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两个夫人为何成为挽救卫国的中流砥柱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8 14:2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狄人在晋国失败,纷纷向东翻越太行山脉,来到华北大平原,和这里的狄人汇合,重新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开始了对中原腹地的进攻。

公元前662年,在邢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北部完成聚集的狄人开始南下入侵,邢国危在旦夕。

邢国是周公第四子姬苴的封地,这里自古就是殷商遗民和戎狄频繁活动的地区,所以自建国开始,邢国就与河北、山西的蛮族长期作战,抗击戎狄四百年不能南下中原,为周王室、为中原诸国的和平安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在历史上留下了“邢侯搏戎”的美谈。

两个夫人为何成为挽救卫国的中流砥柱

邢国形势图

然而今非昔比,昔日先祖的荣光早已化作了东风。

面对狄人的大举入侵,邢侯派人向齐国请援。

管仲很早之前就非常关心狄人的问题,所以他向齐桓公建议帮助各国修筑更多的方城,以压缩狄人的生存空间。同时他更清楚,狄人像豺狼一样贪得无厌,中原各国唯有彼此关心、互相救助,才能取得胜利,作壁上观、一味自保最终都要倒霉。

因此作为中原诸侯霸主齐国,绝对不能置之不理,像当初义无反顾地救援燕国一样,齐桓公马上派兵援助邢国。

可是远水不解近渴,齐兵未到,邢国都城就被攻破,邢侯率众突围,在路上遇见齐桓公,眼泪汪汪一跪不起。

两个夫人为何成为挽救卫国的中流砥柱

齐桓公大怒,带兵日夜兼程杀向邢国。

此时邢国都城已是冒着狼烟的一片废墟,夕阳下遍地是无人掩埋的死尸,远处暮霭蒙蒙的山峦下,但见数不清的狄人帐篷蔓延至天际,火光映红了整个天空,夜空里传来狄人载歌载舞的欢笑声。

邢侯再次泪洒长巾,齐桓公大义凛然地安慰他说:“这个仇已经不是你邢侯一家的了,寡人自当和你同仇敌忾。你失的国寡人帮你赚回来,你流的血寡人要他千倍偿还。”

两个夫人为何成为挽救卫国的中流砥柱

铁血齐兵

齐桓公下令,帮邢国重建都城、宗庙、朝堂、屋舍,所有的用具用品包括牛、马等牲畜粮食、布匹之类的东西全部从齐国运来,在齐桓公大力支持下,邢国得以重建,邢国上下无不对齐桓公感激称道。

公元前660年十二月,狄人又大举攻入卫国。

两个夫人为何成为挽救卫国的中流砥柱

狄人入卫

卫国国君卫懿公(姬赤)有个特别爱好,就是喜欢养鹤,在全国各地圈养了大量的鹤。

鹤的规格待遇相当的高,和卫懿公同车同座,卫懿公爱它们胜过爱自己的儿子,甚至每只鹤都有自己的名字,特别盛宠的甚至被封为卿士、大夫。

两个夫人为何成为挽救卫国的中流砥柱

卫懿公(配图)

面对狄人的进攻,准备披甲上阵的国人都说:“鹤还有官禄爵位,都当了将军了,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哪里能打仗,还是让鹤去迎击狄人吧!”

国人的态度预示了战争的结果,果然不出所料,狄人在荧泽(今河南省汤阴县)大败卫军,杀死卫懿公,又长驱直下,一举攻下了卫国国都朝歌。

朝歌陷落后,仅有五千多老少病弱逃到了曹邑(今河南滑县)。其余的卫人向南逃亡,在黄河边再次被狄人击败,眼看要被屠戮殆尽,幸得宋国出兵,把仅剩的卫国百姓七百三十人接应过黄河,为卫国一族保留了香火。

两个夫人为何成为挽救卫国的中流砥柱

狄人长驱直入(配图)

狄卫大战,整个卫国仅剩不到六千人,生存下来的卫人就拥立卫戴公继位。

听闻卫国的惨闻,中原各国都震惊不已,这时候华夏同宗的情谊显现出来,诸侯们纷纷向卫国伸出援手。

在宋国出兵救人的同时,郑国也派兵相助,但被打的大败,不敢再过黄河。

最后,齐桓公派儿子公子无忌率兵三百乘来到曹邑,修筑了坚固的工事保护卫戴公,才算遏制住了狄人的进攻。

两个夫人为何成为挽救卫国的中流砥柱

抗狄援卫

但也仅仅是抵挡,要想反击取胜也是有心无力。

狄人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接连灭亡华夏两大诸侯邢国和卫国,黄河北岸尽是胡骑,狄人风头之劲,让距离两百公里之外的周天子都心惊胆寒。

每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总有英雄于乱世中力挽狂澜,成为华夏的中流砥柱。

此时的他和她,也许是一个弱小女子,也许是一个耄耋老汉,

但,只要踏上疆场,就是勇往直前的战士。

如今拯救卫国于危难之际的正是两个女人,两个已经远嫁他乡却心系故国的姐妹,她们是卫懿公的妹妹许穆夫人和宋桓夫人。

两个夫人为何成为挽救卫国的中流砥柱

许穆夫人(剧照)

他们的母亲也非常有名,正是春秋双艳之一的宣姜,也是齐襄公和齐桓公俩人同父异母的妹妹,年轻的时候嫁给了卫国太子,因为太过美丽迷人,以至于还没有洞房就被太子他爹卫宣公纳入了后宫,后来生了儿子就是养鹤的卫懿公。

卫宣公死后,齐襄公以武力干涉卫国内乱,把卫懿公立为国君。为了巩固妹妹和外甥的君位,齐襄公还做了一件非常奇葩的事,把宣姜嫁给了卫宣公的庶长子卫昭伯,这样卫昭伯就由卫懿公的哥哥变成了父亲,俩人既是兄弟(同父异母)、又是父子(娶人母亲)。有了这样既亲又近又复杂的关系,势力庞大的卫昭伯当然拼命维护卫懿公的地位了。

两个夫人为何成为挽救卫国的中流砥柱

卫昭伯和宣姜

宣姜和卫昭伯又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嫁给宋国的宋桓公,叫宋桓夫人,一个嫁给许国(今河南许昌)的许穆公,史称许穆夫人。由于母亲的婚姻关系,使得她俩和卫懿公的关系很乱,作为妹妹是按母系一族说的,如果按父系论就是侄女,但这并不影响两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许穆夫人从小长得貌美多姿,而且是个很有主意的人。待到婚嫁年龄时,许、齐两国都来求婚。她觉得许国是弱国,要嫁就嫁强大的齐国,将来也能成为卫国的依靠,但是母亲坚持把她嫁给了许穆公。

两个夫人为何成为挽救卫国的中流砥柱

许穆夫人

迎亲的队伍即将离开朝歌,她佩戴者精美的玉石,对送别的人群嫣然一笑,娇美的新娘比天仙还美丽,可是她却快速回过头来,不要人们看到的她含着泪的眼睛。

出嫁的路上,泉源在她左边汩汩翻腾,淇水在她右边悠悠流淌,河边的芦苇丛中露出一节又细又长的竹竿,竹竿底下就是她经常来钓鱼的淇水啊。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陪伴了她最纯真、最幸福的时光!

如今要嫁到遥远遥远的地方,以后再也无法回到这里,再也见不到她朝夕相处的父母兄妹,她傻傻地想着,忍不住泪流绵绵。

以后我想他们了,该怎么办啊。

两个夫人为何成为挽救卫国的中流砥柱

许穆夫人(配图)

嫁到许国后,衣食无忧的生活并不能冲淡许穆夫人对家乡的思念,她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母国的消息。

忽然北方传来卫国覆亡的消息,让她异常悲痛、彻夜难眠,每天都为家人的命运担忧。她更是多次向丈夫提出救援的请求,可是许穆公知道狄人的战力,卫、邢两国都挡不住,许国由恐避之不及,哪能再做飞娥扑火自取灭亡的蠢事,直接拒绝了夫人的请求。

许穆夫人气恨交加,决定独自一人回国抗狄。

两个夫人为何成为挽救卫国的中流砥柱

许穆夫人

许国的大臣纷纷拦阻她,指责她要将祸水引到许国。

许穆夫人义无反顾地跨上战马对那些人说:“你们一路上追我阻我,不让我回卫国,我心里又哀伤又忧愁。你们说我要考虑深远啊,你们说我要谨慎行事啊,我知道你们这么说不错,可是我的父母兄弟姐妹们正在受难啊!许国的各位大夫们,大家不要再责备我了,现在我的决心已定,谁也不能阻挠,我要亲自回去拯救我的国家!如果这样会给你们带来灾祸,我将永远不再回来。”

路两旁的麦子正当繁盛茂密,要是没有这可恶的战争,平静的生活该多么悠闲舒适啊。

许穆夫人的眼神越过愕然无语的人群,看了一眼原处那个模糊的身影,心里再无留恋,快马加鞭奔向卫国。

她首先来到宋国,找姐姐宋桓夫人,宋国曾经在第一时间度过黄河救援卫人,虽然仅仅只救下来七百三十人,但为卫国延续了血脉。宋桓夫人又是伤心又是懊恼,让宋桓公继续协助卫国,但宋桓公心思和许穆公一样,害怕引火烧身,不敢再次出兵。

两个夫人为何成为挽救卫国的中流砥柱

宋桓夫人(剧照)

姐妹俩又是生气,又是难过他们决定义无反顾地去漕邑,凭自己的力量帮助苦难中的国人。

姐妹俩出发的那一刻,相似的情景又重现了,宋桓公撂了狠话:“走了,就别再回来了!”

姐妹俩理都没理他,纵马而去。

俩人回到卫国后,一边救济难民安家谋生,一边招募国人整军习武,同时,许穆夫人还积极向齐国求援。

齐桓公被外甥女的爱国行为所感动,再次派遣庶长子公子无亏带着五百乘战车和五千名甲士来援助卫国。

终于,联军击退狄兵,收复了失地,避免了亡国。

齐桓公也很慷慨,两年后又帮助卫国在楚丘(今河南省滑县)重建都城,恢复了它在诸侯国中的地位。卫国又得以延续了四百多年国运,成为存在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

两个夫人为何成为挽救卫国的中流砥柱

这一切和许穆夫人姐妹俩的奔走不懈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和齐桓公的“尊王攘夷”政策分不开。

穿越历史回头看,现在的我们要感谢当年那些抗狄援卫的人,如果没有他们的营救,也许后世那些在战国夜空中闪耀的明星也将不复存在,战国的历史天空将黯淡许多。

卫国和当代的以色列非常相似,在诸侯大国的夹缝中生存,却为天下贡献了一大批杰出的能人才俊,像后世的吴起、李悝、商鞅、吕不韦等众多风云人物全都来自卫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8 1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揭秘古代四大女英雄的真实故事
...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穆桂英五十三岁犹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通俗文学中巾帼
2024-03-31 13:26:00
她帮母国收复失地复国,还差点嫁给齐桓公
...。许穆夫人在许国过得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但是从后来卫国灭国这件事看来,许穆公应该对夫人并不怎么样。卫国被灭,许穆夫人请求许国发兵去救自己的母国,被许穆公一口回绝。许穆夫人干脆
2023-05-29 16:29:00
揭秘宣姜与许穆夫人:一个遗臭万年,一个流芳百世
...宣姜,是当时齐僖公的女儿。齐卫联姻,宣姜就许配给了卫国的太子公子伋。但卫宣公看到宣姜貌美,起了色心,又见太子去了郑国,就强占了宣姜,把儿媳变成了自己的夫人。后来宣姜生下两子,
2024-04-17 18:06:00
远嫁国外被无能老公气疯,如果不是女儿争气她的黑料根本洗不清吧
...都是炮灰角色。很不幸,许穆夫人虽然贵为公主,但却是卫国公主。在一众豪强之间,小国卫国不仅没啥话语权,还要在各路豪强中为本国的地缘安全绞尽脑汁。而不幸中的不幸是,女人就是当时最
2023-06-25 11:53:00
公主出嫁路遇一老头,被领进一座新的宫殿,新婚夜才知新郎换了人
...人惊讶的真相?想了解更多,敬请往下看。公元前719年,卫国陷入内乱,出逃在外多年的公子州吁杀死了卫桓公自立为君,但州吁好战且不得卫国人心,半年后,卫国石蜡联合陈国又杀死了州吁
2024-11-25 10:32:00
孔子单独会见南子,引起弟子不满,孔子为何指天发誓
公元前494年,周游列国的孔子第二次来到卫国,这一次,孔子单独会见了一个女人,这个人就是卫灵公的宠妾南子。孔子一生为了政治理想奔走,他周游列国的途中,弟子们也是紧紧跟随,悉心相伴
2024-06-11 10:59:00
聊聊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
...字由于历史原因己无从考究。生于公元前690年。春秋时期卫国朝歌人,历史上有名的宰相比干挖心的地方。卫国公族卫昭伯的女儿。成年后嫁给了许国许穆公为妻,故称许穆夫人。许穆夫人长的
2023-06-29 10:46:00
卫国大夫孔子公子辄即位,卫国君之位的蒯聩根本不死心
...间最长的人,也是唯一敢批评孔子的人。有一次,孔子在卫国见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见国君夫人,本来这于礼仪上是应该的,孔子见一见没有问题。关键是南子是个品德败坏的女人,全国人民都知
2023-08-19 14:55:00
聊聊睡公公杀丈夫嫁小叔的绝世美女宣姜
公元前718年,齐国和卫国联姻,齐国公主宣姜含泪辞别父母,跟随送亲队伍踏上了前往卫国的征程。对于一个16岁的少女来说,远离故土无疑是件痛苦的事情,但悲伤过后,宣姜又对未来的幸福生
2023-10-16 15: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