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从“王妈妈”到“王奶奶” 从线下门诊到线上群聊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8-21 00:1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江淮晨报

从“王妈妈”到“王奶奶” 从线下门诊到线上群聊

40年坚守,她成为众多白血病儿童的温暖“医靠”

从“王妈妈”到“王奶奶” 从线下门诊到线上群聊

王宁玲(左三)及同事们与患者合影。

从“王妈妈”到“王奶奶” 从线下门诊到线上群聊

王宁玲办公室上的“爱心墙”。

从“王妈妈”到“王奶奶” 从线下门诊到线上群聊

小患者送给王宁玲的礼物被她珍藏起来。

从“王妈妈”到“王奶奶” 从线下门诊到线上群聊

孩子们送给“王妈妈”的画。

◤“王妈妈,您还记得我吗?我被山东理工大学录取了,非常感谢您”“您现在身体还好吗,平常也要多注意休息”“开学之前,我打算先去合肥看您”……

忙完上午的门诊,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儿科主任王宁玲正准备躺下休息会儿,手机里“叮叮叮”地蹦出四五条信息。

虽然发送人显示的仅是一串手机号,内容里也没有提到自己的名字和城市,但王宁玲知道这是谁发来的信息,一条条信息也让她的记忆“刷”地一下,回到了十几年前……◢

从“王妈妈”到“王奶奶”

爱心故事持续上演

今年19岁的谢文(化名)在上小学时被诊断为白血病,因为父母离婚,加上父亲又是先天残疾,全家就靠着低保度日。

“大概是十多年前,他爸爸带他从安庆一个县区来到合肥看病,从此我与他结下了这一段缘分。”白血病的治疗费用并不是小数目,更何况是对于这样的家庭,但既然孩子来找她看病,王宁玲就不会不管。各项检查做完后,初步确定了治疗方案,周期大概需要两年半,费用要几十万元。

谢文家里肯定是承担不起这笔治疗费用,还没等孩子爸爸开口,王宁玲就接过了话茬。

在此之前,王宁玲也遇到过在经济上有困难的家庭,她也会主动帮忙对接爱心企业,希望每一个家庭在治疗费用上不用那么“紧张”。

这次愿意帮助谢文的是一家来自江苏的企业,他们了解情况后,企业出了一部分,还发动了员工捐款,主动承担所有的治疗费用。

能够解决治疗费用的顾虑,所有人都舒了口气,但其实真正的“难关”才刚刚开始。

谢文一家来自安庆一个县区,在合肥没有亲戚,如果是每个治疗周期来回奔波就比较折腾。于是,王宁玲主动表示,谢文以后就是“科室的孩子”,医生护士都是他的“家长”。他平常在病房里住着,到了饭点会有不同的护士喊他一起吃饭。住在同一病房的其他家长在了解到谢文一家的情况后,也主动伸出援手,纷纷赠送衣服鞋子、课外资料等,周末还带回家“开小灶”……不仅如此,王宁玲担心谢文因治疗落下功课,一有时间就给他补习。

就这样,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病房成了谢文温馨的“家”,王宁玲成了“王妈妈”。“今年他考上大学,特意发来短信告诉我,真的很替他感到高兴。”

而“王妈妈”这个称呼,其实在很多年前就已经被传开了。因为白血病患者一般住院时间都比较长,王宁玲除了在治疗上花工夫,平日里也会在病房里陪孩子们聊天,还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们都“依赖”上了这位“王妈妈”,不仅会坐下来聊病情,有时在生活上遇到什么事,第一个想到的也是王宁玲。

“现在有的小朋友都已经喊我奶奶啦,哈哈。”今年62岁的王宁玲笑着说,曾经的小患者们如今不少已成家生子,有的还会带着小孩专程来看望她。

将线下门诊扩到线上群聊

成为众多患者的“医靠”

脱下白大褂,走出科室,并不意味着王宁玲一天工作的结束。恰恰相反,等她回到家,她又要开始“忙活”另一件重要事情——

晚上八九点钟,王宁玲开始“上线”了。打开QQ、微信等聊天工具,王宁玲的手机简直是“炸开了锅”。无一例外,这些全部都是来自各地患者的咨询信息,说是咨询,其实有的已是求助:“孩子在其他医院治疗,但是效果不明显,希望先问问王主任的意见,如果可以,我们就来合肥。”“这些都是我们多地检查的情况,您帮忙看看,现在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费用大概是多少,如果去住院,能不能直接去找您?”……

面对这些信息,王宁玲一点也不慌乱,扶了扶眼镜就开始逐个回复。“光QQ的群,单个群里人数就上千了。”

有时王宁玲忙不过来,就将科室的其他医生拉进来,大家一起回复患者的问题。

由于群员多,为了不出错,王宁玲将群名备注成患者的病因,实现精准分类。“不同患者的病情不一样,如果都在一个群里,显得很乱。”

有时信息来不及看,患者自己等不及了,就会主动私聊。“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挑要紧的先看,特别是有的小孩会因为生病产生心理问题。”但是就算这样,王宁玲每天“上线”的时间还是不够用。“我想在能力范围内去帮助他们,他们最信任的就是医生,找不到别人。”

在家里人看来,王宁玲实在是太忙。在医院里忙工作陪病人,回到家就捣鼓手机,不停地在各大群聊里切换,“忙个不歇”。

从医40年,从线下到线上,总想着能够多干几年,让更多的白血病患者可以得到治疗,“不光是身体,还有心理上都能治愈。”王宁玲平常没事就和丈夫孩子说起这句话,还会主动将群里的信息和他们分享,慢慢地,他们多了一分理解。

▶记者手记

长大后 我就成了你

当我去医院采访王宁玲时,意外地发现她的柜子里有许多满天星折纸,还有孩子们的画,以及“爱心墙”上的照片。

王宁玲说,这些都是孩子们送给她的礼物,而这些当年照片里的孩子,许多都已经为人父、为人母了。其中,有不少患者后来都选择成为一名医生,因为在小的时候得到过帮助,感受到温暖,长大后也希望去帮助更多的人。

“只要有患者来找我,我都会认真对待。”这句话,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王宁玲说,找她看病的患者各种病症都有,多数是与白血病相关。属于她专业领域的会及时提供建议和方案;不属于她专业范围的就给予问诊方向,“这样他们可以少走弯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1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纵览原创 | 每天上百人联系“衡水白血病女孩”妈妈,捐款十余万!女孩病情缓解,准备骨髓配型
...晚融(左)和张奥盈(右)。(黄雨晗/摄)“有一个老奶奶,今年80岁了,是一名肺癌患者,也是在病床上躺着。她跟我说,想捐些钱给孩子。”李晚融说,这位老奶奶从新闻上看到了张奥盈因
2024-07-09 23:49:00
如果发现孩子出现这三种相关症状,要小心可能是白血病发出的信号
...没有多想,跟往常一样泡了一包退烧药给小童喝,并叮嘱奶奶要她注意一下,就出去上班了。等到妈妈下班回来,测量体温还是有38℃,睡前小童妈妈又给他冲了一包退烧药,还擦了一遍身子,想
2023-10-09 12:14:00
26岁女子陪妈妈看病,自己被确诊癌症,还好多做了这件事
...岁的小张(化名)是一名教育机构的英语老师,前不久陪妈妈看病,只因为多做了一件事被及时确诊了沉默的白血病。为此,专家提醒大家定期体检很重要,对于沉默的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早
2023-09-14 09:44:00
杭城26岁姑娘确诊血癌,“没有任何不适”!医生:这件事一定要做!
...26岁的小张(化名)是一名教育机构的英语老师前不久陪妈妈看病因为多做了一件事被及时确诊了沉默的白血病女老师陪妈妈看病,顺便自己做了血液检查平时没有任何症状的她,确诊白血病最近
2023-09-13 15:41:00
“抗癌”13年,“白血病妈妈”生下健康男宝
鲁网6月6日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少见慢性血液恶性肿瘤。13年前,正值青春期的燕子(化名)不幸罹患这种罕见“血癌”。一纸诊断书没有打垮燕子,虽然抗癌之路无比艰辛,但燕子勇敢乐观
2024-06-06 17:42:00
纵览原创 | 衡水女孩高考前确诊白血病, 妈妈心疼落泪:她即使住院了,也不想放弃高考!
...精神疾病。张奥盈3岁的时候,父母离婚,她便跟着爷爷奶奶和父亲生活。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务农和爸爸打零工获得。身患白血病的张奥盈躺在家中。(来源:衡水日报)虽然从小经历坎坷,
2024-07-08 08:20:00
...民网健康“医”点通中国镇痛周:科学认识分娩镇痛 让妈妈们免受“阵痛”陈子源分娩疼痛是自然分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并非每个产妇都必须承受这种痛苦。无痛分娩作为一种安全、科
2024-10-26 17:25:00
自存自用 | 中源协和冻存17年脐带血 救治白血病花季女孩
...是最正确的决定,它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小美(化名)的妈妈激动地说道。今天早上,小美一家迎来了期盼的好消息:在接受自体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一个多月后,小美各项指标评估良好,顺
2024-04-23 17:14:00
哥哥智力低下,妹妹患白血病住院:妈妈,我想活着……
...命运击溃……(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人名均为化名)“妈妈,我想活着。”婷婷在病房里对妈妈说出了痛心的一句话,充满了对父母的眷恋,对生命的渴望。目前,婷婷经历了9次化疗,治疗花费
2023-12-12 11:0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