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夜幕低垂,毕节市百里杜鹃鹏程街道桥头社区初水湾民宿集群的灯带如金色丝线,蜿蜒点亮了桥头社区的山谷。庭院中,温泉水汽氤氲,游客们在私汤泡池里卸下疲惫,享受静谧。
这幅充满现代感的康养图景,很难让人联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默默无闻、亟待发展的落后社区。如今,“温泉民宿”已成为这里最闪亮的名片,也成了点燃社区致富希望的“热引擎”。
锚定温泉康养 绘制“第一村”蓝图
桥头社区的发展转型始于一次关键决策。
“守着好山好水好温泉,为啥还要走别人种菜养鸡的老路?”鹏程街道党工委书记本磊说:“合并小桥、元岩、桥头三个村成立新社区后,我们破除村界束缚,第一件事就是统一思想,必须把温泉康养这个‘金饭碗’端稳!”
初水花源温泉度假中心
“社区紧邻百里杜鹃景区、生态本底优良,有天然的客流量,更拥有宝贵的温泉资源。”本磊介绍,为避免同质化竞争,社区精准锁定“温泉康养”为核心产业,并雄心勃勃地提出打造“毕节温泉民宿第一村”的品牌目标。
规划引领行动。街道统筹布局,成功引进濯缨谷和初水花园温泉康养度假区两大龙头项目。
“它们不仅是投资,更是理念和客源的引路人。”本磊介绍,以初水花园为例,其专业化的温泉康养设计和稳定的客流导入,让社区群众第一次直观感受到高端旅游市场的潜力,也看到了民宿集群发展的清晰路径。龙头项目的落地,如同两颗定盘星,为整个社区的温泉民宿蓝图注入了强心剂。
能人引领攻坚 打通温泉“生命线”
宏伟蓝图落地之初,许多群众心里没底。“万一没人来,投进去的钱不就打水漂了?”不少社区居民持观望状态。
“机会就在眼前,但需要有人先站出来!光说不干,永远没戏。”社区初水东岸民宿老板郗开云毅然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他将自家住了二十多年的老砖房推倒,在原址上投入全部积蓄,建起了初水东岸民宿。
面对夜晚漆黑一片、游客体验不佳的问题,他挨家挨户动员“初水湾”片区的邻居,提出采用“三个一点”(向上争取、企业支持、群众筹资)模式。
最终,他个人带头拿出20余万元积蓄,加上群众共同筹资,总计30余万元,铺设了主干道及集群沿线长达5000余米的景观灯带。
濯缨谷温泉度假中心
当璀璨的灯带第一次在夜幕中亮起,将山峦和民宿群勾勒出梦幻轮廓时,许多原本犹豫的村民眼睛亮了:“原来我们这里晚上也能这么好看!”
然而,郗开云深知,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温泉水入户”。没有温泉水,所谓的“温泉民宿”就是无源之水。在他的不懈努力和社区统筹下,关键的“引温泉水入民宿”工程得以启动并取得实质性突破:主管道铺设完成,初水湾片区3家民宿已率先建成并运行独立温泉水泡池。
看着自家庭院里热气蒸腾、泉水汩汩的泡池,郗开云笑着说:“这才是‘温泉民宿’的灵魂。客人能足不出户泡上真温泉,体验感完全不一样了。”
看到郗开云的成功和初水湾的变化,村民王有福2021年决定返乡创业。
游客在位于桥头社区的温泉度假酒店泡温泉
“开云哥能干成,还带着大家一起干,我觉得有奔头。”王有福投入20万元改造了自家闲置的老屋,开起了“望山居”民宿。
“现在旺季时一房难求,年收入是打工时的好几倍!”王有福笑着说。
在郗开云、张勇、黄天庆等首批带头人的成功实践感召下,桥头片区的民宿数量从最初的1家,迅猛增长至21家。
产业效应凸显 “热经济”惠及乡邻
清晰的战略定位,辅以温泉入户工程的突破,点燃了桥头社区温泉民宿产业的燎原之火,集群效应日益显现。
目前,社区已拥有酒店民宿 30家,床位 820个,配套餐饮服务业 8家,餐位 2000余个。
“小桥流水人家”农家乐的老板黄天庆,其民宿拥有30间客房,配套餐厅能同时接待200人就餐,旺季时常常爆满。他坦言:“去年民宿和餐饮收入就超100万元。”
产业的“热效应”广泛惠及社区。村民李秀英原本在家务农,收入微薄。如今,她在“初水花园”度假区做客房服务员,每月有3000多元稳定收入,还能照顾家里。
游客在桥头社区泡温泉
据了解,去年桥头社区接待游客超过2万人次,年综合收入突破600万元,直接带动就业200余人。
本磊表示,下一步将加速推进“引温泉水入民宿”工程,加快实现“户户有汤池”的愿景,依托温泉民宿这一特色“热产业”,一幅热气腾腾的乡村振兴共富画卷正徐徐展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夏民
编辑 汪瑞梁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6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