原文是什么呢?据《宋史·吕端传》
2023-05-17 19:35:00
宋太祖把他比作唐太宗的魏征,但他在仕途上却屡进屡退
...百姓见了主动来缴税或服役。(二)勤政谋政为国极谏 宋太宗在处理国家大事时,常常征询寇准的意见,他也常能直言面呈。皇帝虽然称为天子,其实也是实实在在的人。人就有脾气和喜怒哀乐
2023-06-27 10:40:00
赵光义的皇位之争:兄弟反目与赵元佐的命运
宋太宗赵光义的皇位是继承他大哥宋太祖赵匡胤的,他曾说过其母让他们兄弟相承皇位,结果他当了皇帝后,不愿意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廷美,就派人诬陷赵廷美与卢多逊密谋造反,将赵廷美废为庶人,迁
2023-11-14 21:4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