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作者:陈向军 程 云 胡志华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11日 10版)
黄冈师范学院通过“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深化校地融合、“三定培养”化解供需矛盾、“三方齐抓”强化工作保障、“三个优化”凸显培养特色、“四步推进”实施“136A”优师培育行动,积极建立全口径按需定向培养模式,有效缓解乡村师资不均衡问题。
“一二三四”协同共建共享
学校加强顶层设计,依靠1个保障机制,即围绕政府主导、高校实施、中小学(含幼儿园)深度参与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以“乡村情怀教育”“教育数字化转型”2种模式赋能乡村教师教育发展;依托“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中心”“智慧教学中心”“教师发展研究院”3类平台支撑教师教育发展,运用“优师计划”“名师工作坊”“基地建设”“合作教研”4大抓手,融合多方力量,用好名师资源,发挥名师引领示范作用,创建教师教育共同体,推进“一二三四”协同共建共享,助推乡村振兴。
“三三三”模式培育乡村优师
“三定培养”化解供需矛盾 学校面向省内学生实施“定向招生”,按照师资队伍基本素养目标开展“定位培养”,学生录取后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书》,落实“定点就业”事项。
“三方齐抓”强化工作保障 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市教育、人社、财政、编办、扶贫办、学校等部门共同参与,多个部门协同推进;学校、市教育局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生源所在县(市、区)教育局及中小学教学名师积极参与人才培养与管理,落实校地联合培养。
“三个优化”凸显培养特色 学校采用“双导师制”教学、“双基地”实训模式,为学生研究与实践活动提供坚实保障。突出实践育人导向,实行4段临床模式,激发学生奉献农村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优化培养课程设计,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多方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四步推进”落实“136A”优师行动
学校在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本土化试点培养的基础上,依托省市两级“优师计划”,实施“136A”优师行动,培育乡村优师。
定向委培试点打样 学校与黄冈市开展“黄冈市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委培合作项目,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招生,根据“县来县去、乡来乡去、村来村去”的原则,实施“指标到县、分配到校、定向招生、委托培养、合格聘用”培养模式,先后培养726名小学全科教师。
省级“优师计划”示范引领 学校是承担湖北省“优师计划”培养任务的地方师范院校之一,2021年以来,每年面向黄冈市、孝感市和神农架林区招收“优师计划”140人,目前已培养3个专业师范生420人。
省市两级“优师计划”协同推进 为协同推进落实省市两级“优师计划”,学校根据地方需求确定3个招生专业,从大一师范生中遴选招生,每年定向培养黄冈市级“优师计划”师范生100名。
按需定向培养全面覆盖 学校将省市两级“优师计划”的实施覆盖到所有师范专业,把以高中为起点的入学遴选与分层遴选相结合,建立全口径按需定向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乡村师资不均衡问题。
“六进六融”培育乡村教育情怀
学校按照“党建引领、文化浸润、课程主导、实践渗透、文艺熏陶、学科支撑、制度保障”的思路,推进大别山红色文化进党建、进校园、进课程、进实践、进剧目、进学科,融入理想信念教育、融入知识见识教育、融入品德修养教育、融入奋斗精神教育、融入爱国情怀教育、融入能力本领教育。在推进大别山红色文化“六进六融”育人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涵养师德教育。
目前,学校以“136A”优师行动培育乡村优师,走出了一条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黄冈模式”,成效显著。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关于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人才,有效缓解乡村师资不均衡问题;同时,激发了各市、县、区委托培养的积极性,兼顾了学生带编制上学的问题,通过稳定就业有效防止已脱贫家庭返贫。
(陈向军 程 云 胡志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1 09: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