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
感悟
孩子式告别 春草
“小猫被我压死了。”那年,我十岁的表哥搂着小猫咪睡觉,一不小心把猫咪压死了,他伤心哭泣,不停地念叨着要给它立个“碑”。全家人不哭反笑,更是把表哥惹得号啕大哭起来。
无独有偶,五岁的我,前两天在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下,“安葬”了一只燕子,并没有告诉家人。燕子不知道是何时死去的,等我发现它的时候,它全身都已经僵硬了。彼时,冰河化冻、春天来临,它为何会死在发芽的树下,而非像《拇指姑娘》里的燕子一样,带着拇指姑娘奔向了春天?我不得而知。只是,我在树下伤感良久,一遍遍抚摸它的羽毛后,终于想起应该让它“入土为安”。趁着家人都不在,我用小铲子在树下刨了个坑,找了一块花手帕包住死去的燕子,缀以青草、绿叶、小花,让它安息。
所以现在,当我这两个不满十岁的孩子将他们的小宠物不小心养死之后,我绝不会多说一句,而是任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宠物准备“葬礼”。乌龟“水水”是老大从一颗“蛋”养起的宠物,养了两年,还是没能挨过冬天。老大悲伤不已,还写了小诗悼念。他用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纸盒装着“水水”,将它埋在楼下的花丛里。每次经过那儿的时候,他会说,“水水”一直都在那里陪着我们呢!老二刚上小学,她的小鱼“黄鹂”突然“翻肚”,她难过得哭了大半天。虽然我们认为小鱼死了很寻常,她却仔细地将它包入纸袋,还用拼音加汉字写着:“亲爱的小黄鹂,我永远爱你”,落款是“姐姐”。在孩子们眼中,生灵并无高下之别,都可以对话,都被寄予深情。所以他们坚信,死并非结束,那只是生的另类方式,另种延续。
孩童看待生死让我颇受启发。既然世间所有离去都是告别,以怎样的方式告别,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问题。话说历史上建安时期,曹丕率众文士为王粲“驴鸣送葬”一段,和孩子们为宠物办“葬礼”很有得一拼。王粲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前很喜欢驴叫,认为可以激发写作灵感。当时还是世子的曹丕作为王粲好友,亲率众人为其送葬,并对大家说:“王粲平日最爱听驴叫,让我们学一次驴叫为他送行吧!”于是曹丕带头,一片驴叫声此起彼伏……这看似搞怪行为,至今想来却总有些感动。
想起安徒生童话《小意达的花儿》,故事最后,小意达除了埋葬了枯萎的花朵,还为花朵们举行了送别仪式。小意达还是孩子,没法鸣枪炮送葬,她就叫来了她的两个表兄帮忙,表兄们带来了弓箭,以反复向花儿墓前射箭的方式致敬。读到这儿,是不是感觉非常熟悉?这是多么情真意切、有仪式感的告别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0 09:45: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