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杭城26岁姑娘确诊血癌,“没有任何不适”!医生:这件事一定要做!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9-13 15:41:00 来源:环球网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很多人对于白血病的印象

还停留在韩剧里

悲情男女主角动不动流鼻血

然而有一种白血病却是“小哑巴”

身体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表现出来

直至危害生命

26岁的小张(化名)

是一名教育机构的英语老师

前不久

陪妈妈看病

因为多做了一件事

被及时确诊了沉默的白血病

女老师陪妈妈看病,

顺便自己做了血液检查

平时没有任何症状的她,确诊白血病

最近,小张妈妈老觉得胃酸反胃,为此小张陪着妈妈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做相关检查。小张突然想到年初体检,血常规单子显示白细胞偏高,由于没有任何症状,她便没有当回事,想到难得抽空来趟医院,顺道咨询下血液科,就来到了血液科佟红艳教授的专家门诊。

“您这个情况首先要考虑血液方面的疾病,由于白细胞异常高于正常水平,粒细胞为主,伴粒细胞增多及血小板增多,需要做骨穿和基因检测来确诊。”

佟红艳教授耐心解释道,小张的白细胞无缘由地升高,很有可能是慢性髓性白血病,这是一种影响血液以及骨髓的恶性肿瘤,它的特点是基因突破导致造血系统不受控制地“生产”大量白细胞,导致“血液平衡”被破坏。

周歆平副主任医师为小张安排了骨穿涂片、染色体、基因检测等一系列检查。一个星期以后,基因检测报告回报: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小张确诊慢性髓性白血病, 俗称“慢粒”。

医生:不幸中的万幸

“我不是药神”已是过去式

得知自己得了白血病的小张,惊慌失措,食不能寝、夜不能寐,以为自己短暂的人生就要戛然而止。

“这种白血病可控可治,很多人都在药物控制下结婚生孩子,生活质量依旧很好。”周歆平副主任医师宽慰小张,她强调慢粒可以达到功能性治愈,大部分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结婚生子,但是需要按时口服靶向药物。

“医生,这个靶向药是不是很贵很难买?”小张表示,她前几年看过电影《我不是药神》里那些患者得的就是慢粒,一盒靶向药就要2万多,一年要几十万,这么贵的药她用不起。

“《我不是药神》已成过去式。”周歆平副主任医师表示,慢粒治疗的靶向药已经纳入了医保,特别是近年来国产药物的上市及医保政策的普及使得患者负担大大降低。

“血常规正常了!”小张严格遵循医嘱服药,一个月后她复查发现她的血象已经恢复了正常。但佟红艳教授多次强调,慢粒患者按时服药很重要,切不可随意停药,并且要定期复查。

经常有患者在看到自己血常规正常后,以为疾病治好了,就自行停药,导致了疾病复发甚至转化成急性白血病。而急性白血病就没有那么善良了,它就是令人“谈白色变”的凶狠角色。

体检真的很重要!

这项数值偏高需警惕

“我们在门诊遇到的慢粒患者,绝大多数都是体检时发现白细胞或者血小板偏高来就诊。”佟红艳教授表示,如果没有体检习惯的话,这些患者由于没有任何不适就不能及时确诊慢粒,进而让慢粒自行发展,直至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超过正常百倍,出现乏力、腹胀、巨脾等症状,甚至转化成急性白血病侵犯全身脏器、危及生命,才来就医,那么这时最善良的白血病已经不是“善茬”了。

对于慢粒,一项血常规就可以看出端倪。但很多人常常对着一纸报告很迷茫,这些上上下下的箭头代表着什么?

看懂血常规

血细胞有三系: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解读血常规报告时,首先需要关注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和血小板三项指标。

血象异常的病程很重要

如果是在数天之内发生的血细胞计数显著改变,往往是急性病,病情紧急。如果起病数月甚至数年,那慢性病的可能性更大。有时医生会让患者过十天半个月再复查血常规,也是在根据病情变化辅助诊断。

血常规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很多

小到感冒,大到白血病,都有可能导致血细胞计数的上升或下降。当出现血象异常时,请咨询血液科医生。

网友评论:

杭城26岁姑娘确诊血癌,“没有任何不适”!医生:这件事一定要做!
杭城26岁姑娘确诊血癌,“没有任何不适”!医生:这件事一定要做!
杭城26岁姑娘确诊血癌,“没有任何不适”!医生:这件事一定要做!
杭城26岁姑娘确诊血癌,“没有任何不适”!医生:这件事一定要做!
杭城26岁姑娘确诊血癌,“没有任何不适”!医生:这件事一定要做!
杭城26岁姑娘确诊血癌,“没有任何不适”!医生:这件事一定要做!
杭城26岁姑娘确诊血癌,“没有任何不适”!医生:这件事一定要做!
杭城26岁姑娘确诊血癌,“没有任何不适”!医生:这件事一定要做!

来源:潮新闻·钱江晚报综合自 浙大一院、微博、网友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3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6岁女子陪妈妈看病,自己被确诊癌症,还好多做了这件事
...晨报)(来源:半岛晨报)相关阅读:杭州26岁姑娘确诊血癌,无任何症状!医生:这件事一定要做,一定要做!据杭州日报消息很多人对于白血病的印象 还停留在韩剧里悲情男女主角动不动
2023-09-14 09:44:00
医学奇迹?美国男子同时治愈血癌和艾滋,已三年没复发
...dmonds)成为无比幸运的人。他曾经罹患艾滋病和白血病(血癌),如今两种疾病都已经基本治愈。他也成为世界上第5位通过干细胞移植同时战胜艾滋病和癌症的人,而且是其中年龄最大的
2024-03-01 10:52:00
以毒攻毒!医生用砒霜做“解药”挽救血癌患者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9日讯令人闻风丧胆的剧毒砒霜,在现代医学的巧妙运用下竟然成为挽救生命的良药。近日,武汉市普仁医院血液内科团队成功运用砒霜(三氧化二砷)联合维A酸,让一名
2024-03-02 15:57:00
医生:这3种物品,家长少让孩子接触,建议多了解下
一说到白血病,是否会让你心有余悸?白血病,俗称“血癌”,骨髓生产三大类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这些细胞在骨髓中生长,成熟后便释放到外周血液中,执行相应的功能。如果白细胞系统
2023-01-05 21:20:00
白血病属于血癌,治愈率较低,喜欢对小孩下手,注意催熟果实少吃
“在一个宁静的周末早晨,小明的母亲发现他的脸色异常苍白,连带着一连串不寻常的症状——持续的疲劳、反复的发热。最初,这些被归咎于孩子的成长阵痛或普通感冒。然而,随着症状的持续,他们
2024-01-28 11:31:00
宝宝高烧不退,一查才知道是白血病,罪魁祸首竟然是……
...解,从而避免悲剧再次发生。白血病(Leukemia),亦称作血癌,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也是国内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以下几种情况都容易引发白血病。环境污染:如一些汽车尾
2024-07-15 10:59:00
...的生活很是满足,于是有了送锦旗的举动。白血病俗称“血癌”,是无数人闻之色变的疾病。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化疗结合骨髓移植,给很多白血病患者带来治愈的可能。新泰市人民医
2024-05-09 20:00:00
血癌患者除了治疗,在饮食上要注意这5点,稳定病情不恶化
血癌也就是常说得白血病,这种疾病不但会导致频繁的出血症状,而且还会使皮肤表面出现淤斑,此外还会使人的抵抗力变得特别差,即使是小小的感冒也可能会加重病情,此外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还
2024-10-20 09:37:00
90后退伍军人患血癌,母亲无奈透露身世,引来3位父亲救他
2020年7月,浙江嘉兴第二人民医院。一位男子的脸上布满阴霾,眉毛拧成一团。他叫郭学城,27岁,是一名退伍军人,正处于艰苦创业阶段,却被诊断出白血病。突如其来的重病,瞬间击垮了郭
2024-07-29 12:3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对话陈铎:让更多人关注沙滩文化
多彩贵州网讯我觉得应该加大对沙滩文化的宣传力度,以此来扩大影响力。”11月11日下午,受邀参加遵义沙滩文化诗文名篇朗诵会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
2025-11-11 22:04:00
2025网聚美好安徽 | “穿”上它,还能多走一公里!
大皖新闻讯 系好腿带、扣紧腰带,穿上“机械护膝”爬楼梯,竟然毫不费力。11月11日上午,“皖美十四五 再启新征程”2025网聚美好安徽网络主题活动来到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025-11-11 21:29:00
融合艺术与体育,袁熙坤“艺术照见未来”展览在穗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林洁)近日,袁熙坤“艺术照见未来”展览在广州香江1号艺术广场拉开帷幕。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本次展览遴选雕塑家
2025-11-11 21:29:00
上海博物馆特展“融古烁新:宋元明清铜器的复古与创新”启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11月1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魏其濛)今天,上海博物馆特展“融古烁新:宋元明清铜器的复古与创新”开幕
2025-11-11 21:29:00
多国诗人相聚第三届南宁国际诗歌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与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南宁国际诗歌周
2025-11-11 21:29:00
中国网11月11日讯(记者 孙晓彤)日前,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九届文明与区域国别研究学术论坛暨《文明研究》新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5-11-11 13:45:00
短视频带火动物园 彰显流量向善价值
郭海英近日,贵州凯里市一家位居深山的动物园在抖音平台意外走红。70岁退休教师冯元勇守护的这家动物园位置偏僻、设施陈旧,但动物们被照顾得很好
2025-11-11 13:49:00
冰层下千年共谱的时光:曹保明《最后的渔猎部落 》
“最后的渔猎部落”概念,最早来自于吉林省著名文化学者曹保明先生的著作《最后的渔猎部落》。上世纪70年代,当时曹保明在吉林大学当教师
2025-11-11 13:52:00
普定县:一碗黔面闯市场 让“黔味”飘香全国
一把深山寻常的面条,经过匠心打磨与模式创新,从贵州大山走向全国市场,成为热销爆款。位于普定县工业园区的贵州苗干妈食品有限公司以小面条撬动大产业
2025-11-11 11:29:00
第十九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将于11月13日至14日在开封举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点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凯中 刘昱渤编辑:申久燕审核 :范昭
2025-11-11 11:35:00
为进一步发挥毕节市旅游协会搭建行业桥梁纽带、助推城市文旅事业发展的宗旨作用,全面展现毕节市独特的城市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2025-11-11 11:35:00
贺 信贵州省体育代表团:在11月10日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拳击男子51公斤级比赛中,我省运动员张家茂不畏强手、奋勇拼搏
2025-11-11 11:35:00
小叶医探 | 刚上床就打呼,却说没睡着?医生科普:这是“浅睡眠”错觉
大皖新闻讯 “明明听到他打呼噜,叫醒后却说自己没睡着?”近日,合肥市民朱女士几次推醒丈夫时,却遇到这样的困惑。社交平台吐槽引来了不少“同款”
2025-11-11 12:12:00
西电程鹏飞教授团队研发“人体痕量气体探测装备” 助力重大灾害救援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程鹏飞教授团队接连收到来自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科技处的两封感谢信,信中对该团队在“12·4深圳深江铁路坍塌事故”和“8·7兰州榆中山洪泥石流”两次重大灾害救援中的突出贡献表示高度肯定与诚挚感谢
2025-11-11 12:06:00
山西太原一地下管道爆裂喷出粪便?当地辟谣:系暖气管道破裂喷水后带出泥沙
大皖新闻讯 11月10日下午,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一处地下管道爆裂,褐色水柱喷射而出。有网民在评论区称有粪便喷出
2025-11-11 1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