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李凯旋 吴德彦 刘婷
养狗牵绳经历过不少争论,现在已经成为文明居民的共识。令人想不到的是,古人早就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牧马山麓,坐落着广都博物馆,这里是双流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商周遗址聚落群、明清蚕丛祠等遗址旧迹的区域。馆中一组东汉年间的陶狗很是特别,不管是养大型的护家犬,还是养小型的宠物狗,在它们的颈脖处,都无一例外地雕刻着造型各异的项圈或套带,这些项圈或套带,明显便是用于套绳防止伤人的。
广都博物馆文物考古专家李国告诉记者,这组展出的东汉陶狗出土于不同的墓葬,其中大型的这只2012年出土于双流庙山村东汉崖墓。它高50厘米、长60厘米,尺寸只比真犬略小。头身一体,应为模制而成。这只陶狗昂头而立,两耳高竖,双目炯炯,嘴大颚长,面相凶恶,疑似为墓主人的守卫者。另一些较小型的陶狗,则大多出土于修建双流国际机场T2航站楼时发现的汉代墓群。
李国介绍,大型陶狗颈与前腹紧束套戴,其装饰带清晰可见,项圈的功能显然是用于套绳防止伤人。“如果崖墓主人生前养狗,可以推测,其一,他丰衣足食,有余粮喂狗;其二,他云淡风轻,有雅兴养狗,生活情趣和审美品位从陶狗身上的装饰便可窥探。”李国说。
汉代陶狗身上展现的小小项圈或套带,展现的是当时养犬人的文明素质。在社会形态高度文明的今天,我们养狗、遛狗,更应自觉行动起来,遵守规章制度,学会科学喂养,少一些随意、多一份规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2 12: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