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上最差劲的首辅是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2 15:23:00 来源:戏说三国

历史上普遍认为,明朝最差劲的首辅,是成化年间当了十年首辅的万安。之所以说他是最差劲的首辅,体现在以下几点。

历史上最差劲的首辅是谁?

(万安画像)

一是万安靠攀附权贵上位。万安姓万,他与明宪宗朱见深的宠妃万贵妃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但他自称是年轻的万贵妃的侄儿,攀上这层关系当了首辅。

二是万安没什么真才实学。当他见到皇帝的时候,就只会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什么事也做不来,他也从来不做。

三是万安纵容明宪宗玩乐。明宪宗上台后,几乎不出来见朝臣,也不理朝政,只顾在宫中玩乐。而作为首辅的万安,不但不劝说明宪宗勤政,反而还经常向明宪宗进献春药和房中术,纵容其玩乐。

就是这样一个人,连当时的人,都称呼他为“纸糊阁老”“万岁阁老”,可是,他居然能在内阁首辅的宝座上呆十年之久,这还不算最差劲的首辅吗?

不过,我想说的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应该是片面的。虽然《明史》对万安这个人做出非常负面的评价。但是《明史》本身是清人写的,其倾向性问题,历来被人诟病得比较多。而我们今天在讨论万安这个人物的时候,更加不能够只是全盘接受《明史》的观点,而是应该站在今天的立场上,有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照立场。

历史上最差劲的首辅是谁?

(明朝党争,图取其意)

如果这样来看万安这个人,实际上,我们会发现,对万安还可以有另外的解读。有哪些解读呢?

一、和。

在整个明朝的政治生活中,“党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这种“党争”,几乎贯穿了整个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而且愈演愈烈。明朝最后阶段,在军队力量强大的情况下,竟然被农民起义和后金入侵给灭掉,与“党争”太厉害不无关系。甚至当时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的情况,在阉党一党专政的时候,后金和农民起义都没能形成气候。而崇祯皇帝把阉党镇压下去后,明朝却迅速就被打败了。

明朝之所以出现“党争”非常厉害的情况,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朱元璋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时候,取消了宰相职务,由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但是这样一来,势必会增加皇帝的负担。如果是朱元璋这样勤政的领导,自然没有问题,但皇帝勤政的本来就不多,再加上他们受到的约束很少,因而更容易怠政。

于是,后世又实行内阁制,选拔官员进入内阁,帮助皇帝干事。其中一个人是内阁的主持,被称为“首辅”。不过,首辅的权力和宰相是有很大区别的,他的权力并不大。因此,内阁的所有人,必然都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或者为了维护自己集团的利益,与别的内阁成员斗争。这样一来,朝廷里的“党争”,自然就变得非常激烈。

但是我们看到,在万安担任首辅的成化年间,虽然明宪宗朱见深经常躲在宫中享乐,不出来主持工作。但是,整个明朝却没有出现比较激烈的“党争”,应该说,万安是有贡献的。

历史上最差劲的首辅是谁?

(明宪宗画像)

二、养。

成华年间,皇帝朱见深常年不出来见大臣,但是整个朝廷却没有出现什么大事,整个国家也是国泰民安,应该说,与万安的执政理念是一定关系的。

历史上说万安不学无术,但是他并不是靠裙带关系上位的,而是通过科举考试入仕的,而且是后来才攀上了万贵妃。这说明,万安并不是不学无术,是有本事的。而他之所以还要那样做,与他的执政理念有关。

古代社会属于农耕经济,发展农耕经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办法,就是“休养生息”,也就是对民间不干涉不劳役,放手让他们种庄稼,放手让他们生孩子。如果政府能做到这一点,整个国家就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文景之治”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经典案例。

成华年间,明朝的国际环境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瓦剌在与蒙古大战以后,陷入了内乱,无力再入侵明朝。同时,之后的蒙古小王子达延汗还没有崛起,因此明朝并没有太突出的国际矛盾。同时,明末由于地球小冰期引起的严重自然灾害还没有发生,因此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风调雨顺的。

有了这样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如果统治者头脑发热,或者大兴兵戈发动战争,或者大兴土木搞大型工程,那么,老百姓依然不能得到安宁。

万安在大臣们向明宪宗提建议的时候,立刻跪在地上,大呼“万岁万岁万万岁”,阻止其它阁臣们说话,就是一种不愿意兴师动众的表现。

历史上最差劲的首辅是谁?

(万贵妃剧照)

三、安。

万安这样的官员,在中国古代是非常典型的,也算是古代官员中的大多数。他们进入官场以后,奉行一种“安”的哲学,也就是万事讲中庸,左右逢源,把各方面的关系搞好,尤其是对皇帝忠心耿耿。皇帝需要什么,就投其所好。同时也不揽权,不独裁,不当出头鸟。还有一点,他们不贪腐,不拉帮结派搞“党争”。他们这样做,能保证自己一生平稳,安然到老,安度晚年。

这样的做法,其实已经形成了一种古代特有的“官场文化”,五代时期,有个叫冯道的官员,依靠这种文化,当了“四朝十帝”的宰相。万安也依靠这种文化,最终安全着陆,度过了他平安的一生。

当然了,我们这样解读,并不是要洗白万安。不过,万安的身上,确实有非常多的值得我们现代人研究甚至是借鉴的地方。

(参考资料:《明史》《万历野获编》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2 18: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担任首辅时间最长的五位首辅:都在10年及以上,他21年
...方人结成的朋党互相倾轧。 万安曾上奏请求解散西厂,明宪宗同意了万安的建议,这件事得到朝廷内外的称赞。在对待孟密扰乱边疆之事,万安因接受了孟密的宝石贿赂,为孟密辩护,在廷议中
2024-12-06 09:31:00
明朝最无能的内阁尚书,被讥讽内阁是“纸糊三阁老”
...讥讽内阁是“纸糊三阁老”,六部是“泥塑六尚书”。在明宪宗成化年间,当时的内阁是首辅万安、大学士刘珝、大学士刘吉。万安之所以能当上内阁首辅,不是因为有多少拿的出手的政绩,主要是
2024-03-26 05:35:00
万安究竟是怎么当上内阁首辅的
...靠攀附权贵上位的。当然了,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皇帝明宪宗任用奸邪,这也给了万安这样的人机会。万安据《明史》载:“长身魁颜,眉目如刻画,外宽而深中。”也就是说此人长得还算挺帅的
2024-07-01 16:37:00
...径青云直上,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朝中重臣。然而在明宪宗成华末年,却有一位好不容易进入内阁的大学士,却反复向皇帝朱见深请辞,坚决要致仕退隐,让很多历史爱好者们感到不解。这位被
2023-05-18 05:11:00
明宪宗朱见深执政时期留下了很多被人诟病的弊政,其中比较著名的便是设置西厂,宠信西厂提督汪直。这事对朱见深的身后名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也成为内阁首辅万安少见的闪光点。万安掌权时内阁
2023-05-14 21:18:00
内阁首辅万安:才学出众却品行不端,终因房中术丑闻被逐”
...宦官汪直失宠后,朝廷官员上书请求废黜特务机构西厂,明宪宗不许。万安屡次上奏请求解散西厂,明宪宗最终同意,此举,也让万安收获了一些美名和赞誉。
2024-02-09 05:23:00
在很多人心中,明宪宗只是一个痴恋万贵妃的昏君,其实不然,明宪宗是很强势、很有作为的。他不仅平定了荆襄流民起义,还安置好了这些流民,为明朝彻底解决了这个隐患。同时,他还进行了成化犁
2024-06-16 12:24:00
明宪宗朱见深后期的执政受到后世学者广泛的批评,尤其是当时的“纸糊三内阁”和“泥塑六尚书”的现象,成为他皇帝生涯的黑历史。史书认为,当时的内阁大臣和六部尚书对朱见深唯唯诺诺,对国家
2023-05-14 11:46:00
明朝的内阁首辅,最著名的无疑是张居正、杨廷和、徐阶、严嵩、万安这五个位。那么,这五位首辅谁最厉害,谁的成就最高呢?万安算得上是明朝的第一个首辅,是真正让内阁独立发挥作用的人。朱元
2023-05-02 20: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
“孔融让梨”世人皆知,可有多少人知道他哥后来为他而死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上出过很多有高尚美德的名人,也有很多关于美德的故事。比如说“曾参教子”
2025-04-02 00:05:00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铁打的万贵妃,流水的皇后”,说的就是明朝皇帝朱见深对万贵妃的专宠。自古老夫少妻的组合很常见,但老妻少夫却相对“另类”。这不
2025-04-02 00:09:00
迁西县塔子山村:八十余载坚持守护无名烈士墓
图为村民为烈士扫墓。王喜增摄3月27日清晨,燕山深处的迁西县上营镇塔子山村,薄雾轻笼。清明节即将到来,塔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宗宾和几名村民带着铁锨和笤帚
2025-04-02 06:46:00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传承和弘扬赵朴初先生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精神,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近日同时举办三组主题展
2025-04-01 22:06:00
清明节吉林省各博物馆用35个展览带观众“邂逅历史”
清明节小长假已经进入倒计时,吉林省内各博物馆将推出35个展览,邀您共赴春日之约。此外,有多家博物馆延时闭馆,让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中尽情度假
2025-04-01 23:03:00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
又至清明,追思情深。在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堰塘村的一座红军墓前,邓家四代人接力守墓94年。墓中长眠的是一位至今无人知晓“叶司号员”
2025-04-01 20:14:00
10个可以和人吹嘘的历史冷知识,一般人真不知道
一:百家姓为何以“赵钱孙李”开始?百家姓流传至今,四姓一句朗朗上口,为何从赵钱孙李开始呢?据相关历史记载,百家姓最初的编纂者是宋朝时期南方吴越国的一位老儒生
2025-04-01 16:44:00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四至”西界首次被准确定位
武当山"蟠蜛八百余里"的区域概念,肇于宋元史志,至明代被确立为法定山界。随着东、南、北三块界碑陆续被发现,其边界走向与古籍记载基本吻合
2025-04-01 16:50:00
2019年,女子坐月子吃12个南瓜被婆婆大骂,公公让她用脚踩钉子
2014年10月19日,长沙市望城区的何庆林接到了村里妇女主任的一个电话,妇女主任对何庆林说:“你的妻子方宝琴在原阳市的一家医院中生了一个孩子
2025-04-01 1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