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合肥晚报
□方成龙
去项目工地蹲点。第一天晚上,到员工食堂吃饭,老远就闻到鱼香味。步入食堂,看到员工人人碗里有鱼,个个大快朵颐。心想,工地伙食真不错!也盛了一碗,坐到桌旁,喜滋滋地享受起来。
第二天晚上,进入食堂,又闻鱼飘香,又见员工在吃鱼,虽然还有其他素菜搭配,心里仍不禁咯噔一下,暗忖怎么还是吃鱼?
孰知第三天晚上,来到食堂,再闻鱼飘香,仍见员工们在食鱼,心想鸡鸭排骨,荤素菜品,花样众多,哪有连续三天食鱼的?
于是,我手里端着鱼与饭,来到项目点工会主席的桌前,在他旁边坐下来,笑着说:“鱼是个好东西,厨师烹饪得也好,只是天天吃鱼,职工饮食太单调吧?”
真巧,这时项目经理端着一碗鱼也来了。听了我的问话,微笑着对我说:“关于这几天吃鱼的事,是这个样的……”,
原来这个工地正在进场施工,征地拆迁补偿政策标准都有了,进展也比较顺畅。但有一户村民天天门上锁,避而不见,负责征地拆迁的老吴连续跑了数十次,都没见到主人。这家门口有口鱼塘,急等回填。好不容易,老吴终于见到主人了,对方是一位中年妇女,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老吴把征地补偿包括鱼塘的补偿政策一遍又一遍详细告诉了她,嘴边说出了火泡泡,她就是听不进去,不愿意填鱼塘。
老吴又拉着赵经理和村干部一同去她家中,做她的思想工作,她依然不同意。赵经理、老吴看到家中用具摆设简朴,知道这是一户困难家庭,又听村干部介绍她是单亲妈妈,赵经理、老吴心里充满同情。返回路上,这两位有着三十多年工龄的工程人边走边聊:“干工程为了啥?不就是造福村民吗!”“村民有困难,我们作为国有企业的员工,不也有责任、有义务去力所能及地帮助拉一把吗?”
回到工地,赵经理、老吴立即把看到的、听到的情况向项目经理作了汇报,经理指示:按照征地拆迁补偿政策标准,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
赵经理、老吴又来到这户人家,释疑解惑,真诚的苦口婆心换来了心结的敞开。女主人说出了心存的难题,自己孤儿寡母实在没有办法短期把鱼塘里的鱼卖掉。老吴闻讯,当即拍着胸脯,表示自己负责想办法把鱼卖掉。女主人紧皱的眉头也瞬间舒展开来。
那天,鱼塘里的水抽干后,老吴带人把几千斤活蹦乱跳的鱼装上了车,连续跟车跑了三个菜市场。购买鱼的人虽然不少,但鱼毕竟太多了,一时半晌实在卖不完。女主人又犯愁了。老吴手一摆,说:“你不要急,我们都买了,拉到工地食堂,让员工改善生活!”
就这样,老吴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开工,为了帮人一把,把剩下的鱼都拉回到工地食堂。于是,工地食堂便有了连续多天的鱼香。而员工们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也十分理解、支持。
经理说到这里,又补充说:“后来,老吴再去这位女主人家时,看到她家门口原有的三棵橘子树,还未办理补偿,就被她主动移走了,她是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啊。”
“工地鱼飘香,体现了施工者的善行,也展现了建筑大军与施工地民众浓郁的鱼水情!”知晓连日食鱼的原委,我深受感动地说。
这事发生在十八年前,在那条横穿武陵山脉的宜万铁路建设工地上。时间虽已过去近五分之一世纪,但每每想起那个工地、那群人以及这件事,我依然满口鱼香味,一切好像在眼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6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