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向绿而行 守护大美湿地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3-15 09:59:00 来源:央广网

原标题:云南全力推动高原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向绿而行 守护大美湿地

向绿而行 守护大美湿地

日出时分的云南高原湿地,半山如黛半山彩,湖面缭绕升腾起水雾,成群候鸟翩跹,在霞光与晨雾间游弋觅食。空中俯瞰,涟涟河水汇入湖泊,天地间五彩斑斓、鸟鸣阵阵,一幅生意盎然的生态画卷。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生态功能显著的湿地保护越来越重要。一直以来,云南持续推进高原湿地的保护修复,以占全国1.06%的湿地面积,保育了占全国53.89%的湿地植物和43.51%的湿地脊椎动物,为2274种湿地植物、1006种湿地脊椎动物提供了重要的生存和栖息环境。高原湿地成为展示云南“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生态名片的重要窗口。

“云南方案”护航高原湿地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自然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宝库”和“储碳库”。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修复,高位谋划,加强顶层设计,将高原湿地保护纳入“生态立省”发展战略、构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及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重大决策部署,持续推进保护修复。

结合实际完善法规制度,颁布施行《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以及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大理白族自治州、昭通市大山包等不同生态要素和不同区域尺度的多维度法律法规,强化湿地保护修复法治保障。健全政策体系,出台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政策,制定实施云南省湿地保护“十二五”“十三五”以及2022至2030年规划,制定湿地生态监测、湿地公园管理评估规范等地方标准,促进云南省湿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回顾中国湿地保护事业历程,云南的探索成果为湿地保护蓝图增色添彩。2022年,中国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等重大国际会议上发出中国声音。一个含纳了国家重要湿地(包括国际重要湿地)、省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以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自然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分级保护与管理体系在全国先后建立,引发广泛关注,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

这一体系的建立基础,有云南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地方标准和认定办法等系列制度和实践支撑。制度的施行,不仅抢救性保护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高原湿地,同时还推动地方实践探索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国家对湿地实行分级管理及名录制度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云南的探索为国家出台《国家重要湿地认定和名录发布规定》提供了生动的实践参考。

在监测管理关键处落子,云南率先在全国开展湿地资源年度监测,通过卫星影像判读、现地核实等方式,持续开展湿地资源年度监测,及时掌握湿地面积消长情况。率先在全国发布《湿地生态监测》地方标准,制定湿地生态监测管理办法,开展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监测评估。同时,率先在全国成立省政府层面的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建立落实多学科全领域湿地保护科学决策咨询机制。建立湿地资源监测、核查、执法全覆盖机制,并纳入林长制考核,全面加强湿地资源监管,压实各级责任,形成合力推进湿地资源管护,搭建起高原湿地保护的“四梁八柱”,全省在系统谋划中向湿地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

高“颜值”有“产值”

从2014年的982只增加到2023年的2260只,大山包黑颈鹤沐雪起舞;从2016年的200只增加到2023年的416只,纳帕海成为国内黑鹳种群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越冬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从2017年的7.8万只增加到2023年的12.3万只,拉市海越冬候鸟数量逐年增加;还有多处湿地新记录到青头潜鸭、彩鹮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莼菜、野菱、海菜花等保护植物分布范围逐渐扩大,生动佐证了当地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显著改善。

以科学推进生态修复为导向,云南建立由16个部门单位组成的湿地保护协作和信息通报机制,合力推进相关工作。紧盯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候鸟迁飞通道区域、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狭域野生植物分布区域湿地,保护修复退化湿地40余万亩。聚焦九大高原湖泊,省直七部门联合出台《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三区”湿地建设管理指导意见》,制定湿地修复植物名录及物种负面清单,推动湖泊治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全域联治”转变。

目前,云南共有国际重要湿地5处,数量居全国第3位,国家重要湿地3处、省级重要湿地29处,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7处、湿地公园19处,湿地分级分类保护管理体系不断健全。

一片土地因水而生,因水而荣,依山傍水的高原湿地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多年来,云南有序发掘湿地资源价值,将湿地作为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阵地,在不改变湿地基本特征和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开展湿地生态产品价值体系研究,探索发展湿地种植、生态旅游等可持续利用示范,促进湿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步发挥。

春风花草香,各大菜市场新鲜上市的“花”“草”成为品尝“云南”的选择之一,产自洱源县的海菜花备受市场青睐。作为洱海的发源地,洱源县推进“以湿养湿”可持续利用,海菜种植不断增强湿地生态功能,吸收大量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发挥水质净化功能。同时,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带动农民共同致富。2023年洱源县开展绿色无污染的海菜花种植面积1500亩,总产量达2700吨,实现总产值2160万元。

春季插秧后,红河哈尼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开始陆续在梯田中投入鱼苗。通过鱼摄食梯田里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微生物等,减少饲料投喂量;同时通过鱼的游动、摄食和排泄等,可抑制杂草生长和疏松土壤,形成生态良性循环。稻鱼综合种养模式使传统农业单一的水稻收益转变为水稻(红米)、梯田鱼、梯田鸭及鸭蛋等综合收益,亩均增收2250元,实现了“一水三用、一田多收”,成为人水和谐、鱼米共生的典范。

青山环绕,田园似锦。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依托普者黑湿地优美、独特的湿地景观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赏,2023年旅游综合收入达62亿元,占丘北县生产总值的48%。大山包、纳帕海、拉市海等国际重要湿地候鸟灵动可爱,生态旅游、湿地观鸟产业逐步壮大,有力支撑当地乡村振兴。

既有“颜值”又有“产值”,云南高原湿地在因地制宜的探索实践中将生态“高颜值”转化为发展“高素质”,在绿水青山间书写统筹高原湿地保护与发展的云南答卷。

图片为拉市海国际重要湿地。 供图 (记者 王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5 12: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青海:向绿而行 守护高寒湿地之美
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湿地之美看青海青海:向绿而行 守护高寒湿地之美陈明菊青海湿地面积大、类型多,生态区位特殊、地位重要,在我国生态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2022年度国
2024-11-08 10:57:00
思想之光照耀美丽浙江:美丽杭州 向美而行
...江建设的典型经验。今日编发第十二期《美丽杭州 向美而行》。美丽杭州向美而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山水相依、景城交融,浸透着江南韵味,凝结着世代匠心。杭州是著名的旅游城
2023-06-25 16:28:00
镜观·回响丨西部生态建设: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循道而行,功成事遂。近年来,西部地区绿色发展不断提速、绿色版图持续拓展、绿色产业蓬勃向上,生态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保护举措更加周
2024-11-01 12:33:00
本文转自:保山日报本报讯近年来,腾冲市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部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1234”工作思路扎实推进精品型湿地建设,湿地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环境
2023-07-11 14:59:00
...年来,宾川县林草局多措并举,奋力擦亮上沧海省级重要湿地名片。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宾川县上沧海湿地是大理州6个省级重要湿地之一,也是宾川
2023-06-17 00:18:00
云南拉市海高原湿地综合整治工作两周前飞临拉市海
央视网消息: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的拉市海湿地,是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入夏时节,这里湖色优美、水草丰茂,让我们跟随正在现场的总台记者郭琳洁,一起去看一下。总台记者郭琳洁:欢迎大
2023-06-25 13:56:00
...湿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推进经济发展向“绿”而行,努力实现百姓诗意栖居。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国际重要湿地82处、国家重要湿地29处,国家湿地公园903处,湿地面积
2023-10-13 12:44:00
南底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接受省级检查评估
本文转自:德宏团结报评估组一行实地查看南底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情况。本报讯 3月8日,梁河南底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暨南底河芒林段治理工程对湿地公园生态影响评估报告接
2023-03-15 10:33:00
本文转自:昆明日报拉市海是云南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位于滇西北的拉坝市,距离丽江古城约8公里。对于敏感的生态系统来说,土壤、水文、大气等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为筑牢拉市海
2024-04-15 06:2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张恨水塑像扎根天柱山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文学大师张恨水先生诞辰130周年,深度挖掘与传承张恨水文化精髓,进一步擦亮地方文化IP,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2025-11-17 13:34:00
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型学术交流大平台 外国语言文学领域思想大碰撞
2025年11月14日至16日,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十八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外国语言文学博士论坛在厦门大学举办。来自清华大学
2025-11-17 13:42:00
共赴海丝之约 2025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合作发展大会暨国际旅行商大会将于温州举行
近日,温州召开2025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合作发展大会暨国际旅行商大会新闻发布会,就2025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合作发展大会暨国际旅行商大会的总体安排与特色内容进行通报
2025-11-17 14:22:00
为深入贯彻落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要求,近日,大连银行甘井子支行、甘井子区民政局及120余户养老企业进行“银政企”三方联动
2025-11-17 14:31:00
代际互助中的青春亮色:警校生刘强的责任与担当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铸魂”微电影项目组将镜头对准了社会民生最柔软的角落——以“养老尊老敬老”为主题,联合绣水养老院开展“银领暖阳行动”
2025-11-17 14:31:00
乌鲁木齐银行私人银行品牌正式发布,重构财富管理新生态
11月16日,乌鲁木齐银行“U品私银”私人银行品牌在新疆财富中心正式发布。作为新疆地方金融主力军,乌鲁木齐银行打造新疆首个以“财富管理”+“产融生态”双驱动的地方性私人银行品牌
2025-11-17 14:34:00
粤菜&鲁菜融合创新交流品鉴会在济南成功举办
鲁网11月17日讯当孔孟之乡的醇厚拥抱岭南大地的清鲜,一场跨越千里的美食对话在齐鲁大地拉开帷幕。11月13日,由山东省鲁菜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
2025-11-17 14:34:00
万元慕思床垫睡出“腰酸背痛”?消费者维权陷入罗生门
鲁网11月17日讯11月11日,鲁网·民生帮办(0533-3811076)接到淄博市周村区宋女士的反映:一万元购买的慕思品牌床垫
2025-11-17 14:36:00
上饶市信州区灵溪中心小学班级文化布置亮点纷呈
近日,上饶市信州区灵溪中心小学18个班级同步完成班级文化布置升级,师生们以巧思为笔、以热爱为墨,将实用功能与育人理念深度融合
2025-11-17 15:01:00
列车旅客突发疾病 淄博站紧急救助转危为安
鲁网11月17日讯(记者 庄家丽 通讯员 梁兆福 王和)近日,Z350次列车上一名女性旅客突发疾病急需送医,淄博站接到通知后快速响应
2025-11-17 15:11:00
山东、河北等地举报不明人员假冒中国环境报社记者进行违法活动
11月17日,中国环境报社发布了关于不明人员假冒中国环境报社记者的声明。中国环境报社接到山东、河北等地提供的多条举报信息
2025-11-17 15:13:00
合黄两地志愿者爱心接力 跨城护送奔丧老人温暖归家
大皖新闻讯 一趟奔丧的旅途,一场跨越合肥与黄山两地的爱心接力,让年近八旬、腿脚不便的许运福老人,在悲恸中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2025-11-17 15:16:00
2025年贵州省“最美家庭”拟入选名单公示根据2025年度贵州省“最美家庭”宣传选树工作安排,经各地各相关单位推荐、认真组织审议
2025-11-17 15:35:00
济南市莱芜区口镇街道社工站:点亮老人“微心愿” 温情关怀“夕阳红”
鲁网11月17日讯“太感谢你们了,这棉衣穿上真暖和。”家住济南市莱芜区口镇街道的黄奶奶穿上新棉衣,脸上满是感动的笑容。近日
2025-11-17 15:47:00
航空减排新路径:可持续航空燃料如何影响你我出行?
2025年11月12日,一份关于“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研究报告在北京大学发布。虽然听起来像是专业议题,但这实际上与每个人的出行
2025-11-17 1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