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技术非对称 奋进同姿态
黄丽媛
“您已驶入广西境内!”每次驾车从罗甸地界驶到红水河大桥正中,这则行车导航发出的“温馨提示”,让作为广西籍新贵州人的笔者油然而生一种亲切之感。对红水河大桥的认识,始于两个关键词——即“黔桂共建”和“世界首座非对称混合式叠合梁斜拉桥”。
山水相逢,自当携手共进。黔桂两省山水相连,红水河作为黔桂界河,河面宽度不过千米左右。“黔桂共建”这个关键词的意义显而易见,红水河大桥横跨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天峨县交界处的红水河,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它的成功飞架,需要黔桂两省携手并进、合力共建。
跨山渡河,自古就是难事。“世界首座非对称混合式叠合梁斜拉桥”这个关键词就需要从技术层面上来理解。所谓“非对称混合式”,指的是主桥贵州岸及中跨主梁采用叠合梁,广西岸采用预应力混凝土π型主梁,通俗来讲就是一座桥用截然不同的两种主梁。这样的技术创新,当然不是桥梁建设者们“异想天开”,而是为攻克施工中遇到的高塔施工质量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大跨度顶推、斜拉桥中跨叠合梁安装等技术难题。
红水河大桥的这两个关键词,表面上看并无关联,但是在笔者心里,不管是从现实角度还是情感逻辑上,这两个词都是紧密相连的。据史料记载,红水河也曾百舸争流,后因一座座水电站拔地而起被迫断航,导致隔河相望的黔桂两地人再难实现最短距离的奔赴。大学时代起,笔者便频繁往来于贵阳至百色两地,经历过乘火车绕道南宁再换乘大巴近24小时的波折,也经历过绕道兴义于大巴上颠簸近10个小时的艰辛。而今,驾车从红水河大桥飞驰而过便可轻松对接惠罗高速和乐百高速,全程仅需约4个半小时,“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意义不言而喻。而这座桥本身,不管是“黔桂共建”的通力合作,还是“非对称混合式”的技术攻坚,无疑都展现了两地人走出大山、融入世界的奋进姿态。
“路即桥,桥即路。”随着时代变迁,路桥的意义不断拓展,如今一座座飞跃山川河流的大桥,通达的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东西南北,更是超越时空的无限可能。笔者每次驾车于红水河大桥上,身旁总会并行着一辆辆满载货物的车辆,一路向南一起进入广西地界。几小时后,货车上满载的惠水鲟鱼或罗甸水果,就会沿着这条交通要道走进粤港澳人的家庭,甚至直通越南人的餐桌。这令人振奋的现象有力证明,红水河大桥的建成,银百高速的全线贯通,打通了贵州、重庆经广西连接东盟最便捷的公路通道,构建起了连接内外的交通“新干线”和开放合作的经济“大动脉”,使黔桂两省之于“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日益凸显。
红水河大桥,一步跨千米。如虹的桥身,汇聚的不仅仅是钢筋混凝土,更是黔贵人民勇往直前、拥抱世界的冲劲和闯劲。保持这股冲劲和闯劲,我们一定能让波涛汹涌的红水河,见证新时代的“百舸争流”,见证我们越发坚定而自信的奋进姿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7 06: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