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蟑螂,世界公认的害虫。
据研究表明,蟑螂的身体携带超过40多种病菌,而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鼠疫杆菌和大肠杆菌。
就连它的粪便也饱含毒素,若不幸误食,会导致腹泻、呕吐等身体不适。
然而,这样的“毒虫”,却是李延荣眼中的宝藏。
48岁的他,为了研究蟑螂,放弃公务员的身份、国企老总的高薪,毅然辞职上山。
在10年的时间里,他养了40亿只蟑螂,拓展出一条新的生态产业链,豪赚过亿元。
那么,李延荣又是怎样变毒为宝的呢?
李延荣与蟑螂的不解之缘,要从2009年开始说起。
那天,他下班刚回到家,就看到女儿窝在沙发里,盯着电视哇哇大笑。
李延荣好奇地撇了一眼,发现竟是一部讲述蟑螂故事的动画片。他心里暗笑:外国人可真神奇,连蟑螂这种脏东西都能搬上银幕。
而最令李延荣震惊的是,动画片中竟赞扬蟑螂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生物。
李延荣无法将完美和蟑螂扯上边,在他一贯的认知中,蟑螂就是躲在黑暗里窸窸窣窣,到处散播病菌的存在。
女儿看着发愣的父亲,笑道:“蟑螂还有个名字叫偷油婆呢!”这句话更挠李延荣的心,一向求知欲旺盛的他,忍不住上网查了资料。
原来蟑螂的完美在于它的身体构造,它能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活上一个月,哪怕没水,它也能熬一周。
因此,蟑螂和恐龙同岁,却没有灭绝,反而繁衍至今。
而且,蟑螂的身体就是一个食物焚化炉,无论是什么吃的,它都可以消灭干净。尤其嗜爱油脂类的食物,所以民间才称它为“偷油婆”。
这时,李延荣突然想到公司饭堂的泔水。
近年来,由于养猪户不允许回收泔水,导致公司饭堂的厨余只能送往环卫中心。
而环卫中心对这类垃圾,只能采取填土的方式,慢慢靠着时间和土壤里的微生物,将它们分解。
但是,这样的做法既耗费时间,又会污染土壤。如果能利用蟑螂的“焚化”功能,自动消化这些垃圾,不仅环保,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李延荣越想越兴奋,为了印证他的想法,他特意买了5个玻璃缸,分别放些蟑螂进去。
一开始,他将家里的剩菜剩饭倒进里面,没几个小时,饭菜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谨慎的他,又猜想蟑螂是否会“挑食”。
于是,李延荣每天都从饭堂里带回各色美食,有辣有甜,蟑螂们吃得津津有味。
在采访中,他还自豪地说道:“我家的蟑螂吃过中国八大系的美食。”
的确,蟑螂是最佳的厨余处理器,却也差点“吃”了他的家。
由于蟑螂繁衍的速度惊人,很快,小小的玻璃缸已经困不住它们。它们会趁着别人喂食的空隙,火速逃窜。
李延荣的妻子看着满地的蟑螂屎,还有房间飘来阵阵令人作呕的泔水味,顿时火冒三丈。
她忍无可忍,愤怒地将李延荣和他的蟑螂们都赶了出去。
为了家庭的和睦,李延荣只能另外租一套房子来安置它们。但是,蟑螂的窸窣声和食物腐烂的味道,让他不断接到邻居的投诉。
李延荣没办法放弃自己的研究,只能到处找场地。
在朋友的介绍下,他租下了一个100㎡的山间平房,山上独门独户的,就再也不怕扰民,还能顺手解决公司的餐厨垃圾。
2011年,李延荣看着这日渐有了规模的蟑螂养殖场,萌发了创业的心。
妻子得知后,十分不解,她觉得丈夫都48岁了,再过几年就能退休,干嘛要折腾?
而且丈夫还是个公务员,如今被派到医药机械公司担任副总一职,这金饭碗是多少人羡慕的,他竟要辞职!
李延荣却非常看好这一行的前景。
其实,在国外早有企业利用昆虫的习性处理垃圾。
比如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期间产生近2千吨的生活垃圾,靠着160万条蚯蚓清除,并将垃圾转化成肥料。
相较于蚯蚓,蟑螂清理垃圾的速度更快。但在目前,国内这片市场还是空白的,李延荣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而且,他早已做过调查,济南市单单章丘区,就有上百吨的餐厨垃圾。如果自己能和政府合作,还可以得到相关的政策补贴。
这样的创业机会,可遇而不可求。
李延荣决定赌一把,他熬了几夜通宵,带着一沓厚厚的计划书,敲开了章丘环卫中心的门。
恰巧的是,环卫中心的负责人刚收到政府要大力支持环保事业的消息,正烦恼如何响应国家政策时,李延荣就递上了“枕头”。
两人一拍即合,随后签订了合约,并给予每吨208元的支持。
就这样,李延荣站在风口上,成为国内第一家大规模采用蟑螂处理餐厨垃圾的企业。
随着蟑螂数量日益剧增,李延荣的养殖车间也增至4个,工人喂养蟑螂工具从大铁勺变成大木桶。
每天凌晨5点,环卫中心就会送来3-4车的“早餐”,1车大概8吨左右。每隔4个小时,又会车来几吨“点心”。
蟑螂一天吃6餐,从早餐到宵夜,安排得满满当当。
显然,人工喂养的速度赶不上蟑螂的干饭速度,全自动化喂养迫在眉睫。
但是,市面上并没有这种机器,李延荣只能自己摸索改造。
他天天带着师傅,在工厂里调试机器到深夜,最终研发了一台专门运输餐厨垃圾的机器。
测试时,他们倒入一车流质的餐厨垃圾,机器“轰”的一声,里面的液体全溢出来,铺天盖地的臭馊味,逼得师傅们连连后退。
只有李延荣蹲在机器旁,检查着每一个细节。
幸亏,在他不眠不休的努力下,找到问题所在。接着,他又火急火燎地重新调试机器。
看着机器的运输带缓缓运行,李延荣才松开紧锁几天的眉头。
自从有了这台全自动垃圾运输机,李延荣的工厂有了质的飞跃。随后,他又研究起蟑螂分拣机、烘干消毒机等。
在研究蟑螂的10年时间,他一共申请了42项国家专利,其中有5项实用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获批。
2016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李延荣搬到山下一个6300㎡的厂房。
新厂房干净敞亮,四周碧草如茵。
在这里,李延荣的蟑螂享受着5星级的待遇。它们住的60间“豪宅”,里面竖立着一层层白色的波纹板,犹如一堵堵墙。
而这精心的设计,能让年老的蟑螂失去抓力,直接掉地上,以便工人收集它们的虫体。
在李延荣的眼中,这也是宝贝。
曾经,李延荣在挑选养殖蟑螂的品种时,无意中发现一种叫“美洲大蠊”的,不仅个头大、吃的食物多,还有药用价值。
在抗战时期,西南一带医疗资源匮乏,受伤的士兵将美洲大蠊煮熟、捣成粉状,再敷在伤口上,止血消毒功效显著。
而且中药著作《本草纲目》也提及蟑螂有解毒利尿、活血化瘀的功效。就连民间也流传蟑螂粉可以辅助治疗癌症,提高免疫力。
对于书籍写蟑螂的种种好,李延荣也抱着怀疑的态度,毕竟蟑螂一身细菌病毒,又如何入药?
李延荣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为此四处拜访有相关研究的专家们。
其中南京农业大学的教授说过:“虽然蟑螂携带着各种细菌,但其实它的体内有着丰富的抗菌抑菌的物质,这个物质叫做抗菌肽。”
就因为抗菌肽的杀菌性,让蟑螂成为独特的存在。它是这个世界上最肮脏,也是最干净的生物。
而能“清洗”它,只有高温,只要有足够的高温,将蟑螂烘干,它就能成为“金子”。在市场上,优质的蟑螂粉每吨可以卖上万元。
这无疑,又打开了李延荣新的销路。
冥冥中,李延荣的商人直觉告诉他:单卖蟑螂粉,市场迟早会饱和。要想在商海中立足,得有多样化的产品。
于是,他又琢磨起“新发明”。
然而,要找到好产品不易,直到他遇到了一只鸡。
有一次,李延荣在工厂附近散步,突然路上冲出来一只鸡,扑棱着它那肥短的翅膀,追着前面的小蟑螂,啄个不停
猛然,他灵光一闪,决定尝试用蟑螂粉来做饲料。
为此,李延荣买了20只小鸡回来。
每次,他喂完小鸡后,都会根据小鸡的身体状态调整蟑螂粉的比例,务求得到最优质的昆虫蛋白饲料配方。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小鸡们长大后,经检验,体内富含高蛋白,其中硒含量更是普通肉鸡的1.8倍。
李延荣的蟑螂饲料蛋白质含量高达77%,而一贯用于蛋白饲料的优质鱼粉,含量才65%。
如此鲜美多汁、营养丰富的“蟑螂鸡”,一经推出市场,好评如潮。
慢慢的,李延荣家的肉鸡从开始的20只,变成如今的10000多只,一只鸡赚几十,收入颇为可观。
另外,他还发现蟑螂的热量也大有用处。
由于蟑螂的高密度养殖,它们呼吸所散发的热量高达500瓦,就如一个天然的供暖中心。
李延荣在“豪宅”上面搭建一个玻璃大棚,利用散热孔和排气扇输送的热量,打造了一间温室,专门种植反季节蔬菜。
在李延荣的心中,蟑螂就像宝藏,越挖越多惊喜。但在世人的眼中,它始终是令人厌恶的存在。
工厂附近的村民得知李延荣是养蟑螂的,瞬间炸开了锅,甚至在工厂门口拉横幅,要求他们搬迁。
对于村民的排斥,李延荣万分理解。
其实,早在办厂时,他就已经做好防止蟑螂逃跑的三重措施。
李延荣的工厂特意不做窗户,只在楼顶上留几个通风口,每个通风口都用不锈钢纱网封得死死的,不给蟑螂一丝外窜的机会。
为了防止蟑螂尾随工人出门,李延荣还在各个出入口安装水帘,这样沾上水的蟑螂插翅都难飞。
而且,它们还会被水帘的冲击力,冲到门口的水沟里,葬身鱼腹。
这条2米宽的水沟,就是李延荣为了杜绝有“漏网之鱼”挖的,也是最后一重防线。
村民们看着如此严密的防护措施,也渐渐放下戒心。
自此,李延荣的生意蒸蒸日上。
2019年,李延荣工厂的蟑螂多达40亿只,而他也凭借着蟑螂降解垃圾,生产昆虫蛋白饲料、蟑螂粉,养殖肉鸡、鲤鱼、大棚蔬菜,成为百亿富豪。
如今,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许多餐厅倒闭,餐厨垃圾减少,李延荣便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蟑螂粉的医用研究中。
在创业的路上,李延荣并非一帆风顺,但他始终相信关关难过,关关都会过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3 16:23:2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