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法院报
调解“无声” 司法有情
张掖甘州:看得见的调解收获无声点赞
本报讯 (记者 潘 静 通讯员 张彦峰 于菊瑛)“非常感谢你们的耐心调解……”2月13日,在一起涉及聋哑人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成功达成和解协议后,当事人李某妻子匆匆向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法院速裁团队法官、特邀调解员写下这么一句话,向他们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和赞许。
李某与马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虽然案情明了,法律关系简单,但因李某长期在外务工,其委托代理人赵某(李某妻子)为聋哑人,且当事人另一方马某身处外地,加之马某对李某诉请的金额异议较大,案件调解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
为使案件顺利办理,尽快兑现当事人合法权益,甘州区法院速裁团队法官及特邀调解员在调解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沟通了解,与马某进行了账目的提前核算,但调解当天,赵某对马某的计算金额不予认可。
面对一方是聋哑人而另一方须进行远程互动,双方沟通十分不便利的困境,承办法官及调解员不厌其烦地将马某陈述的每一句话经马某确认后,通过语音转文字的方式传入赵某手机,再以转述赵某手写意见的形式完成双方互动沟通。就这样你来我往,从早上8半点半到下午6点多的反复沟通,双方争议账目终于算清,顺利达成调解协议。
调解“无声”,司法有情。面对桌面上那一沓沓写满文字和数字的纸张,看着赵某写下的那句致谢话语和为他们竖起的大拇指,承办法官和调解员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9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