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现在,有许多人因为子女工作而离开自己熟悉的家乡,到另外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如何更好地度过晚年、融入城市?南京江宁的赵阿姨是一个缩影,一个小小的裁缝铺,更好记录了一个外来人员与城市的相融。
赵阿姨的工作照
人物:干针线活的赵阿姨
南京佛城西路8号的门头有一面干净的落地玻璃窗,展示着室内赵阿姨修修补补、辛勤劳动的身影。这玻璃门头,像是用镜头记录着赵阿姨日常,也像一个陈列柜展示着这市井中平凡又温暖的烟火气。这是一家没有门的裁缝铺。几块花布悬挂起来就是门,赵阿姨的小裁缝铺就这样接纳着人来人往,记录着这人间的萍水相“缝”。
工作照
不适应清闲的日子,干起了老本行
赵阿姨山东人,两个儿子都在南京上学,毕业之后留宁工作。2012年,随着孙子的出生,她从老家来到了南京带孙子,就这样在南京江宁区居住了10多年。2019年,孙子上小学,她不适应突然清闲的日子,想要做点事情,捡起了她的老本行——裁缝。裁缝铺主要顾客是附近的大学生和居民,一般都是周末客人才有空。但赵阿姨平时若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7点多就来到铺里。记者注意到,门口贴着一张手写的招牌,上面留了电话,以防有人跑空。客人也可以直接掀开帘子进去,把要修补的衣服放在店里,之后再过来拿。她说:“大家都忙,好不容易有时间送衣服过来修补,不要让别人空跑。”
周边的人空闲的时候就会来店里说说话。店里常备几把椅子,“常客”都是些上了点年纪的街坊邻居,送完孙子上学、吃完晚饭散步清闲的时候,一起聊聊天,这里就是一个”小驿站“,提供了邻里交流的空间。一位住在附近的阿姨说:“我经常来这边,聊聊天时间一下就过去了。”
裁缝铺靠近河海大学江宁校区的南门,借此,赵阿姨还结识了许多大学生朋友。来过店里的学生体验了阿姨热情、细心的服务,会通过朋友圈、QQ群等方式宣传,可谓有口皆碑,赵阿姨的生意也越做越好。
赵阿姨改领子
缝纫不是为养家糊口,更主要是为了融入
记者在现场看到,摊开衣物,做好标记,裁剪、折边、换线、压边、缝边、断线、摊平、熨烫、整理……这些动作利索干净。一般裁短裤子或者修改衣领样式只需几分钟,缝扣子更是不在话下,引着针线穿插几个来回,一个结实美观的扣子就缝好了。
一颗扣子一块,缝边补边五块,修改尺寸十块。这样的价格在南京算得上实惠,可就是这样阿姨很多时候都会让利,或者打折。“姑娘你这个衬衫就缝了一颗扣子,不收钱。”“老顾客了,就给个十五呗。”“这个简单,八块钱就行。”阿姨把缝纫作为便利居民的事情,也没想着一天挣多少钱。对于她来说,缝纫不是养家糊口的生计,是打发退休时光的兴趣爱好。而且很多顾客都是学生、上班族,“大家都不容易,这些都是小钱”。阿姨告诉记者:“我就是闲不下来,现在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挺开心的。”
正说着话,一个大学生走进店里,“我的羽绒服拉链坏了,看看怎么弄。”阿姨拿过羽绒服,检查拉链,发现是卡住,一翻操作后拉动变得顺畅起来。当询问收费时,赵阿姨说:“哎呀,你这个拉链都没换,就不收你钱了。你之后拉拉链记得要对齐,这样就不会卡住咯......”
虽然为人热情大方,但是阿姨其实是一位节俭的人。装各色缝纫线的框是旧篮子、装纽扣的盒子是饼干盒。老花镜、剪刀、皮尺、缝纫竹尺、针线盒,这些老物件都跟了她很多年。
赵阿姨的工具
记者手记:
铭记每一次相“缝”
“要继续缝补下去,在方便顾客的同时,也在修补中度过幸福晚年。”赵阿姨手中线将布料缝合,用细密的针脚让人觉得踏实安心。那间小小的裁缝铺,无论寒暑,都透着明亮的光,邻里街坊、在外求学的学生在这里相遇、相“缝”。而她也因为这间裁缝铺,与南京这个城市有了深刻的交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8 23: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