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观看三国相关的影视作品时,我们常会听到将领自我介绍,例如“我是燕人张翼德”或“常山赵子龙”。
甚至在小姜维首次亮相时,他也自称为“天水的姜伯约”。
为何关羽从未主动透露自己的“门派”,即使在迎战前也只是简单地称自己为“关某”?
自我介绍
不论是三国的影视作品,还是相关小说,在两军将领对阵时,总会事先表明彼此的身份。
例如,曹操南征攻打刘备时,赵云独自一人勇闯敌营,成功救回了阿斗刘禅。
曹操见到如此勇猛的将领,心中非常高兴,命令士兵们要活捉,不可杀死。
没想到赵云格外英勇,尽管许多曹军冲上前去,却无法对他造成丝毫伤害,最后反而让他成功逃脱。
此时曹洪追上前,喊道:“英雄,请告知您的名字可否?”
赵云大声回应道:“我就是常山的赵子龙!”
后来,为了阻止孙尚香将阿斗带走,他曾主动揭示自己的身份,让孙吴的人感到恐惧,从而放下阿斗,逃回东吴。
在随后的多次战斗中,赵云屡次自我介绍,以此来震慑敌人,这一方式非常有效。
张飞也曾两次主动揭示自己的身份。
或许有人在这里会感到疑惑,考虑到张飞那豪放的性格,他自我介绍竟然只有两次,这是真的吗?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他究竟经历了什么,以至于选择了“闭嘴”。
他第一次自我介绍是在长坂坡为赵云断后时。
他看到赵云自我介绍,气势非凡,于是也对着曹军大声喊道:“燕人张翼德在这里,敢于来战的尽管过来!”
这一声大吼让曹军阵脚不稳,暂时无法前进,从而错失了战斗的良机。
第一次感到畅快后,在与马超交战时,为了鼓舞士气,他再次大声喊道:“难道不认识燕国的张翼德吗?”
出身名门的马超一点也不客气,立刻反驳道:“我可是公卿世家的人,怎么会跟乡下人有交情?”
由此可见,并非所有的“自我介绍”都有帮助,有时甚至会让人无话可说。
正是由于第二次报家门遭遇了挫折,之后张飞再也没有尝试过报家门。
关羽难道也会有这样的忧虑吗?
背景差异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刘关张”三位的背景入手,或许能够有所了解。
首先提到的是刘备,他是刘姓宗族的后裔。
从小我也接受了高等教育,只是因为“推恩令”的影响,生活变得相对艰难。
在黄巾起义之后,刘备投身于朝廷的军队,为此表现出色,积累了战功。加上他是“皇叔”的身份,使得即使自我介绍也无人敢于反驳。
尽管不清楚张飞的出身背景,但他性格粗犷,给人一种似乎缺乏文化修养的“街头混者”印象。
在桃园三结义时,刘备遇见关羽后,便邀请他一同前往张飞的“庄上”聊聊天。
刘备在故乡仅有一间破旧的房子,关羽甚至连家都没有,而张飞则拥有一座“庄园”。
三人一见就很投缘,当想要结为兄弟时,张飞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说:“我家有一个桃园,我们去那里结拜吧。”
从这里可以看出,张飞在年轻时凭借做屠夫的生计,在燕地过得相对不错。此外,由于他体格健壮、武艺了得,至少算是一位豪绅。
赵云则更加出色,他原本是常山儒家的后裔。成年后,父母为他请来了著名的师傅和高人,用心传授他的武艺。
在天下大乱之后,他领导了常山当地的起义军,投奔公孙瓒,从而开启了自己的建功立业之旅。
由于之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赵云才在长坂坡上大声喊出——我就是常山的赵子龙!
如今的大学生,如果来自名牌高校,往往会在招聘会上自信地宣称:“我毕业于某某大学。”
如果大学的表现确实不尽人意,就会很少提及,甚至完全不提。
关羽大概就是这种情况。
他在年轻时曾在河东解县杀掉一位豪绅,之后受到官府追捕,只能四处逃避,这样已经过去五六年了。
为了躲避官兵的追捕,他改了名字,身上没有什么正当职业,生活过得相当艰难。
后来,世界动荡不安,他决定投身于起义军,主要是为了谋生。这或许也是他从未主动透露自己身份的原因。
在《水浒传》中,武松从未自称为“阳谷县的武松”,而林冲亦不愿意以“沧州的林冲”来形容自己。
在河东的那些时光,或许是关羽一生中最大的耻辱。
尽管他的背景较为普通,但随后的发展却毫不逊色于刘、张、赵三人。
首先因“温酒斩华雄”这一战而声名显赫,广为天下英杰所知。
后来刘备归顺于袁绍,但因其忠诚与义气,受到了曹操的重视。
因其斩杀了大将颜良并突破白马包围,故而他在曹操身边迅速受到重视,不仅获赠赤兔马,还被封为汉寿亭侯。
在获得正式的“封号”之后,关羽通常称自己为“汉寿亭侯关某”,而在小场合中,他则直接自称为“关某”。
除了上述情况,关羽在后世的声名逐渐提升,以至于连作者都不敢直接提及他的名字。
或许有人会质疑,这是不是太过于夸张了,关羽究竟做了什么,以至于他的影响力如此之大?
避讳神圣的名字
在被封为“汉寿亭侯”之后,关羽还经历了“过五关斩六将”的过程。
从这时起,关羽的名字更加响彻天下,因此他只需一句“关某”,便足以超越任何其他称谓。
如果只是这样,也无法赢得后人对他的“高度赞扬”。
关羽重新回到刘备身边后,承担起了守护荆州的重要职责。
最初,刘备携庞统进入四川,将关羽、诸葛亮和赵云等人留在原地共同守卫,因为这里是他们的根据地。
在庞统去世后,诸葛亮与赵云等人共同前往四川争夺益州,只留下关羽独自一人。
在汉中,众人经历了生死搏斗,历时两年才勉强攻下这个地方。
在刘备等人的安排中,并不期望关羽在荆州做出什么重大举措,只需确保能守住荆州即可。
当时荆州正面临孙曹联军的攻击,局势极为严峻。
然而,他们完全没有料到,关羽不仅成功守卫了荆州,还发起了襄樊之战,对曹军在于禁的指挥下实施了重创。
如果能提供给他充足的军队,他完全可以不依赖刘备和诸葛亮,自己就能直接统一中原地区。
当时,江淮地区的民众纷纷以“关羽”为首,连绿林好汉也都涌向荆州,希望能够投靠于他。
只要关羽有意称王,他随时都能在荆州“自立为王”。
即使拥有了称王的资格,关羽依然心存忠义,从未有“反叛”的念头。
由于蜀军在汉中遭受了严重的损耗,无法调动其他援兵来支援荆州,这使得关羽中了圈套,最终败退至麦城。
在绝境之际,他本可以选择投降东吴,但出于对忠诚与义气的坚守,他毅然决然走向了死亡。
他去世后,孙权根本不敢对他的遗体采取任何措施,而是立即将其送往曹操那里。
曹操见到这位老朋友的遗体,悲痛欲绝,随后以“诸侯”级别的礼仪为他举行了葬礼。
尽管他在三国时期已逝世,但他的忠诚与义气之举,仍然深深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并得到了皇室的推崇。
特别是在唐朝以后,关羽被不断地追加谥号,从宋朝的忠惠公,到崇宁真君,再到元朝的齐天护国大将军。
《三国演义》这部作品创作于明初时期,考虑到关羽被誉为“武圣”,作者自然不敢直接称呼其名字,而是用“关某”来代替。
进入明朝中后期,受到小说的影响或是统治阶级为了宣扬“忠孝”,关羽的封号愈发夸张。
例如万历年代的“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和光绪时代的“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等等……
自我介绍只是古人为了震慑敌军,以及提升士气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以不必太当真。
关羽的“忠诚”和“不愿平凡”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借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4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