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史说纷纭,各自评说。
随着影视作品的演义,三国时期各种特色兵种进入人们的视野,像无当飞军,西凉铁骑,陷阵营,虎豹骑,丹阳兵等等,很多人认为这些就是那个时期的类似今天俄罗斯阿尔法别动队,美国三角洲特种部队之类的特种部队,那么我们简单对这些兵种做一个定义,首先得是特指的某一支部队,拥有特色或者特殊的战斗方式。那么今天就来“乱弹”在那个战乱动荡时期被今人误读的特种部队。
误读一,西凉铁骑。
首先西凉铁骑并不是特指某一只部队,而是对西凉产出的精锐部队的一个约定俗成的统称。而一些网文认为他们是逃到东方的罗马军团的后裔,游戏《曹操传》中说是拉着战车作战的部队,更普遍地被认为是一种重装骑兵。
其实以上都略有偏颇。中国历史上很少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重骑兵,尽管南北朝时期出现过短暂的人马披挂重甲的骑兵,但是因为负重过大带来的行动力受影响,使本来作为快速突击使用的骑兵变成鸡肋而被淘汰;宋金时代,金国的铁浮屠是真正的重骑兵,与西方的重骑兵相似度很高,而且一度无人能敌。汉末魏晋时期,出现的西凉铁骑是汉人长期与羌人作战的过程中与羌人相吸收和影响,形成的一种具有游牧色彩的军队。以马形体高大,擅长山地作战而著称。西凉铁骑也没有装备重铠,也不是一支部队,而是一个地区的部队类型的统称,董卓、韩遂、马腾、马超等在凉州任职的将领都拥有这种骑兵。
误读二,丹阳兵。
丹阳兵也不是一支部队,而是泛指在丹阳郡招募的士兵。
丹阳地区幅员数千里,大山众多,沟壑纵横,山林茂密,这里居住的主要是山越民族和为了逃避朝廷赋税的汉民,因为常年对抗官军的过程中磨砺出了好勇斗狠的性格。因此很多势力都认为这里的男丁极其适合做士兵。黄巾之乱时大将军何进曾在丹阳郡募兵,曹操在讨董时也曾到丹阳募兵,刘备投奔陶谦时,陶谦也给过刘备4000丹阳兵,所以丹阳兵并不是一个部队,而是一个民风彪悍的地区招的兵的泛指。特点是极其坚韧,团结,小霸王孙策起家时,就是靠在丹阳郡的泾县募兵得五六百人,一点点成为江东猛虎的。
误读三,先登营。
“先登死士”的说法最早出自三国志里引用的王粲的《英雄记》,其实准确地说也不是一支部队,而是泛指在攻城战中第一批登城打接触战的敢死队。一般是由死刑犯,炮灰充当,如果没有才上正规军。所以我比较认可《英雄记》中,界桥之战时,临时性把他们编为先登营。
至于其他兵种,比如白毦兵,刘备的亲卫军,不少人说“西方上兵”,是来自川西的羌系民族士兵,个人更倾向于“西方”指的是巴蜀之地招募的精兵,也许有少数其他民族士兵但不会占主导,毕竟刘备应该不会放心把自己身家性命交给一个完全有少数民族组成的护卫队的。而且白孤兵仅在诸葛亮的书信中有提及并未有战报,暂时持保留态度。
还有“白马义从”,准确地说不是成建制的骑兵最多是公孙瓒手下亲卫,不过几十骑。《后汉书》有云:“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义从”指自愿从军者之意。至于《英雄记》说的有三千人我持怀疑态度,因为三国志明确记载“丘力居等钞略青、徐、幽、冀,四州被其害,瓚不能御”,白马之战时曹操仅六百骑,如果公孙瓒有如此精兵3000骑还会“不能御”吗?
至于大名鼎鼎的陷阵营,未见于三国志和后汉书,仅见于王粲的《英雄记》,记载太少很难判断是什么样的部队,很多人认为是重装步兵,192年吕布出奔武关时仅数百骑,由此有一点猜测,如果陷阵营存在的话可能是骑兵或者是混编部队,也可能压根不存在,只是类似先登营那种,关键时刻用来断后,涉险的敢死队编制;就算是存在以其“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的规模也太小了,希望可以找到更加详尽的资料来作为佐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16 1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