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林黛玉“吃不起”燕窝,能对薛宝钗讲实话,为什么不敢告诉贾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23 09:30:00 来源:戏说三国

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彻底和解的篇章。林黛玉受了妙玉说她“不识五年梅花雪水,是个大俗人”的提示,对薛宝钗敞开心扉,接纳宝钗对她提点的好。二人有了一场互剖心迹的表白,从此姐妹关系更近一层,比亲姐妹还好。

林黛玉“吃不起”燕窝,能对薛宝钗讲实话,为什么不敢告诉贾母?

就在这次交谈中,薛宝钗提议林黛玉吃燕窝食补。说她查了林黛玉的药方,发现人参肉桂太多,导致虚不受补。而燕窝粥食补,多吃才能增强体质,也就好了病症。

薛宝钗这段话,一方面体现她对林黛玉的真心,确实查了药方和医典,针对提出建议。另一方面却反映出给林黛玉治病的王太医是个可怕的“医毒”。林黛玉的病实在被他所误。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薛宝钗都能看出的问题,王太医不可能不知道。但林黛玉一直吃人参进补,他不愿意冒险改药方。林黛玉这种病好不好、死不死和他无关。只要别连累他就行。

林黛玉“吃不起”燕窝,能对薛宝钗讲实话,为什么不敢告诉贾母?

王太医的问题,其实曹雪芹在书中隐写了两次。

第一次是秦可卿病重,太医院的太医肯定包括王太医,不愿意承担秦可卿可能是血竭之症就算治好也容易导致无法生育的风险,不肯给药治病。被张友士一针见血指出来医毒害人。

第二次是晴雯生病,贾宝玉认为胡太医用药太重,王太医揣摩贾宝玉的意思给晴雯换药,导致治不好吃不死,全靠身体扛着。谁想突然出现意外病补雀金裘,害得晴雯留下病根,最终丢了性命。

其实胡太医的药尽管重一点,却对晴雯对症。真吃了也就病急用重药的好了,也就不会导致最终夭亡。

曹雪芹借这三次情节暗示林黛玉的病,除了自身问题,还被王太医不作为所害。王通“亡”,便源于此。

林黛玉“吃不起”燕窝,能对薛宝钗讲实话,为什么不敢告诉贾母?

言归正传,林黛玉对薛宝钗提议吃燕窝的事表现无奈,说:

“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林黛玉讲出了自己的苦衷,正是她面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困境时,宁可自己隐忍承受也坚决不向贾母“投诉”和请求的原因。

林黛玉“吃不起”燕窝,能对薛宝钗讲实话,为什么不敢告诉贾母?

林黛玉父母双亡,实际已是荣国府收养的“养女”。问题是林黛玉已无退路,但贾府并不可能完全敞开心胸接纳她。甚至到了第六十三回时,当袭人提出众人生日时,说林黛玉是二月的,“就只不是咱家人”。

“不是咱家人”代表林黛玉是外人。袭人尚且如此认为,就知道贾家其他人如何立场。尤其是以女主人王夫人为首的一群反对宝黛姻缘的人,更是越来越排斥林黛玉。这也导致黛玉自己也无法融入贾家,也不以贾家人自居。

当初她因周瑞家的最后给自己送宫花而脱口而出的回怼,到此时已经彻底没了底气。贾母虽然疼爱她如故。林黛玉却不能像小时候那样撒娇不顾分寸。

按说她向外祖母要什么都是现成,贾母也肯定会给。但就是林黛玉已经将自己“隔阂”与贾家人之外。她在“别人家”又怎么能够随心所欲呢。

人心一旦疏远,亲情就会被认为的割裂。林黛玉对贾母,贾母对林黛玉还感情深厚依旧如故。可林黛玉已经再不能对外祖母“予取予求”。而她不说,随着贾母年老,精力有限也就照顾不到她那么详细了。

林黛玉“吃不起”燕窝,能对薛宝钗讲实话,为什么不敢告诉贾母?

这也是当贾母听说紫鹃用话试探贾宝玉,说林黛玉要被接回林家后,潸然泪下的原因。贾母何等聪慧,从紫鹃的只言片语就想到了林黛玉想念自己的家,无法把贾家当自家,更是没有父母长辈做主,哪怕与贾宝玉有情也不敢声张,最终是个丫头不要命的为她出头,做了贾母应该做的事,又怎么不叫她肝肠寸断呢。

所以,林黛玉的委屈是真实存在的。甚至贾宝玉后来都知道了燕窝之事,还对紫鹃说燕窝的事不好叫王夫人知道。他去告诉了贾母,让凤姐每天给潇湘馆送一两燕窝才罢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3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包燕窝让薛宝钗成心机女,林黛玉和王夫人关系破裂,与她有关么
...一个问题不同理解就会得到不同答案。就以薛宝钗主动送林黛玉吃燕窝这件事来说,就会出现这种言论。有没有根据呢?肯定也有。林黛玉要吃燕窝食补,却用了贾府客人薛宝钗的燕窝,不叫舅母王
2024-10-25 12:47:00
难怪贾宝玉不敢让王夫人知道,林黛玉吃燕窝,事关薛宝钗必须小心
薛宝钗提出要林黛玉吃燕窝食补,林黛玉说出自己的难处,身在贾家每天请医问药已经被人嫌弃折腾,再要提出吃燕窝更会被人戳脊梁骨了。薛宝钗对此早有准备,安慰林黛玉放心,她薛家自有燕窝可以
2024-10-24 11:27:00
薛宝钗送林黛玉的燕窝,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贾宝玉不让她继续吃?
林黛玉的身体每况愈下,才十五岁的人便有了过早枯萎的迹象。尽管没什么大毛病,却每年春秋发病,缠绵良久不得痊愈。贾宝玉虽说她是体弱,为时气所感,到底是一年不如一年,也让王夫人更反对宝
2024-09-19 19:56:00
贾宝玉长大一瞬间,就是他和紫鹃对话的时候
...出来贾宝玉长大了?先看看这件事情的原委:薛宝钗为了林黛玉能保养身子,劝林黛玉每天吃一两燕窝。林黛玉觉得客居贾府请医问药已经很费钱,不想因为燕窝再被人说三道四,于是薛宝钗便让人
2024-11-19 10:54:00
一草一木都靠贾家供给!林黛玉为何主动将“隐私”曝光给薛宝钗?
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寄居在荣国府里的亲戚,两人的情商智商都很高。但是两人在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智慧却截然不同。尤其是在钱财面前,一个炫富,一个装穷。为何为会这样呢?1.林黛玉向薛宝钗装
2024-12-05 10:09:00
大观园的“白富美”,非谁莫属
林黛玉作为林如海的掌上明珠,把女儿送到了贾府抚养,最后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变成了父母双亡的孤儿。然而作为名门之后的林黛玉,是个隐藏的“富二代”、“白富美”,或者只是个过时的大小姐?林
2024-04-14 11:28:00
林黛玉在贾府有多苦?亲自用14个字诠释,活得还不如丫头
...唐婉与陆游有情人不得眷属,唐婉被休后嫁他人死去……林黛玉与贾宝玉有情人不得眷属,林黛玉被迫外嫁他人死去,姻缘伏笔“芙蓉花签”的昭君出塞故事,以及潇湘妃子等线索,都能佐证。而关
2024-09-15 14:45:00
林黛玉最好的姐妹,相处五年不“认识”,被妙玉提醒后亲如一家
林黛玉在贾家十年,姐妹们朝夕相处,要说她与谁的感情最好,原文写得清楚,毫无疑问是后来的薛宝钗。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她成了贾家的养女,与三春姐妹朝夕相处,感情当然是深的。但是,林黛玉
2024-10-08 16:29:00
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什么会亲密无间?钗黛合一的契机是薛宝琴的出现
林黛玉对薛宝钗的态度有很大的转变,这个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三个很关键的转折点,其中第三个转折点就和薛宝琴有关系。林黛玉不喜欢薛宝钗,甚至还有些厌恶薛宝钗。在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
2024-11-26 10: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