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山醉龙舞。IC图片
乔林烟花火龙。特约记者沈绵钺摄
湛江人龙舞。IC图片
甲辰龙年即将到来。巡游界舞动起来的“龙”自然成为今年过年最“靓”的“仔”。在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龙舞属于传统舞蹈类,广东各地市有多个相关项目入选。龙舞多数是通过舞蹈动作、道具表现出龙的游、戏、穿、腾、跃、翻、滚、戏、缠等神情和神态。而南粤大地上的龙舞争奇斗艳,从材质到舞步都各具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舞动中国龙”——龙舞大巡游全国主会场活动将于元宵节在广东惠州举行,这是我国龙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现,届时全国的巨“龙”将“盘踞”惠州,南粤大地上的龙舞也将争艳亮相。
A
威猛豪迈龙
◎揭阳:乔林烟花火龙舞(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乔林烟花火龙,俗称“烧龙”。揭阳当地有句俗语云:“烧龙锣鼓响,心蓬厂;烧龙烟花起,人欢喜。”(“蓬厂”,潮州方言,激动、鼓动之意)。可见,每年的“烧龙”对当地民众意义非凡;当地以“烟花火龙”表演来祈求平安兴旺、吉祥如意。
乔林“烟花火龙”融舞蹈、服饰、潮州音乐、武术于一体,威猛豪迈,动作洒脱干练,呈现出独特的潮汕民间艺术特征。
据广东省文化馆官网介绍,揭阳乔林乡的游龙、舞龙和烧龙习俗活动,一般自农历正月初五开始,在三四十米长的九节龙具内——包括龙头、龙身、龙尾以及龙眼、龙嘴、龙喉和龙须内——装填和插满各色烟花火箭。
据介绍,乔林烟花火龙表演前,舞龙队30多名健壮青年,须先斋戒沐浴,然后头戴竹笠,身穿短裤,赤膊上阵。表演开始,即同时点燃龙具上的烟花火箭,接着由火把引路,龙珠前导,人们高擎巨龙,以各种花样套式和造型绕场起舞,动作简练、快捷、流畅。最具特色的是,刹那间龙睛蓝光炯炯,龙口呼呼喷出火焰,射出大小火珠,龙身彩色火花飞溅,龙尾的“垂柳烟花”如瀑布飞泻,打造了一条焰火四射、彩光闪烁的金龙形象。
B
沉思奋醒龙
◎汕尾:滚地金龙(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载,“滚地金龙”始创于南宋,明嘉靖年间,黄氏光昭公一支从福建漳州移居广东陆丰南溪村,带来《滚地金龙演史传》的传本。汕尾市南溪村“滚地金龙”表演时,由二人钻入“龙身被套”,一人舞龙头,一人舞龙尾。表演中模仿龙的旋舞飞腾、戏水嬉耍、沉思奋醒、柔静盘曲、勇猛奋进等动作。伴奏用威武雄壮、嘹亮开阔的海陆丰正字戏的“牌子大锣鼓”,而大唢呐则按不同的表演情节吹奏不同的曲调。表情丰富、套路众多、舞段精彩、技艺兼善是这个舞蹈的基本特点。
C
步醉心不醉龙
◎中山:醉龙(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山醉龙的表现内容包括拜祀、插金花、请龙、三拜九叩、喝酒、席间舞龙、灌酒、巡游等,带有仪式舞蹈的明显特征。表演道具为硬木雕制但不连体的两截龙,由一人舞龙头,一人舞龙尾,两人为一组,据不同场合可分四、六、八、十组不等。舞时龙头与龙尾不必连接,而是采用南拳马步和对打招式的组合形式,按龙头高则龙尾低、龙头左则龙尾右的规则对应而舞。
中山醉龙吸收了醉拳的表演套路,让舞者个个模拟似假亦真的醉态,在不断变化的队形中,高举木龙,上下翻飞,左右腾跃。数名敬酒者手捧大酒坛,在龙阵中往来穿梭,不时给舞者灌酒助威。舞者以“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的自如挥洒,把醉龙舞表演得别具神韵。
D
金光秀雅龙
◎江门:荷塘纱龙(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荷塘纱龙,是起源于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镇篁湾村的民间艺术。据史料记载,始于南北宋期间,多于春节、元宵、秋后及各种神诞庙会、喜庆盛典中表演。
据广东省文化馆官网介绍,荷塘纱龙长50多米,其突出特点是以特制的轻纱作龙衣,用金钱片式的红、黄绸布贴作龙鳞,龙体内装上有防风防滴装置的蜡烛,尤其在夜间点燃时,整条龙通明透亮,舞起来金光闪耀,宛如滚动的彩虹。
荷塘纱龙创造了一整套以武术为功底,多变化的“线”与高难度的“点”相结合的舞蹈套路。整套龙舞约一小时,花式纷呈,变化多端,技巧性强,高难度动作频出,高潮迭起,却能使龙体内蜡烛经久不灭。舞者26人轮番上场,接力交替时,不歇舞,不乱阵,被称为“绝技”。
E
粗犷雄壮龙
◎湛江:人龙舞(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艺人传说,人龙舞约始于明末,当时被清军大败的明军撤退到雷州半岛和东海岛,适逢中秋,地方百姓为鼓舞明军士气,编排了这个舞蹈。此后,人龙舞便在当地流传开来,至清乾嘉时达到鼎盛。
湛江东海岛东山镇的人龙舞被冠以“东方一绝”的美称。表演时,几十至数百名青壮年和少年均穿短裤,以人体相接,组成一条“长龙”。在锣鼓震天、号角争鸣中,“长龙”龙头高昂,龙身翻腾,龙尾劲摆,一如蛟龙出海,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显现出独特的海岛色彩。专家介绍,湛江人龙舞有起龙、龙点头、龙穿云、龙卷浪等独具特色的表演程式,表演者练就了快速托人上肩的稳健动作和步法,队形流畅多变,粗犷雄壮。
F
力与美相济龙
◎佛山:人龙舞(2008年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传,清道光十年(1871年),为欢迎光华村人梁耀枢高中状元荣归故里,村中武术师林升辉等自动发起舞人龙活动,自此成为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光华村民间大小喜庆节日必备的表演活动,世代相传。
杏坛“人龙”由数十人至一百多人组成,长数十米,分为龙趸(龙的底部)和龙身(龙面)两部分。舞蹈分10个舞段进行表演。其间由一武术师手擎龙珠,指挥引领各舞段的起承转合、构图和路线运行,同时融入了南派咏春拳“行者棒”棍术表演,突破了道具龙的表现手段,是人体“力与美”的体现、舞蹈与武术的结合。
G
刚柔相济龙
◎梅州:花环龙(2007年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梅州市文化馆介绍,花环龙在广东省大埔县有百余年的历史,它源于大埔茶阳镇下马湖村的民间龙舞——软腰龙。
花环龙在继承中原古汉族龙舞的基础上,吸取了我国民间舞蹈,古典戏剧舞蹈“刚中带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的特点,以“文舞”“软舞”为基调,使花环龙舞得娇柔婉转,潇洒自如。花环龙以“站、蹲、跪、团、骑、坐”独特的舞技舞法,既可临大小广场,又可登大小舞台,还可以在室内厅堂表演;甚至骑上高墙,或坐于小桥上作舞;既适合于山区活动,又宜于城区表演;既富于浓郁的山乡特色,又具有新时代的气息。
专题撰文:南都记者肖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4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