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898年9月28日,以慈禧为首的清朝统治者为了自己的专制统治,在菜市口砍杀了戊戌六君子,以彻底结束戊戌变法。
到昨天,正好是121年,然而关于戊戌变法,关于谭嗣同,还是存在很大的争议。
短短只有103天的戊戌变法,拉开了政治变革的序幕,成为了我国第一次解放思想运动。但即使它再伟大,一但冲击到掌权者和国家的权益,那它的结局只有失败。因此,短短百天的戊戌变法被慈禧毫不留情地斩断。而戊戌变法的领导人,特别是谭嗣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铁血硬汉。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种大义凛然的气魄,时至今日仍让人佩服至极。
但当你更加深入地了解谭嗣同这个人时,你会发现,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
谭嗣同生于1865年的北京胡同,祖籍是湖南浏阳人,当时他父亲任户部主事,虽然出身优越,但小时候过得并不算轻松自在。
父亲谭继洵软弱没有主见,而他的的母亲则性情刚强,严肃苛刻,对他管教很严,有些刻板 。母亲这个角色不仅没有带给他温暖,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让他心理变得孤僻扭曲。当年他一个人留在北京,母亲告诫他勿念,他答应了。
仅仅只有七岁的小孩,还是一个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年龄,却强忍的想念母亲的泪水,期间还因此生了大病,却始终将思念压在心里,这都只因为母亲临走前的一句诫训。也正是这样,谭嗣同身上总有一种傲骨凌然的倔强,而且这种性格牢牢地印在了骨子里。
在很多历史教科书中,大多数历史人物都被正义化,多少人沉浸在“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始嗣同”的为国献身的高尚气节里,他把生还的机会拒之门外,只想用自己的死换来国民的觉醒,因此,大家对他纷纷竖起大拇指,觉得他很了不起。
但随着大家的深入了解就会发现,那些原本高大的形象渐渐暴露出缺点,甚至崩塌。而谭嗣同,虽然表面正义凌然,为国献身,但却因为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令后人由爱生恨。
历史教科书给予了只有百天的戊戌变法很高的评价,但大家都知道,这场变法注定会失败,其中某些做法甚至还有些荒唐可笑,还有一些无脑的策略方针,更是荒唐至极。仅仅百天的变法两百多道圣旨,总之就是名正言顺的胡闹。很多人说慈禧是很反对当时的变法,其实不然,虽然当时慈禧在熙和园安度晚年,但光绪帝把变法的策略都一一转述给慈禧,而且很多圣旨都是经手慈禧的。那后来慈禧为何如此坚决地停止了戊戌变法呢?
变法领导人越来越放肆,变法开始之后,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向光绪皇帝建议,聘请日本前总理伊藤博文、以及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来参与大清的政治决定。这不就是在卖国吗?
不仅如此,谭嗣同在给他的老师欧阳中鹄得信中指出:西北部地区太荒凉也不好管理,又没有收益,不如全部卖掉换成经费。
与此同时,伊藤博文和李提摩太都对维新派提出建议,提议中、英、美、日四个国家,合并成一个,也就是说从中、日、英、美四个国家中,选出能掌控大局的人,共同掌管四个国家的税收、军事、外交等国家大事。
大清当时是本就是弱国,如果答应,那大清的命脉将完全失去掌控。这不是赤裸裸的卖国吗?将自己的国家亲自交到别人的手里! 拱手让人?!
慈禧得知此事后,明白一旦有他国势力参与到我国朝政,那么大清的政局,必然失控,而且自己的权力地位定会受到影响。于是,慈禧太后没有丝毫犹豫,立马从颐和园赶回了紫禁城,控制了光绪皇帝,及时终止了变法,并下令逮捕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
放弃西北地区,卖掉换经费;让外国人大力参与我国政权,这些鼠目寸光无脑的提议直到今天依旧可以让中华儿女唾弃鄙夷。谭嗣同,作为清朝变法的带头人,一个试图用生命换醒国人的所谓英雄,做出这样的提议,可想而知,戊戌变法的结果会是什么,谭嗣同的英勇就义无论多么的慷慨无私都是咎由自取的。历史是公正的,谭嗣同让人由爱生恨也是有理由的。
但是我还是想说,不管戊戌变法派的政治思想如何,从古至今,从容赴死的谭嗣同一直以光辉的形象存在于我们的心中,他用生命唤醒国民,推动政治改革,这种精神是值得每个人尊敬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07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