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尹才霞
日前,走进江口镇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制衣振兴车间,十余名易地搬迁群众正在使用缝纫机加工衣服。为破解易地搬迁后群众找不到工作的难题,江口镇建立了3个就业帮扶车间,这是赣县区深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赣县区充分发挥易地搬迁安置点产业聚集强、基础设施好、公共资源优、居住环境美等优势,聚焦生活富裕、产业兴旺、治理有效、文明宜居四个关键要素,坚持把后续扶持成效定位于乡村振兴的“先行点”,持续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切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加强就业扶持和产业扶持,促进稳固增收。赣县区结合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素质转变的需求,提升易地搬迁群众就业能力,长期开展各类技工性培训累计40余班次,惠及3000余人,培养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等300余人。通过送岗进点入户、园区基地专项招聘、扶贫车间吸纳、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方式,落实“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1人以上稳定就业”目标。截至目前,全区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5092人,实现就业4510人,就业率达88.5%以上。采取“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大户承包经营”等多种方式,让搬迁户闲置土地向经营主体、种养大户转移,集中开发利用。落实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企业等415家新型经营主体,承接了213个村的“三变”改革,带动209户搬迁户稳定增收。
加大管理扶持,促进群众社会融入。赣县区搭好社区治理、公共服务和群众活动平台,推动群众融入社区。出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在全区27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设有22个社区管理服务中心,配置有专兼职社区管理人员35名,实现所有安置点“有机构、有人员、有隶属、有任务、有制度、有经费”。充分利用资金,完善安置点服务中心、文体中心、文明实践站所等配套设施,打造服务种类多、功能全、效率高的“一站式”社区服务平台。紧贴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支持安置点建立广场舞、乐器队、公益志愿队等群众性队伍,结合重大节日和传统佳节举办大中型活动20余场次,让群众在自发组织的集体性活动中融入新家园、开启新生活。加大乡风培育,建设美丽和谐家园。开展日常环境整治工作,设置环境管护员,每月开展1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人居环境卫生集中整治,逐步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加大宣传,引导群众养成节约资源、垃圾分类、绿色出行、安全用火用电等良好习惯。全区60%以上的安置点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软硬件要求,2个安置点成为生态宜居家园示范点。全面落实安置社区事务“四议两公开”制度,用好居民公约、红白理事会和各类志愿队伍,完善安置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安置点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围绕安置社区公共秩序、邻里互助、尊老爱幼、移风易俗等,开展“乡村夜话”“党旗引领 五星创评”“清洁家庭”争先创优评比活动,把乡风文明培育融入搬迁群众生活各个方面。
审签:朱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2 1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