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薛宝钗送林黛玉的燕窝,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贾宝玉不让她继续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19 19:56:00 来源:戏说三国

林黛玉的身体每况愈下,才十五岁的人便有了过早枯萎的迹象。尽管没什么大毛病,却每年春秋发病,缠绵良久不得痊愈。

贾宝玉虽说她是体弱,为时气所感,到底是一年不如一年,也让王夫人更反对宝黛姻缘。

薛宝钗送林黛玉的燕窝,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贾宝玉不让她继续吃?

纵观林黛玉的病情,有两个基础原因不能忽略,也导致她的病没有起色不说,还越来越重。

一,王太医不作为。林黛玉吃的药里人参肉桂太多,作为体弱之人如此常年进补,必然导致虚不受补。

王太医作为太医院的供奉,又是六品的御医,不可能不知道其中利害。

可就像秦可卿的病,张太医能治,王太医们却不能治一样,不是不能治而是不愿意承担风险,不顾病人死活的不作为。

同样的问题还出在晴雯身上。她病来如山倒,胡太医的药方实际并无问题。但贾宝玉外行不同意,王太医就揣摩病人家属意见减轻了用药,导致晴雯留下病根,最终被王夫人撵走后一命呜呼。

比较胡太医,王太医才是医毒害人。林黛玉也是被他耽误了不少。

薛宝钗送林黛玉的燕窝,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贾宝玉不让她继续吃?

二,林黛玉饮食太少。她每日只吃一点粥食,贾母送给她的也不过是鸡髓笋一类青菜,根本没有营养。

那时候推崇病人清淡饮食,忽略了餐食营养,导致林黛玉尽管也爱吃烤鹿肉,却因为“肠胃不克化”——实际是太少吃肉而导致的脾胃不和,多吃几顿就好了——而不敢吃,吃个螃蟹也只吃点蟹腿夹子肉,岂不是被生生“饿死”?

薛宝钗看出林黛玉的两大问题,建议她先调理饮食结构增加营养,属实是至善。

一方面,薛宝钗搜集资料的佐证,另一方面也是薛家到底是商贾,不像贾家规矩森严,反而更灵活,容易接受新的思想。

所以,薛宝钗提议林黛玉要吃燕窝进补,并且体谅黛玉在贾府的处境接济送她燕窝,每日在潇湘馆煮了粥吃,来尽量调养滋补身体。

薛宝钗的这个方法才触及林黛玉病情的根源。其实她的病,不过就是禀赋不足,如果能多补充营养,未尝不能身体日渐强健起来,也就不会短命。

但贾宝玉知道林黛玉吃燕窝后,却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薛家的燕窝吃不得。

薛宝钗送林黛玉的燕窝,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贾宝玉不让她继续吃?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五十七回)紫鹃道:“你都忘了?几日前你们姊妹两个正说话,赵姨娘一头走了进来,──我才听见他不在家,所以我来问你。正是前日你和他才说了一句‘燕窝’就歇住了,总没提起,我正想着问你。”宝玉道:“也没什么要紧。不过我想着宝姐姐也是客中,既吃燕窝,又不可间断,若只管和他要,也太托实。虽不便和太太要,我已经在老太太跟前略露了个风声,只怕老太太和凤姐姐说了。我告诉他的,竟没告诉完了他。如今我听见一日给你们一两燕窝,这也就完了。”紫鹃道:“原来是你说了,这又多谢你费心。我们正疑惑,老太太怎么忽然想起来叫人每一日送一两燕窝来呢?这就是了。”宝玉笑道:“这要天天吃惯了,吃上三二年就好了。”

薛宝钗送给林黛玉的燕窝,被贾宝玉私自停掉。然后他告诉了贾母,贾母又吩咐凤姐每天给潇湘馆送一两燕窝来。

表面看没什么影响,贾宝玉这件事做的也十分妥当,是认真考虑过的。

但实际上贾宝玉的这次“干预”,就又一次重蹈晴雯“虎狼药”的故事,最终产生不好的结果。

贾宝玉对紫鹃说燕窝,主要讲了三个事:

薛宝钗送林黛玉的燕窝,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贾宝玉不让她继续吃?

一,薛家是客人,林黛玉不好一直吃薛宝钗的燕窝。既显得太实在,也让贾母、王夫人知道了立场尴尬,反受其咎。

这话当然是对的。

就像贾母说薛宝钗的“雪洞”房间离了格儿一样。既然薛宝钗在贾家,就要照顾贾家的规矩和体面,不能任性。

林黛玉是贾府的养女,要吃燕窝怎么能吃薛家的,肯定要吃贾家的才是规矩礼仪。

宝玉如此说话,表明他确实长大了,也懂得了是非道理。

二,“不便和太太要”,是说不好直接去和王夫人要。这句话背后折射的问题可就深了。

王夫人才是荣国府的女主人,林黛玉被贾府收养,实际监护人也是王夫人。

林黛玉的吃穿用度都需要舅母来负责。

固然要吃燕窝,正应该去和王夫人说,再告诉凤姐安排才是道理。

如今潇湘馆的人参,也依旧是从王夫人处出的。

薛宝钗送林黛玉的燕窝,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贾宝玉不让她继续吃?

贾宝玉会说“不便和太太要”,就是黛玉吃燕窝这事要背着王夫人不让知道。大体原因无外乎就三个:

第一,王夫人不愿意给。

第二,奴才们知道后嫌弃林黛玉多事。

第三,王夫人反对宝黛姻缘,贾宝玉终于看明白了。

无论哪一种情况,实际反应的都是王夫人对林黛玉的不认同,才导致不能让王夫人知道黛玉又要吃燕窝。

贾宝玉至此,总算后知后觉她母亲对心上人的反对,也开始知道要避嫌。

这件事与后面他因紫鹃试探而“疯癫”要结合来看。经他那么一闹彻底坐实二人感情,让林黛玉安心也让王夫人投鼠忌器,颇像他有意为之,不提。

三,告诉贾母让凤姐给林黛玉每天一两燕窝,就像凤姐把刘姥姥捅到贾母跟前一样,将吃燕窝变得名正言顺。有贾母背书,谁也不敢再嫌弃林黛玉多事折腾了。

薛宝钗送林黛玉的燕窝,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贾宝玉不让她继续吃?

可以说贾宝玉的这次安排,真正是他长大后明事理的体现。终于不再像以前那样凡事不注意的浑浑噩噩。

他能更多站在林黛玉的角度去考量问题,认清他与黛玉的感情在贾府的巨大阻力来自王夫人,便有了为林黛玉承担,也是更成熟的表现。

然而,这件事经过他的参与,看似更合常理。可就像他说晴雯是女儿经不起胡庸医的“虎狼药”一样,只看到表面却忽略了燕窝背后的深层问题。

一天一两燕窝,无论是贾家还是薛家都能给的起。问题在于贾家是被动给,薛家是主动给。这其中的差异可太大了。

还是以晴雯的药方来论,如果用了胡庸医的药,看似对身体有一定副作用,实际却能更立竿见影让晴雯的病情好转,也就避免因病补雀金裘而导致留下病根,为日后的死埋下隐患。这就叫夜长梦多。

王太医的药看似没问题,副作用小也更合适,但却控制病情太慢,容易出现意外导致万劫不复。

薛宝钗送林黛玉的燕窝,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贾宝玉不让她继续吃?

贾家取代了薛家的燕窝,潇湘馆仍旧每天得到一两燕窝,暂时看并没有变化,可意外则来自人心和“意外”。

如果是薛家提供,只要薛宝钗在就会一直供给林黛玉,不会出现断档不给的情况。

但贾母吩咐王熙凤给林黛玉,便很可能出现意外的变故。

比如王夫人知道后,吩咐凤姐不叫给呢?林黛玉马上就会断了燕窝的供应,也就再不可能讲究什么食补,一切半途而废。

就算王夫人不插手,意外也有可能出现。比如王熙凤自己出了事故,导致她的命令作废,潇湘馆的燕窝还是会中断。

或者贾府就败落到燕窝的使用都捉襟见肘,只能像贾母吃的米一样,限量供应保证贾母等长辈,不能保证其他人,林黛玉的燕窝也会出现供应的难题。

贾宝玉虽认识到薛家提供燕窝的现实问题,却没有考量贾家供应燕窝背后的隐患,以及出现问题如何处理的备用方案。

薛宝钗送林黛玉的燕窝,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贾宝玉不让她继续吃?

一旦潇湘馆断了燕窝,以林黛玉的性格势必不会再去提醒贾宝玉,也就不会让贾母知道,断了就断了。

甚至会因此更加“委屈”自己,将一切的麻烦事能省尽省。

以她的身体情况,岂不就如同活水断源,再难持续?

晴雯的死与贾宝玉有直接关系。

一方面是王夫人恨晴雯与贾宝玉的关系太亲密,将其撵走后一气而死。

另一方面,晴雯当时生病没能根治,才是她病上加病一气而死的原因。

如果当日贾宝玉不叫王太医换药方,晴雯吃了胡太医的药,不等雀金裘坏了,就已经控制住病情,也就不会因病补雀金裘伤了精神和身体,为日后的死埋下隐患。

既然晴为黛影,贾宝玉肯定也会在林黛玉的病情上“指手画脚”。

可看林黛玉吃的药,一直不见他说话,如今看来就应在了燕窝之上。

本是好心却办了坏事,形容贾宝玉再好不过。

薛宝钗送林黛玉的燕窝,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贾宝玉不让她继续吃?

晴雯因贾宝玉一句话留下了殒命的隐患。林黛玉日后殒命,便肯定也与贾宝玉这次“多嘴”有一定的关系。

尽管燕窝不是灵丹妙药,肯定治不好林黛玉的病。可食补的方向是正确的。

林黛玉坚持食补,调养好身体,绝不可能十七八岁就死是能确定的。

很多时候,一件小事影响的就是结局。从晴雯的药方再看林黛玉的燕窝,就知道结果的严重。

另外,王太医与王夫人同姓,王者,亡也。林黛玉死于“王”是注定的。

这背后的故事,不免细思极恐。

王夫人反对林黛玉,到了不避讳贾宝玉发现的程度,可知问题的严重。也就不难知道后面抄检大观园时,她对晴雯的歇斯底里,是对林黛玉的恨屋及乌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9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林黛玉“吃不起”燕窝,能对薛宝钗讲实话,为什么不敢告诉贾母?
...被张友士一针见血指出来医毒害人。第二次是晴雯生病,贾宝玉认为胡太医用药太重,王太医揣摩贾宝玉的意思给晴雯换药,导致治不好吃不死,全靠身体扛着。谁想突然出现意外病补雀金裘,害得
2024-10-23 09:30:00
难怪贾宝玉不敢让王夫人知道,林黛玉吃燕窝,事关薛宝钗必须小心
...负林黛玉吃了薛宝钗将近半年的燕窝,到了第二年春天被贾宝玉知道了。此时的宝玉早比当初不谙世事成熟,认为林黛玉吃薛家的燕窝不妥,便告诉了贾母,吩咐王熙凤每天送给潇湘馆一两燕窝,不
2024-10-24 11:27:00
贾宝玉长大一瞬间,就是他和紫鹃对话的时候
...言语和行为上,感觉到这个人长大了!红楼梦这本书里的贾宝玉,从一个六七岁的孩童到婚后出家,一二十年的光景,他是什么时候长大的?其实书中有描写,就在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2024-11-19 10:54:00
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什么会亲密无间?钗黛合一的契机是薛宝琴的出现
...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中,因为贾宝玉和薛宝钗一起来看史湘云,林黛玉就冷笑道:“我说你?亏了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到了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椿龄
2024-11-26 10:36:00
一起探索薛宝钗的社交圈,薛宝钗都拉拢过谁?都是怎样拉拢的?
...,王夫人平时礼佛向善的面具就会被撕下来,也会影响到贾宝玉的名声。薛宝钗听闻此事后,第一时间跑到王夫人面前,劝解王夫人:姨娘平时为人和善,金钏肯定是因为在井边玩耍失足跌落进去的
2024-12-04 09:43:00
林黛玉在贾府有多苦?亲自用14个字诠释,活得还不如丫头
...《葬花吟》出现的时间极早,却也正好。前脚薛宝钗见到贾宝玉进去潇湘馆,因为避嫌而退出,看到两只玉色大蝴蝶追扑而去,便有了著名的宝钗扑蝶情节。该说不说,宝钗扑蝶这段情节,无疑借鉴
2024-09-15 14:45:00
大观园的“白富美”,非谁莫属
...开销花费,其实不是很宽裕。想那精明的贾探春,为了让贾宝玉给她买一些市面上的东西,攒了好几个月才攒下几百钱,便知这二两银子不过就是刚刚好的开支罢了。而只有二两银子月供的情况下,
2024-04-14 11:28:00
红楼梦里,赵姨娘对林黛玉的厌恶,从何而来?
...忙着打扫卧室,又将些纸笔之物分送给薛宝钗,贾迎春,贾宝玉等人,贾环不在林黛玉的朋友圈内,林黛玉才不会送东西给贾环。除了送东西这件事,在赵姨娘的心里,林黛玉从来不拿正眼瞧她,也
2024-11-26 10:35:00
林黛玉最好的姐妹,相处五年不“认识”,被妙玉提醒后亲如一家
...屋及乌,赶着宝琴只叫妹妹,并不吃醋宝琴被贾母宠爱。贾宝玉看见后都觉得纳闷,逮到机会问黛玉“是几时梁鸿接了孟光案”,意思是她们以前不和,如今怎么变得这样好了,他竟然不知道!林黛
2024-10-08 16: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谓“山水精神”?如何领会“象外之意”?山水,远超自然景观的有形之身,蕴藏中国文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何谓中国人的“山水精神”
2025-04-03 11:23: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3 11:47: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近代女画家陆小曼逝世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女画家、社交名媛。陆小曼师从刘海粟
2025-04-03 12:39:00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